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对于"牛羊的体高是哪里到哪里"问题充满疑问和困惑。别担心,在接下来的内容中,小编将详细介绍,帮助您消除疑虑。
关于草原牛羊多的诗句 1.描写草原、包含“牛羊”的诗句有哪些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阴山脚下啊,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毡帐一般。
蓝天下的草原啊,都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到草低处,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村庄处处披满夕阳余辉,牛羊沿着深巷纷纷回归。老叟惦念着放牧的孙儿,柱杖等候在自家的柴扉。雉鸡鸣叫麦儿即将抽穗,蚕儿成眠桑叶已经薄稀。
农夫们荷锄回到了村里,相见欢声笑语恋恋依依。如此安逸怎不叫我羡慕?我不禁怅然地吟起《式微》。
茂盛的春草,在秋天还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绿色。高大挺直的松树,夏季的树荫凉爽。牛羊无需人们去驱赶,自己会回到村里的小巷子。孩子们天真烂漫,不认识达官显贵。
群群牛羊早已从田野归来,家家户户各自关上了柴门。风清月朗自是一个迷人的夜晚,可这优美的山川不是自己的家园。泉水从石壁上潺潺流过,秋夜的露珠凝聚在草根上。
花白的头发与明亮的灯光辉映,灯花何必溅着斑斓的火花报什么喜讯。
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
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
牛羊在落日下散步,空气中弥漫着野草的清香和乳酪的香甜。忽然间狂风大作,沙尘像雪一般袭来,家家都把帐篷的毡帘放下来。
2.描写天空草原牛羊的诗句有哪些
1、《塞上行》【唐】鲍溶西风应时筋角坚,承露牧马水草冷。可怜黄河九曲尽,毡馆牢落胡无影。
2、《七绝·过普洱牙草原兼自吟网名原野丁》三月蓝青腊月黄,无边草色沐秋光。牧歌声里雄鹰叫,风拂葱茏现牛羊。
3、《七绝·草原》一碧无垠骏马翔,少年鞭响牧歌扬。姑娘舞动裙欢悦,篝火星燃醉晚阳。
4、《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5、《敕勒歌》【南北】无名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6、《草原晚暮吟》西岫烧红百丈霞,飞鸦结队急归家。平川渐渐蒙蒙色,草野匆匆淡淡纱。
7、《边方春兴》【唐】高骈草色青青柳色浓,玉壶倾酒满金钟。
3.跪求关于写草原还有山以及牛羊的诗句,十万火急
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
老牛蛮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
喜气洋洋,物换星移,意满故乡。
待三阳开泰,江南明秀,梅盈塞北,红叶风霜。
龙起东方,新升西地,锦绣河山换旧妆。
风光地,看九州春色,四季芬芳。
风骚百代忧伤,写千古豪情华采章。
叹风云依旧,人生代谢,激情岁月,不晓沧桑。
一水天涯,香风拂袖,换尽悲凉醉梦殇。
关山月,映残灯青卷,酒入愁肠。
少男少女般的的羊群从微笑中啃过来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3、《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北山输绿涨横池,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躲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雪嫖姚.
10、《丰乐亭游春》【宋】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一川草色青袅袅,绕屋水声如在家.
怅望美人不携手,墙东又发数枝花.
西风应时筋角坚,承露牧马水草冷.
可怜黄河九曲尽,毡馆牢落胡无影.
草色青青柳色浓,玉壶倾酒满金钟.
