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了解关于"饲料用玉米主要质量指标"的分析和解答吗?不用犹豫,通过以下文章内容,您将获得更深入的了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本标准参考了农业标准NY/T114―1989《饲料用玉米》,采纳国际、国内对玉米品质评价进技术。根据我国具体情况,选取容重、粗蛋白质、不完善粒作为饲料用玉米的分等级指标;以水分质、生霉粒作为限制性指标;要求色泽、气味正常。
本标准没有采用行业标准NY/T114-1989《饲料用玉米》中的粗灰分、粗纤维指标。
本标准中水分指标订为小于或等于14%。
本标准中抽样及色泽、气味、容重、不完善粒、杂质测定、检验规则、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均统一由GB1353―1999《玉米》执行。
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储备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粮食储备局武汉科学研究设计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郑州粮院、吉林省饲料工业协会、广西壮族自治区粮油科学研究所、湖南正虹集团饲料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海鹏、杜荣、王卫国、姜懋武、黄晓赞、吴明夏。
本标准规定了饲料用玉米的定义、要求、抽样、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运输和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收购、贮存、运输、加工、销售的商品饲料用玉米。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玉米籽粒在单位容积内的质量,以克/升(g/L)表示。
不完善粒包括下列受到损伤但尚有饲用价值的玉米粒。
被虫蛀蚀,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粒面带有病斑,伤及胚或胚乳的颗粒。
籽粒破损达到该籽粒体积五分之一(含)以上的籽粒。
受热后胚或胚乳已经显著变色和损伤的颗粒。
能通过直径3.0mm圆孔筛的物质;无饲用价值的玉米;玉米以外的其他物质。
饲料用玉米按容重、粗蛋白质、不完善粒分等级,其质量指标见表1。
4.2卫生检验和动植物检疫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执行。
6.1粗蛋白质含量测定按照GB/T6432执行。
6.2水分含量测定按照GB/T6435执行。
6.3色泽、气味、容重、不完善粒、杂质测定按照GB1353执行。
包装、运输和贮存按照GB1353执行。
法律分析:饲料检测的国家强制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2. GB 13078-2024《饲料卫生标准》
3. GB 19081-2024《饲料加工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
1. GB/T 10647-2024《饲料工业术语》
2. GB/T 16764-2024《配合饲料企业卫生规范》
除了上述总标准,饲料检测还分为饲料检测方法国家标准、饲料产品国家标准以及饲料原料国家标准等三大类。以下为部分标准供参考:
1. GB/T 13093-2024《饲料中细菌总数的测定方法》
2. GB/T 13091-2024《饲料中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
3. GB/T 13092-2024《饲料中霉菌检测方法》
4. GB/T 6435-2024《饲料中水分的测定方法》
5. GB/T 6438-2024《饲料中粗灰分测定方法》
1.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第二条,社会救助制度应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社会救助水平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社会救助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的原则。
2.第三条规定,国务院民政部门统筹全国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国务院民政、应急管理、卫生健康、教育、住房城乡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相应的社会救助管理工作。
3.第四条规定,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有关社会救助的申请受理、调查审核,具体工作由社会救助经办机构或者经办人员承担。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协助做好有关社会救助工作。
1、饲料用玉米的国家标准是《饲料用玉米(GB/T17890-2024)》。
2、《饲料用玉米(GB/T17890-2024)》是对GB/T17890—1999《饲料用玉米》的修订。本标准要求中对一级玉米增加了脂肪酸值要求;粗蛋白质取消分级指标,均为≥8%(干基)。
3、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B/T17890—1999。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4、我国饲料工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其成长发展历程基本上与改革开放进程同步,2024年全国商品饲料总产量达到20918万t,总产值8014亿元。按满足动物营养需要层面分类,饲料产品可分为:
