位置:首页 > 畜禽饲料 猪饲料 >
2024年3月1日猪价 2024玉米价格能否上涨

作者:养殖顾问 时间:2024-11-03 阅读:497

许多人对于"2024年3月1日猪价"问题充满疑问和困惑。别担心,在接下来的内容中,小编将详细介绍,帮助您消除疑虑。

2024玉米价格能否上涨

春节前后玉米市场如何运行?我们结合近期影响国内玉米市场的主要因素来分析一下玉米未来走势:

1、临储收购成为支撑节后玉米价格重要因素

本年度玉米临储收购要早于往年,自11月执行起,成为支撑粮价的主要因素。截至1月10日,东北临储入库总计6355万吨,其中黑龙江占比49%、吉林占比26%、辽宁7%、内蒙古占比18%,周度入库进度500万吨以上水平。照这个收购速度,预计春节前收储总量或将接近8000万吨,上一年度收购总量为8279万吨。

去年面对如此巨大的临储收购量,市场迅速作出了反应,玉米价格持续暴涨4个月。今年若收储量真达到8000万吨,暴涨行情能否重现?首先我们要明确一定点,今年与去年截然不同的两个方面:供应和需求。

2024年3月1日猪价 2024玉米价格能否上涨
(来源网络,侵删)

现阶段,国储库存超过1.5亿吨,而需求受养殖产能淘汰影响而处于低迷,因此在供需宽松打压下,玉米价格很难出现大涨。不过,对于目前低迷的玉米市场来讲,春节过后或将出现阶段性基层粮源紧张情况,或对市场起到一定支撑作用,需引起大家关注。

2、定向拍卖及DDGS反倾销对玉米市场影响

元旦前,关于临储玉米定向拍卖的消息陆续传入市场,截至目前,官方并未正式下达公告。即便国储粮在临储收购这个节骨眼上开始拍卖,为防止“转圈粮”的出现,定向销售给深加工等用粮企业的可能性较大,对玉米市场影响有限。而最近有关美国DDGS反倾销立案公告的事件持续发酵,主要由于国内外DDGS价格差异较大所致。立案之后则意味以后进口DDGS到港量将持续减少,这对消化我国庞大的玉米库存起到一定支撑作用。

今年进口大麦、高粱等玉米替代品数量远远高于之前,不排除类似措施限制其他进口品种情况。 伴随着节后基层粮源阶段性紧张,加之进口粮源减少的同时,国内玉米价格或将受到提振。

正值玉米集中上量阶段,也是下游企业备货高峰期,市场被置于供需博弈之间。文章开头已经提到,生猪价格现阶段处于上涨阶段,不少养殖户集中出栏,导致生猪存栏持续走低,对玉米需求消费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尽管春节临近,下游企业开始备货,由于玉米市场走势疲软,用粮企业采购较为谨慎,并未出现大规模备货,因此需求端未出现明显改善。

综合来看,节前玉米价格行情不容乐观。而节后,临储收购导致的阶段性供应偏紧或将一定程度上提振玉米价格。不过在全国玉米市场供需偏空的背景下,2024年玉米市场存在持续探底风险。