笙歌嘹亮随风去,知尽关山第几重
5.帮忙找一些关于牛羊和草原的古诗词,是自己写的更好
敕勒歌,北朝时游牧于阴山漠南一带的蒙古族民歌。
歌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此歌最早见于唐李延寿撰《北史》,又见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北史》还记述了一段故事:东魏孝静帝武定四年(546),高欢攻北周玉壁,惨遭大败,忧虑成疾,谣传其中箭将死。
高欢闻之,勉强坐帐以安抚将士,令斛律金(人名)唱敕勒歌,自己则与之合唱。敕勒歌雄浑阔大,悠扬高亢的气势与南朝歌妩媚纤巧的风格恰成对照。
这种壮美的审美范畴,成为内蒙古文学艺术的传统。敕勒歌至今仍脍炙人口,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古诗歌——乐府·(敕勒川)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早低见牛羊。
现代诗歌草原文/王卫科你起伏成一种姿势嫩绿的表情细腻的肌肤迎接着生命的呼唤和腾格里上天的眷顾和收殓这博大宽阔一望无垠的地理让自由的血液融入躯体洁净的身心奔放的灵魂我在压抑虚空的都市里感受和向往着你的自尊你是我心中最美丽的风景我多么希望有一天你的四肢能够向四面八方努力地铺展让生命的希望能够吞噬那些沙尘暴造成的恶劣影响辽阔的疆域矫健的马匹清澈的泉水野花的美丽摇曳的芦苇飞翔的天鹅肥大的羊群朴实的牧民浓郁的马奶可口的肉食原始的状态在这里延续纯洁的心田在这里繁衍你是上帝对善良的赏赐罪孽的人类无知地荼毒着你你是迷茫人眼中的天堂残酷的现实无情地毁灭着你你的泉源已经浑浊肮脏你的容颜变的憔悴枯黄是谁把你的美丽愚昧地埋葬你如今在我的眼中一片迷茫哀伤的眼神只能守望旧日的想象麻木的人类丧尽了天良欲壑难填的人类呀你真的希望有朝一日被滚滚的黄沙悄悄地掩埋你的遭遇让我感伤草原(老舍)自幼就见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类的词句。这曾经发生过不太好的影响,使人怕到北边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象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象没骨画那样,只用绿色渲染,没有用笔勾勒,于是,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与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象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紫塞,紫塞,谁说的?这是个翡翠的世界。连江南也未必有这样的景色啊!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的牧业公社。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华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至为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迂回的,明如玻璃的一条带子。
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公社了。
忽然,象被一阵风吹来的,远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马疾驰,襟飘带舞,象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马飞过了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
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我们约请了海拉尔的一位女舞蹈员给我们作翻译。
她的名字漂亮——水晶花。她就是陈旗的人,鄂温克族。
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我们用不着水晶花同志给作翻译了。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都是民族团结互助!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
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不拘束。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子的手抓羊肉和奶酒。
公社的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正是:祝福频频难尽意,举杯切切莫相忘!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
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儿,既大方,又稍有点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
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
