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伙伴都很关注“猪料钙超标对猪有何影响”这个问题,那么接下来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相信你通过以下的文章内容就会有更加清晰的了解。
1、钙、磷是猪体内含量最多的矿物元素,主要存在于牙齿、骨骼中,也有少量存在于体组织、血液中。钙、磷对于骨骼的正常生长、维持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具有重要作用,钙还参与血液凝固过程。在生长猪的饲料中缺乏钙、磷,会导致骨骼变形,生长缓慢,出现佝偻病;妊娠母猪缺乏钙、磷时,胎儿生长可能会受到影响,长期缺乏则可能发生产后瘫痪;泌乳母猪缺乏钙、磷时,可能导致骨质疏松,产生骨软症;种公猪缺乏钙、磷,易导致畸形和死亡精子数增加。
2、不同饲料中含钙、磷的量不同。一般动物性饲料中钙磷含量多且平衡,植物性饲料特别是谷实类饲料中钙的含量常较低,糠麸类饲料中磷的含量相对较高,但由于其是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利用率只有30%左右。饲料中钙磷之间还需保持一定比例,才有助于吸收利用。比较合理的比例为钙∶磷为1~2∶1。维生素D具有促进钙、磷吸收的作用。另外,在饲料中钙、磷的量也不宜过高,否则会影响到其他微量元素,如铁、锌等的吸收利用。为了保证猪各种生理功能的正常实现,应保证料中含有一定量的钙、磷,并且维持适宜的比例。
3、根据饲料的特点,猪缺钙现象较多,而缺磷现象较少。这在母猪表现得更为明显,饲料中常需另外添加。常用的钙、磷平衡的添加物有骨粉,补充钙的添加有石粉、贝壳粉等。
影响:导致后备猪偏肥,最终不利于母猪乳房发育且影响发情,过多的脂肪渗入到乳腺泡中会对乳腺血液形成阻碍,影响泌乳量,进而影响仔猪生长。还会引起磷钙过剩,母猪大便干燥,肠胃不适。
所以,猪饲料里矿物磷钙与食物之间的比例最好按照规定来喂养。
当母猪体重达到75公斤以后,生殖系统就会开始发育,这个阶段对维生素E、维生素A和叶酸等特殊营养需求量很高;而且母猪在怀孕期间身体将承受很大的重量,所以为了帮助母猪强壮四肢和骨骼,提高使用年限,母猪料中放的钙、磷等矿物质含量就会比育肥料的能量高,这样会导致后备猪偏肥,最终不利于母猪乳房发育且影响发情,过多的脂肪渗入到乳腺泡中会对乳腺血液形成阻碍,影响泌乳量,进而影响仔猪生长。
正常钙磷比是1.3比1,大多数饲料原料都符合,只有米糠,麦麸菜粕等,这些原料的磷比钙多,如果用多了米糠麦麸,就必须调节钙磷比。
猪只饲料中矿物质的需要量,以钙与磷为最多。此因钙和磷二者占体内所含矿物质量的四分之三以上,为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在骨骼内钙量和磷量约分别占体内总钙和磷量的99%和80%。其馀为活细胞和组织液的必需成分。另外,钙亦为体内多种酵素系统致活之所需,包括神经冲动的传递和肌肉的收缩,以及存在於血浆中与血液凝结有关。磷亦为磷蛋白质类,核酸和磷脂类的成分,其亦在能量代谢中担任重要的任务。
钙和磷缺乏(或缺乏维生素D)主要导致骨骼正常发育和阻止增重,骨骼松软易推断和胃口反常。假如年幼小猪(又称苗猪)缺乏时会发生软骨症,这种营养性疾病会导致四肢僵硬和关节肿大及可能发生後肢麻痹。
成年猪只,特别是种母猪,钙缺乏引起骨质软化,或称松骨症,系因骨干内储藏之钙质被抽出後而未能加以补充,结果导致骨骼脆弱易折断。
维持钙与磷的适当平衡非常重要。此二者中的任何之一种过量,会使另一种的利用率降低。故一般饲料中补充钙时应注意饲料中钙磷比例,因不正常比例将导致钙或磷缺乏症状之发生。钙对磷最有利的比例为1.5:1至1.8:1,但母猪乳之钙磷比例约是1.3:1。
钙、磷、镁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骨骼也是猪体内钙、磷的储存库,钙的99%,磷的75%~85%,都储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猪缺乏钙、磷的早期症状是食欲减退,消瘦,与缺乏食盐一样出现啃土、嚼石子、舔墙壁等异食癖。
哺乳仔猪主要靠母乳生活,在乳汁中含有较多的钙、磷,如果仔猪吮乳不足,常会出现痉挛、昏迷、头扭向一侧,四肢同时做大跳跃动作等缺钙症状。
幼猪生长较快,且主要是长骨骼和肌肉,如饲料内钙、磷供应不足,则生长缓慢,骨骼发育不全,严重时可能发生佝偻病。
怀孕母猪,除本身需要外,胎儿发育也需要较多的钙、磷,如供应不足,常会产生死胎、畸形和体质虚弱的仔猪。