今年猪价为什么会跌这么快

猪价暴跌的原因:一是消费者有消费需求,但缺乏消费能力。排除一切因素,当被问及想吃猪肉、大葱、饺子,还是红烧肉,还是酱香猪蹄,我想很多人都会说“必须”,一日三餐,无肉不上桌,可见消费者对猪肉的需求还是巨大的。
在社会的影响下,我们似乎已经为之前匆忙的生活按下了“暂停键”,大家都比以前更加关注健康了。同时,由于一段时间呆在家里的影响,消费者的钱包已经入不敷出,处于以往猪肉消费的淡季。
猪价暴跌的原因。
没有值得庆祝的节日。猪肉价格虽然降了,但还是高。大部分人还是勒紧裤腰带,大大减少猪肉的食用量。二是屠宰企业无奈降价压价。屠宰企业也是公司,以盈利为目的。屠宰企业屠宰的猪肉,由于消费者的影响,卖的不好。对于流通来说,不可能一直保存在冷库里,需要更多的费用。所以为了利润最大化,猪肉一次次降价促销。生猪价格的低迷,加上近日猪价的大幅下跌,使得部分养殖户在下跌中陷入恐慌,纷纷加紧卖猪,导致大猪上市过于集中。猪的来源越多,越容易买到,屠宰企业压价越多,压价越频繁,猪跌也就顺理成章了。
目前不建议养猪户“按杠相当”。标准体重猪可以稍微压杠,但周期最好不要拖太久,因为标准猪反弹概率大于下跌,后续行情尚可,但绝对不能盲目压牛压猪。在非瘟疫的大背景下,一到炎热季节,养猪场管理的各个环节风险更大。建议养猪户可以根据自己养猪场的情况,合理安排围栏和屠宰,实现养猪效益的最大化。
为什么猪肉价格一再下跌?
生猪价格的波动有明显的周期性,从低点到高点,再到低点,周期大概在三到五年。现在生猪产能已经全面恢复。
目前市场供应呈现量价齐跌的趋势。
“猪周期”是生猪行业资源配置随价格调整的一种表现。目前,本轮“猪周期”仍在继续,生猪价格并未见底。现在农村的养猪户都是现代经营理念。他们是个体户,自己卖肉,没有中间商。
即使价格触底,他们也只是赚多赚少,不是亏钱。随着养殖现代化的跟进,养猪成本下降,养殖户赔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接下来,只要他们不放弃,赚钱是必然的。
盲目追逐投机利润只是偶然。
猪肉降价潮来了,部分地区价格下降近三成。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市场供大于求。任何商品的价值都是由市场决定的。当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时,价值就会发生变化。猪肉说到底是很普通的商品。
1.猪肉降价原因之一:春节后市场消费能力下降。
作为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有让大家休息和团聚的优点,但也有消耗大家钱的缺点。在这样的庆祝期过后,市场表现疲软是非常正常的。春节期间,每个人都要在送礼、团聚、旅游等事项上花一定的钱,之后才会回归理性消费。在这种情况下,节约和计划显然是现阶段的消费习惯,也正是这种消费习惯导致了市场上猪肉的供需下降。2.猪肉降价原因之二:养猪业扩张导致猪肉价格下降。在前期猪肉长期上涨过程中,引导部分新养殖户加入和原有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提高了猪肉的供给能力。猪肉大量涌入市场,使得猪肉价格很难再上涨,然后随着供求关系的不断变化,猪肉价格会不断变化,这也是猪肉价格下降的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
3.猪肉降价原因之三:储备肉投放也导致猪肉价格下降。前期猪肉价格一直在涨,这是很多工薪阶层消费者无法接受的。为了改变这个市场的供求关系,有关部门也大力发展储备肉的市场投放,而投放这些储备肉的目的就是为了调节猪肉的市场价格。 :消费市场的萎缩,供应市场的扩大,导致猪肉的市场消化率快速下降,价格自然下降。根据现有的供求关系,估计后续价格一段时间内不会上涨。
为什么现在猪肉降价了?为什么?
一是季节性消费淡季导致需求下降。上半年通常是猪肉消费由旺转弱的时期,消费的持续走弱会进一步降低猪肉价格。而且屠宰量的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猪肉供应紧张的局面。
二是年初以来禽类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并低位运行,一定程度上替代了猪肉消费。
第三:2024年以来,生猪价格大幅上涨,原料价格下行。但仔猪价格高,导致养殖户通过压栏提高了平均每头利润。常见的是养“牛猪”,生猪平均出栏重量有所波动,增加了猪肉的供给。第四:进口猪肉的冲击。2024年,中国进口猪肉约162万吨,同比大幅增长约108%。2024年上半年,猪肉进口量同比继续上涨,对国内猪价造成一定影响。虽然国外猪肉价格在上涨,国内猪肉价格在下跌,但业内人士认为进口量仍将保持在一定的高位。
今年大部分食品价格都在上涨,但为什么猪肉会降价?
2024年疫情期间,猪肉的上涨让大家措手不及。现在大部分食品价格都在上涨,但是以前很贵的猪肉却降价了,这也让大家感到很迷茫。
资料显示,2024年猪肉价格涨到每斤28元左右,到今天已经降到每斤十几元。
这个价格变化对大家来说也是前所未有的,几年前猪肉就出现了一些问题。猪肉下降的原因,比如猪瘟,还有一些国民健康问题,都没有导致猪肉价格这么低。那么猪肉的下降其实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好的趋势。因为猪肉是日常生活中需要吃的一种肉,所以每个家庭对猪肉的需求量也很大。
另外,现在的猪肉养殖户越来越多,一个物品稀缺就会变得更贵。但如果一件物品变得很普通,再贵也没人买。所以猪肉也会下降,而对于很多人来说,买猪肉只是因为猪肉的价格比其他肉类便宜。
如果猪肉价格这么贵,你就不会再选择买猪肉了。物以稀为贵,所以猪肉也讲究新鲜,所以很多商贩无奈,一再降低猪肉价格。2024年猪肉价格上涨是因为疫情,给养殖户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所以现在疫情没有那么严重,所以农民,农民养的猪越来越多。中国猪肉下跌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养殖户越来越多是因为养殖户越来越多,但是对猪肉的需求还是一如既往,所以这些商贩卖不完所有的猪肉。
然后猪肉就卖不出去了,会烂在手里,所以这些商贩就会想尽办法低价或者打折卖猪肉。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所有的食品价格都在上涨,但是猪肉价格却在下跌。
猪肉价格连续两个多月大幅下跌。降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024年8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就稳定生猪生产和猪肉供应及价格提出一系列要求,“不敢养”、“不肯养”、“没地养”、“没钱养”的症结正在被打破。通过政策引导和生产扶持,预计2024年生猪生产将逐步恢复,生猪价格将逐步回落。
2024年9月,全国生猪均价已跌破17元,部分地区甚至跌至15元水平。