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
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人的生活变了,草原上的一切都也随着变。就拿蒙古包说吧,从前每被呼为毡庐,今天却变了样,是用木条与草杆作成的,为是夏天住着凉爽,到冬天再改装。
看那马群吧,既有短小精悍的蒙古马,也有高大的新种三河马。这种大马真体面,一看就令人想起“龙马精神”这类的话儿,并且想骑上它,驰骋万里。
牛也改了种,有的重达千斤,乳房象小缸。牛肥草香乳如泉啊!并非浮夸。
羊群里既有原来的大尾羊,也添了新种的短尾细毛羊,前者肉美,后者毛好。是的,人畜两旺,就是草原上的新气象之一。
载一九六一年十月十三日《人民日报》。
1《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出塞作》(王维)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躲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雪嫖姚 4《丰乐亭游春》(欧阳修)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5《塞上行》(鲍溶)西风应时筋角坚,承露牧马水草冷。可怜黄河九曲尽,毡馆牢落胡无影。
6《边方春兴》(高骈)草色青青柳色浓,玉壶倾酒满金钟。笙歌嘹亮随风去,知尽关山第几重。
7《草原诗三首》一黄毯悄然换绿坪,古原无语释秋声。马蹄踏得夕阳碎,卧唱敖包待月明。
二极目青天日渐高,玉龙盘曲自妖娆。无边绿翠凭羊牧,一马飞歌醉碧宵。
三斜阳无睹看斜阳,山包林荫俱染黄。莫道老牛归去饱,牧人炉下正生香。
8《草原》〔王卫科)你起伏成一种姿势嫩绿的表情细腻的肌肤迎接着生命的呼唤和腾格里上天的眷顾和收殓这博大宽阔一望无垠的地理让自由的血液融入躯体洁净的身心奔放的灵魂我在压抑虚空的都市里感受和向往着你的自尊你是我心中最美丽的风景我多么希望有一天你的四肢能够向四面八方努力地铺展让生命的希望能够吞噬那些沙尘暴造成的恶劣影响辽阔的疆域矫健的马匹清澈的泉水野花的美丽摇曳的芦苇飞翔的天鹅肥大的羊群朴实的牧民浓郁的马奶可口的肉食原始的状态在这里延续纯洁的心田在这里繁衍你是上帝对善良的赏赐罪孽的人类无知地荼毒着你你是迷茫人眼中的天堂残酷的现实无情地毁灭着你你的泉源已经浑浊肮脏你的容颜变的憔悴枯黄是谁把你的美丽愚昧地埋葬你如今在我的眼中一片迷茫哀伤的眼神只能守望旧日的想象麻木的人类丧尽了天良欲壑难填的人类呀你真的希望有朝一日被滚滚的黄沙悄悄地掩埋你的遭遇让我感伤。
1、“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诗出自南北朝时期流传于北朝的乐府民歌《敕勒歌》。
2、在敕勒川的平原上,在高峻的阴山下,
3、天像一顶宽大无比的蒙古包,笼罩着四面八方辽阔的原野。
4、风吹过来草低头,顿时显出成群成群肥硕的牛羊。
5、这首民歌出色地描绘了当时祖国北方草原的辽阔壮美,前四句歌唱敕勒族的生活环境,后三句写敕勒族人民的劳动生活。全诗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有很强的艺术概括力。
6、“敕勒川,阴山下”,诗歌一开头就以高亢的音调,吟咏出北方的自然特点,无遮无拦,高远辽阔。敕勒人歌唱他们所生活的土地时,是以一座气势磅礴、雄伟无比的大山作为背景的。这简洁的六个字,格调雄阔宏放,呈现出强大的气势和力量。“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两句承上面的背景而来,极言画面之壮阔,天野之恢宏。同时,抓住了这一民族生活的最典型的特征,近取诸身,以人们所熟悉的“穹庐”作比,形象地描绘了一幅一望无碍的辽阔画卷。字面上虽无辽阔字样,但辽阔之景却收入眼前。“天苍苍,野茫茫”,写天、写野,但从另一角度进一步摹写草原的宽阔壮美。作者运用叠词的形式,极力突出天空之苍阔、辽远,原野之碧绿、无垠,显现出游牧民族博大的胸襟、豪放的性格。这两句仍然以浑浑浩浩的笔调写景,但这已经为下一句作背景了。“风吹草低见牛羊”,更是写景如画。这最后一句是全文画龙点睛的一笔,描绘出一幅殷实富足、其乐融融的景象。这里不仅呈现出的是自然风物,而且隐约可见的还有牧民们的活动,真是似静而有动,似动而有静。这些牛羊的主人,即勇敢豪爽的敕勒人,给苍茫大地带来蓬勃生机,带来美的意蕴。
这一幕项羽又赐酒,又给肉,许多人解释为项羽对樊哙很器重。但如果在某个宴席上,主人给你四升酒让你喝下去,哪里有一点器重之意?还被迫生吃猪肘,分明是项羽戏耍侮辱樊哙。
在古代的饮食习惯中,猪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非高大上的肉食,“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
只有牛羊才是上等的肉,到了宋朝,这种饮食特点被最大限度地发挥,时至今日牛羊肉在市场上仍比猪肉昂贵。
在很早的时候,中国人就懂得驯养“马牛羊猪狗鸡”等六牲获得肉食,但不同的肉食在食物系统中有着不同的地位,这种地位甚至影响到今天的肉类价格。
在古代的饮食习惯中,牛羊毫无疑问是最贵族化的肉食,《礼记·王制》也说:“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
从排名上看,牛羊在猪之上,为何在先秦时期的肉食排名中会有这样的区分?
