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饲料原料 玉米 >
霉变玉米生产饲料的危害 发霉的饲料能下地当肥料用吗

作者:饲料新篇 时间:2024-12-20 阅读:251

"霉变玉米生产饲料的危害"是一个许多人都感兴趣的问题。接下来,小编将通过本文为大家整理的资料,带领大家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问题。

发霉的饲料能下地当肥料用吗

1、发霉的饲料能下地当肥料用。霉变过期的饲料及饲料原料虽然不能再做饲料了,但它是优质绿色瓜果蔬菜食品最好的肥料,再次废物利用给国家节约了能源,减少了废弃污染。

2、比如霉变的花生也不能作为饲料喂给牛、猪、鸡,这会导致动物感染霉菌甚至中毒,会造成养殖户的损失。霉变的花生虽不能制作成饲料,但是却可以制作成有机肥料。很多农户低价购入一些变质的粮食例如大豆、豆粕、玉米、花生等等,用于制作土壤的有机肥料。

3、黄曲霉素是被世界卫生组织的癌症研究机构确定为Ⅰ类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并且黄曲霉素比较稳定,耐高温,裂解温度来源为280℃,由此可见普通的烹调加工温度是不能将其破坏的。

4、黄曲霉素如果不是一次性连续摄入,一般是不能够在体内积蓄的,并且黄曲霉素属于好氧菌,并不会在人体的消化道中大量的生长,但是也要尽量避免食用霉变的花生,如果不慎吃到,也要及时吐掉再用清水冲洗口腔。

霉变玉米生产饲料的危害 发霉的饲料能下地当肥料用吗
(来源网络,侵删)

5、参考资料来源:东方网—花生霉变害处多,可做肥料不可做饲料!

6、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饲料化肥料化利用海门多途径让秸秆变废为宝

动物吃了霉变的饲料有哪些危害

1、霉菌对饲料的污染是十分常见的,几乎可以说所有饲料都可以受到霉菌污染。污染后,可引起两方面危害,第一是由霉菌引起的饲料的变质,第二是因霉菌产生的毒素而引起的动物中毒,进而可能通过食物链而对人体产生危害。全世界每年由于霉菌污染粮食和饲料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达数千亿美元, 饲料霉变问题是鹅养殖业甚至饲料工业乃至畜牧业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以下是几种常见霉变毒素以及产生的危害。

2、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所产生的一种对人类危害极大的强烈致癌物质,也是最常见的霉菌毒素。

3、黄曲霉毒素在紫外光下能发出强烈的特殊荧光。在紫外光下,B族毒素发出蓝色荧光(波长425纳米),而G族毒素发出绿色荧光(波长450纳米)。黄曲霉毒素分子量312~346,难溶于水、己烷和石油醚,可溶于甲醇、乙醇、氯仿、丙酮和二甲基甲酰等。对热稳定,在280℃才开始分解。

4、黄曲霉毒素对动物主要的影响是免疫抑制性、致肿瘤性、致突变性和致畸变性。黄曲霉毒素可引起肝脏的损伤并导致肝癌的发生。不同动物对黄曲霉毒素的敏感度和耐受度是不一样的,禽类对黄曲霉毒素特别敏感。

5、赭曲霉毒素是由曲霉属及青霉属中的某些菌种产生的一类结构相似的次生代谢产物,其中以赭曲霉毒素A的毒性最强。具有强烈的肾毒性和肝毒性,可造成动物的急性中毒反应,较低摄入量时可造成鸡的生殖性能下降。长期摄入此种毒素也有致癌性。赭曲霉毒素A具有遗传毒性,可以增加细胞中染色体断裂的可能性,导致不可预知遗传病。

6、可产生杂色曲霉毒素的生物有杂色曲霉、构巣曲霉、焦曲霉等。该毒素可以造成动物肝脏、肾脏的坏死,具有较强的致癌性。另外,杂色曲霉毒素在动物体内还可能转化为黄曲霉毒素。

7、镰孢菌毒素主要是由镰孢菌属中的某些菌株产生一大类非蛋白和非甾体的次生代谢产物。包括T-2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等。T-2毒素主要作用于骨髓、肝脏、黏膜上皮和淋巴细胞等,可造成摄入动物食欲减退或拒食,反应迟缓和体重减轻等症状,还可造成腹泻、脾脏出血,黏膜、淋巴器官、造血组织的拟放射性损伤等。

8、橘青霉毒素可造成动物和人的急慢性肾病,导致动物肾脏肿大、肾小管扩张、上皮细胞坏死,还可导致动物胃肠功能紊乱和腹泻。

猪吃霉变饲料都有哪些危害

1、霉菌对饲料的污染是十分常见的,几乎可以说所有饲料都可以受到霉菌污染。污染后,可引起两方面危害,第一是由霉菌引起的饲料的变质,第二是因霉菌产生的毒素而引起的动物中毒,进而可能通过食物链而对人体产生危害。全世界每年由于霉菌污染粮食和饲料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达数千亿美元, 饲料霉变问题是鹅养殖业甚至饲料工业乃至畜牧业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以下是几种常见霉变毒素以及产生的危害。