2024猪肉价格还要涨多久

肉价单月上涨30%,生猪价格创五年来历史高点,猴年里的“二师兄”出尽了风头。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猪肉价格的上涨是由于供给不足造成的;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本轮猪肉上涨掺有人为“炒作”因素。那么,随着生猪价格跨过历史高点,未来将何去何从?

近日,很多人都在讲,吃不起猪肉了。今年以来,猪肉价格持续上涨,目前猪肉零售价近20元一斤,肋排最高近35元一斤,“疯涨”是老百姓和业内人士共同的感受。那么,本轮猪肉价格疯涨的背后是什么原因?是前些年猪肉价格低带来的供应不足?是天气及人为因素还是有资本在后面助推?记者近日就此进行了调查。

昨日(5日),记者走访了北京市望京地区几家大型菜市场和超市后了解到,这几家菜市场和超市的零售猪肉价格相近,分别是前后腿肉一斤17元左右,五花肉一斤18元左右,排骨肉一斤27元左右,最贵的肋排则卖到了一斤35元左右。

摊主告诉记者,往年春节是猪肉价格的高点,一般过了春节就会降,但今年春节以后,猪肉的价格依然一直高居不下,“批发价就高,我们都是跟着拿肉的价格走的”。另一名摊主表示:“这是因为现在肉联厂收不到毛猪。”

记者发现,在这些摊前购买猪肉的顾客并不多,一位摊主表示“现在菜啊肉啊啥都贵,没办法,菜不能不吃,那就少吃点肉。”另一位前来购买猪肉的顾客表示,自己最爱吃肋排,但是35元一斤的价格也让他犹豫,因此只买了腔骨和肋骨都有的排骨肉,一斤便宜8元。

另外,记者在超市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相比“本地”的猪肉,进口的猪肉反而便宜一大截,如来自加拿大的猪肉肋排,仅售19.8元一斤,比本地的34.8元的肋排便宜了近一半。

猪肉价格疯涨是被人为炒起来的?

根据农业部的“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网”的数据显示,3月,全国猪肉零售价格每公斤28.6元,同比上涨35.2%;活猪价格每公斤18.82元,同比上涨54.8%;仔猪价格每公斤40.68元,同比上涨101.3%。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轮猪肉价格疯涨不止?

“猪肉的价格跟炒作有关。”新发地市场宣传部詹家宝认为,猪肉价格主要是炒起来的,价格炒高之后很多农民和饲养场不愿意出手活猪,想把猪养到150斤左右再出手,这是一种“惜售”的心理。在肉价上涨的时候,养猪场一般愿意拖后几日出栏,一方面可以增加毛猪的单重,一方面又因为价格上涨可以增加收入。 猪肉价格上涨也掺有人为的因素。

农业部相关人士表示,生猪存栏量低是造成猪价上涨的主要原因。“2024年下半年以来,猪肉价格持续低迷,利润微薄导致生猪养殖纷纷减少。截至2024年2月,我国生猪存栏量为36671万头,较2024年高点的46856万头下降约21.7%,较2024年同期的38973万头下降约5.9%。”

搜猪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则认为,目前猪肉价格的上涨确实是由于供应端的供给不足造成的。“2024年至2024年,连续三年整个行业处于亏损状态,造成了大量养猪场破产和退出,产能大幅下降;同时,由于环保的问题,从2024年初开始拆猪场,进一步造成产能不足。”

除了以上供应链的原因,还有一部分自然原因。去年12月,我国大部分地区遭遇“世纪寒潮”,温度大幅下降,造成仔猪腹泻严重,成活率比较低。这就影响春节以后的肥猪供应,一些屠宰企业甚至遭遇了“断档”,收不到猪。