首先是从肉食的珍贵程度有关,牛在农耕时代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在许多朝代都不许私自宰杀牛,就如礼记所说,连诸侯没什么重要的事都不轻易杀牛。
最早在汉代,牛已经被立法保护,汉律规定“不得屠杀少齿”。汉律对杀牛的惩罚十分严厉,犯禁者诛,要给牛偿命。
到了唐宋时期,牛更是不管是否老弱病残,都在禁杀之列,只有自然死亡,或者病死的牛才可以剥皮售卖或者自己吃用。
物以稀为贵,牛肉自然在肉食排行榜中名列前茅。在《楚辞》的“大招”和“招魂”篇里分别呈现了两桌异常丰盛的菜单,有:八宝饭、煨牛腱子肉、吴越羹汤、清炖甲鱼、炮羔羊、醋烹鹅、烤鸡、羊汤、炸麻花、烧鹌鹑、炖狗肉。在菜单的排名中牛肉是排在第一位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唐宋时期肉食发展趋势——牛羊肉仍是主流
这种从先秦时期养成的饮食习惯,一直深深地影响到后世,在唐代著名的烧尾宴之上,牛羊鸡鹌鹑甚至还有青蛙,就是缺少猪肉。
汉族的饮食文化发展到了宋朝已是博大精深,由于对牛肉的禁食,羊肉在这个时期成为了皇家士大夫阶层的主要肉食。
宋朝吃羊是从皇家流行开来的习俗,宋真宗时御厨每天宰羊350只,仁宗时每天要宰280只羊,英宗朝减少到每天40只,到神宗时虽然引进猪肉消费,但御厨一年消耗“羊肉43万4463斤4两”,而猪肉只用掉“4131斤”,还不及羊肉消耗量的零头。
皇家盛行,自然上行下效,从官员到民间,羊肉成为了宋朝餐桌的头等肉食。民间无论婚丧嫁娶,或是中秀才举人,还是烧香还愿,如果没有一只羊在案上放着,都不好意思招待客人。
著名吃货苏东坡在京城宦海生涯时,虽然吃羊吃到腻味,“十年京国厌肥羜”,但当他被下放到惠州监视居住的时候,仍然会被每个月一次的官廨杀羊所吸引。作为罪官他已经不能吃羊肉了,但弄一些羊骨头回去烤熟了吃也很解馋。
在宋朝,猪肉仍然不是士大夫阶层的主要肉食,或者说猪肉仍然是低档的肉食。南宋高宗在清河郡王张浚府上吃了一顿,菜谱中天南海北,地上跑的,空中飞的,水里游的应有尽有,唯独没有猪肉。而在随从高宗出行的禁卫食谱中却有猪肉三千斤,可见当时猪肉的主要消费群体档次实在不高。所以苏东坡说:“(猪肉)富家不肯吃,贫家不解煮。”
但在普通老百姓那里,猪肉就是主食了,《东京梦华录》称,每天有上万头猪被贩子们从四乡收购送入东京,无数的猪肉摊贩,无数的“郑屠户”宰杀这些猪,给普通百姓的餐桌上送去肉食。
真正让猪肉沾上点贵族气的,还是苏东坡,在杭州任上,因为治理西湖,要解决民工的吃饭问题,他创造性地发明了“小火慢炖”的方块肥肉,这种以姜葱红糖料酒酱油等做成的猪肉菜肴,被命名为“东坡肉”。
汉人的地盘以羊肉为贵,但到了北方辽金朝却正好相反,猪肉成了高大上。宋朝的使节出使辽金,北人用最好的猪肉款待使者,猪肉在辽金,是“非大宴不设”。为何猪肉在同一时代南北国家中有着如此悬殊的待遇?究其原因无非就是“物以稀为贵”,辽金猪少,以猪肉为贵;大宋羊少,自以羊肉为美。于是在互市的时候双方就互通有无,辽金出口肥羊,换取宋朝的猪,双方都挺高兴。
明朝时,猪肉逐渐流行开来,至少在皇家食谱中已有所见,《明宫史》记载,在皇家过年的食谱中就有烧猪肉、猪灌肠、猪臂肉、猪肉包子等。说明此时猪肉已经能够登上大雅之堂。
但在民间,猪肉的盛行程度仍然不如牛羊肉,万历年间,北京的物价显示,万历五年牛肉1斤0.013两纹银,猪肉0.018两纹银;万历二十年猪肉涨到0.02两,牛肉和羊肉1斤都只需要0.015两。也说明在这个时候,牛羊肉仍然是比猪肉更普及的肉食。
到了清朝,猪肉终于实现逆转,成为了汉族的主要肉食,在美食家袁枚《随园食单》中,已经将猪单独列为《特牲单》叙述:“猪用最多,可称‘广大教主’。宜古人有特豚馈食之礼。”
虽然饮食习惯渐渐逆转,但牛羊肉的高大上地位已经无法撼动了,1840年,当红须绿眼的英国人把大炮架到大清朝的眼皮底下时,琦善作为钦差大臣奉旨与洋人交涉。会谈前一天,他按朝廷招待贡使的老规矩给英国舰队送吃的,计包括20头阉牛、200只羊及许多鸭和鸡,一两千个鸡蛋,唯独没有一口猪。
好了,关于牛羊的体高是哪里到哪里和风吹草低见牛羊出自哪里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