泌乳母猪要随乳汁排出大量钙、磷,据试验,一头母猪一天要随乳汁排出钙15~18克,磷8~9.6克。如日粮中钙、磷不足,泌乳量就会减少,母体就得挪用骨内钙、磷。如果挪用过多会影响母猪健康,在泌乳后期出现跛行、后肢麻痹,严重时甚至瘫痪不起。
种公猪缺乏钙、磷,则精子不能正常发育,影响配种。
那么,怎样才能保证钙、磷的充足供应和有效地吸收利用呢?应掌握如下原则:日粮中必须有足够的可利用钙、磷;日粮中可利用钙、磷比例要适当;日粮中含有维生素D。
在实际饲养中,猪饲粮中钙的缺乏比磷更常见。因为饲粮中的植物性饲料占大部分,这些植物性饲料均含磷多而钙少。 要补充矿物质钙。
在谷实、糠麸和油饼类饲料中,尽管含磷丰富,但60%~75%的磷以植酸磷形式存在。猪利用植酸磷的能力很低,除非饲日粮中添加微生物植酸酶,可大幅度提高植酸磷的生物学效价。在无微生物植酸酶添加的情况下,猪饲粮中有效磷(可利用磷)的计算公式如下:
可利用磷%=无机磷%+植物饲料中磷含量×30%单纯补钙时,可用石灰石粉或贝壳粉,钙、磷都需要补充时,可用骨粉、磷酸氢钙或脱氟磷酸盐(磷酸一钙、磷酸二钙和磷酸钙)。
骨骼中的钙和磷是有一定比例的,正常的比例是1~2:1,饲料内钙、磷缺乏,或磷多钙少、磷少钙多都会引起发病。究竟是缺磷还是缺钙,从表现症状上是不容易区分的,这就要注意日粮中的钙、磷比例。日粮中适宜的钙与有效磷之比为2~3:1。美国NRC(1998)关于各类猪日粮中钙与有效磷含量分别是:3~5千克体重仔猪0.9%和0.55%;5~10千克体重仔猪0.8%和0.4%;10~20千克体重生长猪0.7%和0.32%;20~50千克体重生长猪0.6%和0.23%;50~80千克体重生长猪0.5%和0.19%;80~120千克体重生长育肥猪0.45%和0.15%;妊娠、泌乳母猪和种公猪0.75%和0.35%。
维生素D可以促进肠道中钙的吸收,并起着调节钙、磷比例的作用,喂给含维生素D较多的优质干草、多晒太阳,对促进钙、磷的吸收和利用也很重要。在猪的饲粮中应避免含有过多的脂酸、草酸和硅酸盐类,否则也会妨碍钙、磷的吸收利用。常用来喂猪的甜菜叶、马齿苋、灰菜等含草酸较多,稻草与稻壳含硅酸盐较多,在日粮中应注意适当搭配,防止单纯、大量喂用。
优良的青粗饲料中含有丰富的钙、磷和维生素D,而且比例也较适合猪的需要,在以青粗饲料为主适当搭配精料的情况下,要达到钙、磷平衡是比较容易的。至于矿物质补充饲料在饲粮中的搭配比例,详见饲养标准。
镁也是骨骼的组成成分之一,在体内起着活化各种酶的作用。缺乏时,可使骨骼的钙化不正常。但需要量极少,饲料内含量均可满足需要,一般不会缺乏,没有另外补充的必要。
1、小猪缺钙,早期会造成食欲减退,不活泼,异嗜癖,喜卧地,害怕拥挤
2、小猪的动作僵硬拘谨,呈拱背姿势,后躯摇摆,影响行走出现跛行,两后肢会呈“八”字形叉开,看上去四肢软弱无力、疼痛,饮食减少,经常卧地
3、缺钙严重的猪卧地不走,两后肢前伸于腹侧,两前肢弯曲于胸下,卧地后无法站立,强行驱赶或拉起尾巴使其站立时,则痛苦嘶叫,四肢颤抖,无法饮食。大多数病猪跗关节后下方3厘米处有3×4厘米左右卵圆形囊状肿胀物,内含浆液或脓样液体
钙、磷是构成猪体骨骼的主要成分。骨骼也是猪体钙、磷的贮存库,99%的钙和75%~85%的磷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当猪缺乏时,轻者表现为食欲减退,消瘦,生长发育缓慢,乱啃泥土,拱墙,翻圈;重者,动用骨骼、牙齿中贮存的钙、磷补充血液、体液用钙、磷,致使猪体严重瘦弱,发生佝偻病等。种公猪缺乏钙、磷,影响精液质量,配种受胎率低。仔猪靠母乳提供所需的钙、磷,因此能否满足哺乳母猪矿物质的供应至关重要。据试验,一头母猪每天要随乳汁排出钙15~18克、磷8~10克。如日粮中不足,泌乳量会下降,母猪为维持泌乳动用骨骼中的钙、磷,进而影响母猪健康,到泌乳后期常出现跛行,甚至瘫痪不起。要满足猪对钙、磷的需要,必须合理搭配饲料。各种豆类植物,如苜蓿、花生秧、豆叶、豆秆等含钙丰富;而禾本科植物,如高粱秸、玉米秸、稻草等含钙较少;块根、瓜类、薯类含钙和磷都较少;有些精料,如高粱、玉米、豆饼、稻糠、麦麸等含钙少、含磷多,这些饲料最好不单喂。配合饲料时,不仅要考虑到钙、磷的数量,还要使二者保持一定比例,一般钙、磷之比为1.5~2∶1。比例失调,将影响钙、磷的吸收利用,且易引起猪体发病。饲料中不能满足猪对钙、磷的需要时,可额外添加补充,如骨粉、贝壳粉、碳酸钙等都是钙、磷矿物质的良好来源。
通过上文的内容介绍,大家对“猪料钙超标对猪有何影响”大家是不是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呢?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详细、更多的相关内容,则可以继续本站。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