前不久,在各群里流传着一条3月25日储备肉投放的消息,5省投放总量在1.85万吨,但是至今没有得到证实。不论如何,猪肉价格并未得到控制,时至今日,依然维持在高位。

对此,冯永辉表示,即使消息为真,那么2万吨对于弥补猪肉市场的缺口来说依然太少了。“储备猪肉实际上是企业的库存,一般是4至6个月的轮储周期。今年的形势一直不好,所以企业并没有太多的储备,说白了就是没货,这也是为什么政府并没有大规模投放的原因。”

回头看3月1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猪粮比价进入黄色预警区域建议养殖场户勿过度补栏》,其中提到,截至3月9日,全国生猪平均出厂价格为每公斤18.62元,同比上涨52.8%;猪粮比价为9.13﹕1,已进入黄色预警区域。“猪粮比价”是指活猪价格与玉米价格的比,它是衡量猪肉价格的一个重要指标。猪粮比价越高,说明养殖利润高,养殖户补栏的积极性也越高。同时,这也是政府进行猪肉价格调控的最主要参考因素。据了解,猪粮比价的绿色区域为5.5:1到8.5:1,而近期,生猪价格超过10元一斤,玉米的价格约9角一斤,猪粮比价已经超过10.5:1。

国家有关部门将按照《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规定,适时启动调控预案,努力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大幅波动。在这份调控预案中规定,当猪粮比价处于黄色区域时,由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商,提出中央冻猪肉储备投放计划,由商务部牵头组织实施。

冯永辉介绍,现在供应端的补栏开始恢复,但是这需要一个过程,据他预测,传递到终端的供应至少还要10个月以上。他预测,今年9月以后,可能会迎来一轮价格的下降。而詹家宝则认为,目前猪肉的价格基本已经达到一个历史高点了,但是他表示,此次的涨价与往年相比周期性不明显,其中可能有人为因素,因此无法预测后续价格的波动。

事实上,除了政府投放储备肉和养殖户的补栏之外,还有增加进口肉,对低保户、大学生等群体加大补贴等措施。 目前国家还没有相应的调控政策出台。

与北青报记者在超市中看到的猪肉价格类似,冯永辉表示进口猪肉价格确实便宜,几乎是国内的一半。但是“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填补中国的缺口,中国的猪肉市场是5000万吨的规模,而全球的猪肉贸易量才600万吨”。虽然国家已经在提高进口肉的比例,1月份同比增加了66%,2月份同比增加了110%,但是依旧供不应求。

同时,上述专家表示,在2024年至2024年猪肉价格持续走低的情况下,许多养殖场、屠宰场都处于亏损或薄利状态,这对于生猪市场是很大的打击。目前猪肉价格走高,以市场调节的方式刺激养殖户补栏的积极性,也是好事。此时如果盲目进口,可能会进一步打击国内养殖户的积极性,短期内猪肉市场反而难以调节恢复。

在养殖业内,有这样一个“猪周期”,大致的轨迹是:肉价上涨——母猪存栏量大增——生猪供应增加——肉价下跌——大量淘汰母猪——生猪供应减少——肉价上涨。这个周期通常2到3年循环一次, “一年赚、一年平、一年亏”就成了养殖户们的“魔咒”。

乍一看,这样的调节十分符合市场的供需关系规律。但是我们更应看到,在这种带有“滞后性”的市场调节中,有一部分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并且这样的悲剧在周期性地循环上演。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也就是说,只有先行出现了价格的波动,经济活动的参与者才会随时扩大或减少商品的供应。 供求不平衡影响到价格本来就存在时间差,从作出决定再到见效又需要一定的时间。养殖业的特性又决定了从仔猪到肥猪的生长周期很长,导致这一行业的市场调节更加滞后。

2024年到2024年猪肉价格持续低迷之时,许多企业不得不倒闭,这就造成了生猪供应的减少,而现在随着猪肉价格的持续走高,补栏的养殖户越来越多,或许会带来下一轮的价格下跌。 我们并不愿看到下一个“猪周期”的上演。或许,不让“猪周期”继续上演的方式,除了对养殖户进行市场教育,让他们认识到不能盲目跟风之外,更为重要的是相关部门也要进行科学的、带有预见性的宏观调控

2024年3月1日猪价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今年猪价为什么会跌这么快、2024年3月1日猪价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haosiliao.com/zhusiliao/7616.html

标签: 玉米价格,上涨
Copyright ©2019-2024 好饲料网https://www.haosiliao.com/ 网站地图 豫ICP备20240871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