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是不是总听养殖户抱怨饲料贵?新手小李蹲在猪圈边算账:"去年玉米才1.3块一斤,现在涨到2块多,豆粕半年涨了40%,这买卖还怎么做?"这饲料原料就跟坐上过山车似的,到底藏着什么猫腻?咱们今天就仔细说道说道。
(这里悄悄插句:新手养殖户如何应对成本压力?后面藏着妙招)
先看组扎心对比:
品类 | 2025年价格 | 2025年价格 | 涨幅 |
---|---|---|---|
玉米 | 2200元/吨 | 3800元/吨 | 73% |
豆粕 | 2800元/吨 | 5200元/吨 | 86% |
咱们国家每年要吃掉全球60%的豆粕,可这些金贵玩意儿八成得靠进口。今年美国中西部闹干旱,玉米减产12%,巴西大豆出口量又跌了18%。这就像全村人都指望村口老王卖粮,结果老王的仓库被火烧了,大家不得抢破头?
更绝的是乌克兰葵花粕出口量腰斩,饲料厂急得直跳脚,转头买南美货每吨得多掏200块运费。您说这成本能不涨吗?
今年华北那场暴雨还记得吧?河北老刘家20亩玉米地,眼瞅着要收成了,结果七成玉米倒伏霉变。农业农村部数据白纸黑字写着:
饲料厂质检员老张跟我吐槽:"现在收粮车一到,先扣8%水分损耗。去年30吨玉米实打实给钱,今年得先扣2.4吨!"这些隐形损耗最后全摊到养殖户头上,您说这叫什么事儿?
大连商品交易所的数据明明白白:豆粕期货持仓量比去年暴涨180%。每吨豆粕里有300-500元是炒出来的泡沫,这相当于给价格套了双恨天高。更气人的是,某些大贸易商囤的玉米够全国养殖场吃23天,比正常周转量多出整整8天库存。
这时候可能有读者要问:"期货市场跟我们养鸡养猪的有啥关系?"举个栗子,这就跟疫情期间囤口罩一个道理,明明库存充足,硬要制造紧张气氛。当市场恐慌情绪被点燃,价格可不就蹭蹭往上窜?
精明的养殖户早就开始行动了:
在广东见识了个绝活——用厨余垃圾养黑水虻喂鸡。这种虫子蛋白含量高达42%,成本只有豆粕的三分之一。养殖户老陈咧着嘴笑:"现在鸡蛋都能多卖5毛钱一斤!"
走访完这些养殖场,我突然想通个理儿:行业危机里往往藏着金钥匙。就像当年禽流感倒逼出养殖场消毒规范,这次涨价潮说不定能催生饲料革命。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最新预测显示,明年二季度原料价格可能回落,但在这之前,谁先创新突破,谁就能在行业洗牌中站稳脚跟。说到底,搞养殖就像种地,不能光看天吃饭,还得学会自己造雨。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