5、(1)全价配合饲料。含有满足动物对蛋白、能量、常量矿物质、微量矿物质、维生素及各类营养性及非营养性添加剂需求的饲料。可直接饲喂动物。
6、(2)浓缩饲料。通常饲料配方中能量饲料如玉米、小麦、麸皮等占配方比例在50%以上,而这些原料多是养殖业者自产或方使采购的原料,为减低运输成本,饲料生产者设计出不含能量原料的饲料产品,养殖业者购回此类产品后与自产或自购的能量原料进行混合后即可生产出相对成本较低的全价配合饲料。
7、(3)预混合饲料。为进一步满足规模饲养者精细化饲养和降低成本的需求,饲料生产者设计出预混合饲料产品,这类产品主要包含矿物质、维生素、各类营养性及非营养性添加剂。这类产品的特点是添加比例低(农业部令2024年第3号定义不高于10%)、营养浓度高、混合难度大、产品价值高、技术含量高、贮存要求高。
8、农业部1849号公告对前两类产品与第三类产品提出不同的生产许可要求,法规中对这两类生产企业的厂房、工艺设备、化验室等生产条件均提出不同要求。
9、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饲料用玉米
玉米是能量饲料之王,也是谷实类饲料的主体,玉米具有适口性好、没有使用限制、价格低廉的特点,属于能量饲料,在鸡的能量饲料中,玉米占主导地位,这是任何其他能量饲料所不能比拟的。所以说玉米是饲料业的首选原料。玉米作为饲料它的营养价值特点如下:
1.可利用能值高,玉米是谷实类籽实中可利用能量最高的,玉米的代谢能为14.06MJ/kg,高者可达15.06MJ/kg,这是因为玉米粗纤维含量少仅2%,无氮浸出物高为72%,且玉米含有较高的淀粉,消化率高;另外玉米含有较多脂肪,为4%左右,是小麦等麦类子实的2倍,所以玉米可利用能是谷类籽实最高者。
2.玉米含亚油酸较高,玉米亚油酸含量达到2%,是所有谷实饲料中含量最高者。亚油酸是必需脂肪酸,它不能在动物体内合成,只能从饲料中提供,是最重要的必需脂肪酸。在鸡的日粮中,要求亚油酸含量为1%,鸡缺亚油酸时,生长慢,水肿,皮下出血,羽毛生长不齐、蓬乱,无光泽,产蛋率下降。而玉米在日粮中的配比达到50%以上,则仅玉米即可满足鸡对亚油酸的需要量。
3.玉米的蛋白品质稍差,且其中赖氨酸和色氨酸等几种必需氨基酸含量较低,如玉米中赖氨酸含量为0.24%,色氨酸含量为0.07%。原因是玉米蛋白质中多为玉米醇溶蛋白,其品质低于谷物蛋白。所以在实际使用时应与其他含蛋白质较高的原料(如豆饼)相混合,而不能单独使用。
4.矿物质矿物质约80%存在于胚部,钙含量很少,约0.02%;磷约含0.25%,但其中约有63%的磷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单胃动物的利用率很低。而铁、铜、锰、锌、硒等微量元素的含量也较低。
5.维生素玉米中脂溶性维生素E含量较多,平均为20毫克/千克,水溶性维生素中硫胺素较多。新鲜玉米含维生素丰富,但贮存时间长了,虫咬、过夏或发霉等均可降低玉米中的维生素含量。
6.色素黄玉米含色素较多,与其他籽实类饲料相比较,这是它的优点之一。色素主要是胡萝b素、叶黄素和玉米黄素。叶黄素含量平均为22mg/kg,它对蛋黄、胫、爪等部位着色有重要意义。其效果优于苜蓿粉和蚕粪类胡萝卜素。
玉米的营养价值很高,但是在饲喂时也要注意玉米的质量品质。玉米水分含量高,不易贮存,易促使黄曲霉生长。霉变的玉米可降低适口性和鸡增重,甚至出现中毒症状。玉米含脂肪高,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粉碎后易氧化霉败变质,所以粉碎的玉米面应尽快食用,玉米制成粒较易贮存。
此外玉米的秸秆也具有一定的价值,玉米秸秆既可青贮,也可直接饲喂。全国每年约生产玉米秸秆2000多亿千克,是一个巨大的潜在饲料来源,就食草动物而言,特别是对玉米秸秆进行青贮、黄化、氨化及糖化处理后,可大大提高利用率,效益将更可观。
饲料用玉米的国家标准是《饲料用玉米(GB/T 17890-2024)》。
《饲料用玉米(GB/T 17890-2024)》是对GB/T17890—1999《饲料用玉米》的修订。本标准要求中对一级玉米增加了脂肪酸值要求;粗蛋白质取消分级指标,均为≥8%(干基)。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B/T17890—1999。本标准由国家粮食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本标准由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饲养标准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代表性,但对任何一种饲养标准,都不应把它作为教条看待。这是因为:
1、饲养标准规定的指标,并不是永恒不变的指标,而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随着动物与饲养科学的发展,畜禽品种质量的改良和提高,生产水平的提高,饲养标准也在不断地进行修订,充实和完善。
2、饲养标准是生物类型的标准,它具有局限性,地区性。 应用时要根据栖单位情况和饲养效果,家畜的反应,适当地调整。以求饲养标准更接近于实际。
3、饲养标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制定的,它所规定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数量,是根据许多试验研结果的平均数据提出来的,只是一个概括的平均数,不可能完全符合每一个体群体的需要,因此应用时必须因地制宜,灵活应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饲料用玉米
关于饲料用玉米主要质量指标和玉米作为饲料原料的主要营养特点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