2、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所产生的一种对人类危害极大的强烈致癌物质,也是最常见的霉菌毒素。

3、黄曲霉毒素在紫外光下能发出强烈的特殊荧光。在紫外光下,B族毒素发出蓝色荧光(波长425纳米),而G族毒素发出绿色荧光(波长450纳米)。黄曲霉毒素分子量312~346,难溶于水、己烷和石油醚,可溶于甲醇、乙醇、氯仿、丙酮和二甲基甲酰等。对热稳定,在280℃才开始分解。

4、黄曲霉毒素对动物主要的影响是免疫抑制性、致肿瘤性、致突变性和致畸变性。黄曲霉毒素可引起肝脏的损伤并导致肝癌的发生。不同动物对黄曲霉毒素的敏感度和耐受度是不一样的,禽类对黄曲霉毒素特别敏感。

5、赭曲霉毒素是由曲霉属及青霉属中的某些菌种产生的一类结构相似的次生代谢产物,其中以赭曲霉毒素A的毒性最强。具有强烈的肾毒性和肝毒性,可造成动物的急性中毒反应,较低摄入量时可造成鸡的生殖性能下降。长期摄入此种毒素也有致癌性。赭曲霉毒素A具有遗传毒性,可以增加细胞中染色体断裂的可能性,导致不可预知遗传病。

6、可产生杂色曲霉毒素的生物有杂色曲霉、构巣曲霉、焦曲霉等。该毒素可以造成动物肝脏、肾脏的坏死,具有较强的致癌性。另外,杂色曲霉毒素在动物体内还可能转化为黄曲霉毒素。

7、镰孢菌毒素主要是由镰孢菌属中的某些菌株产生一大类非蛋白和非甾体的次生代谢产物。包括T-2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类毒素等。T-2毒素主要作用于骨髓、肝脏、黏膜上皮和淋巴细胞等,可造成摄入动物食欲减退或拒食,反应迟缓和体重减轻等症状,还可造成腹泻、脾脏出血,黏膜、淋巴器官、造血组织的拟放射性损伤等。

8、橘青霉毒素可造成动物和人的急慢性肾病,导致动物肾脏肿大、肾小管扩张、上皮细胞坏死,还可导致动物胃肠功能紊乱和腹泻。

玉米等饲料原料什么情况下会产生黄曲霉毒素,有何危害

1、黄曲霉毒素是一种高度致癌性物质,不但危害畜禽的生长、健康和生殖,而且还可以通过动物性食品进入人体内,影响人的健康。

2、黄曲霉毒素是20世纪60年代初发现的一种真菌有毒代谢产物。在自然界,黄曲霉的生长要求不高,在有氧条件下,花生和玉米是最好的繁殖场所,这可能与其富含微量元素锌及能够刺激黄曲霉繁殖的生长因子有关。玉米染病后,在胚部生出地毯状或絮状菌落,初为黄色,后变为黄绿色,最后变成棕绿色。黄曲霉的生长繁殖与以下因素有关。

3、黄曲霉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温度25~30℃、相对湿度80%~90%是黄曲霉最适生长条件。一般南方地区黄曲霉发生率要高于北方,这是因为南方的气温、湿度更适合于黄曲霉的生长繁殖,特别是梅雨季节,黄曲霉容易生长。

4、玉米、麦类、稻谷等谷实饲料原料的水分含量为17%~18%时是黄曲霉生长繁殖的最适条件。

5、如果饲料原料长时间仓储或仓库潮湿、漏雨,库存过多且不注意通风、干燥、打扫卫生,特别是已经粉碎的物料,由于颗粒小,容易吸收周围的水分,就很可能为黄曲霉的生长繁殖创造一定的温度和湿度。

6、另外,饲料运输过程中若管理不当,如饲料被雨淋、受潮、曝晒、通气不当、堆压时间过长,也会为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创造有利的条件。

7、黄曲霉毒素因其对人、畜肝脏的剧烈损害而列为剧毒物质。有资料记载,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为剧毒化学药品氰化钾的10倍以上,是砒霜的68倍,一粒严重发霉含黄曲霉毒素40微克的玉米,可使2只小鸭中毒死亡。动物对黄曲霉毒素的敏感性因种属、性别、年龄及营养状况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比较敏感的动物为雏鸭、雏鸡和仔猪等。黄曲霉毒素主要对动物的肝脏造成损害,可导致肝功能下降,肝细胞变性、坏死、出血,胆管和肝细胞增生,引起腹水、脾肿大、衰竭等病症,并使动物的免疫力降低,易受有害微生物的感染。 长期食用含低浓度黄曲霉毒素的饲料也可导致胚胎内中毒,通常年幼的动物对黄曲霉毒素更敏感。

以上就是“霉变玉米生产饲料的危害”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小编整理的资料能帮助到有需要的小伙伴,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欢迎关注本站,本站会持续为您提供更多精彩内容。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haosiliao.com/yumi/10355.html

标签: 饲料,霉变
Copyright ©2019-2024 好饲料网https://www.haosiliao.com/ 网站地图 豫ICP备20240871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