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小伙伴都很关注“仔猪八天拉黄痢打什么针”这个问题,那么接下来就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相信你通过以下的文章内容就会有更加清晰的了解。
1、仔猪黄痢又叫“初生仔猪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多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哺乳仔猪,尤以1~3日龄为最多。经常1头仔猪发病,很快会传至整窝,死亡率极高。
2、病猪主要症状是突然腹泻,初期拉黄色糊状软粪,不久转为半透明的黄色液体、腥臭。严重的病猪肛门松弛,大便失禁,眼球下陷,迅速消瘦,皮肤失去弹性,外阴部、会阴部、肛门周围以及股内等处皮肤潮红,很快昏迷而死。发病最早的常在生后数小时、无拉稀症状而突然死亡。
3、剖检病猪颈部及腹部皮下水肿,肌肉苍白,肠道黏膜出现急性卡他性炎症,尤其是十二指肠最严重,肠黏膜肿胀,充血、出血,肠壁变薄,肠管松弛,肝、肾脏常有小坏死性病灶,脑部充血或有出血点。
4、(1)由于本病的病程短,发病后常来不及治疗,但如在一窝内发现1头病猪后立即对全窝做预防性治疗,可减少损失。常用药物有金霉素、新霉素、磺胺甲嘧啶等。由于细菌易产生耐药性,最好先分离出大肠杆菌做药敏试验,选出最敏感的治疗药品用于治疗,能收到好的疗效。
5、(2)加强饲养管理,搞好预防工作。母猪产房在临产前必须清扫、冲洗,彻底消毒,并垫上干净垫草。母猪产仔后,先把仔猪放入已消毒的产仔箱内,暂不接触母猪,再彻底打扫产房,把母猪乳房、乳头、胸腹及臀部洗净、消毒、擦干,挤掉头几滴乳汁,再固定乳头喂奶。产后头3天每天要清扫圈舍2次,乳房清洗消毒2~3次。
一、治疗药物选择
对仔猪黄痢治疗前,有条件的养殖场可分离出致病性大肠杆菌,然后做纸片法药敏试验,选出抑菌作用最强的药品。以下是几种推荐的药品。
对仔猪黄痢治疗前,有条件的养殖场可分离出致病性大肠杆菌,然后做纸片法药敏试验,选出抑菌作用最强的药品。以下是几种推荐的药品。
(1)土霉素0.2~0.3g,口服,每日3次,连用3天。
(2)磺胺甲基嘧啶、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5-甲氧嘧啶或磺胺6-甲氧嘧啶同抗菌增效剂(TMP)按5:1比例混合,0.1~0.2g口服,每日1次,连用3天。
(3)喹诺酮类药物如恩诺沙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等,也有良好治疗效果。
(4)0.5%痢菌净注射液,肌肉注射或灌服,每次2~4mL,每日2次,连用2~3天;或用痢菌净2~4g,混入母猪饲料分3~4天饲喂,仔猪通过母乳防病。
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对病仔猪还需要进行补液,如口服补液盐,口服补液盐配方:在1000mL蒸馏水或温水中,加入葡萄糖20g、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氯化钾1.5g,混合溶解,让猪自由饮用。或仔猪腹腔注射5%葡萄糖盐水等。
在有本病发生的猪群,待仔猪产出后尚未吃奶前,全窝仔猪每头口服抗菌药物,连续3天,以做预防。如0.5%恩诺沙星液2mL,每天灌服1次。
仔猪产出后,立即喂服微生态活菌制剂,也是预防办法之一,每头仔猪按每千克体重0.1~0.2g,每天1次,连用3天。
也有给母猪用药间接进行预防的,但药物必须经过母猪吸收后,再通过乳汁供给仔猪,效果较差。
在发病初期用抗血清进行治疗,有较好疗效。在出生后用抗血清口服或肌肉注射,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1)不从有黄痢病的猪场引进繁殖母猪。
(2)平时做好圈舍及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加强怀孕母猪产前产后的饲养管理和护理,是控制下痢疾病的主要措施。改善怀孕母猪的饲养管理,保证胎儿正常发育和健壮。
(3)母猪临产前,用高压喷枪彻底冲洗产床、产箱、地面和墙壁,将产房打扫干净,清除粪便,并用消毒剂做好消毒。母猪乳头及乳房用0.1%高锰酸钾溶液或温水擦洗干净,在仔猪吃奶前把每个乳头的奶挤掉少许,再固定喂奶。
(4)尽量让初生仔猪吃上初乳,使初乳中抗体迅速进入初生仔猪小肠并吸收,增强初生仔猪对本病的特异性抵抗力。
(5)注射疫苗,仔猪大肠埃希氏菌三价灭活疫苗,妊娠母猪在产仔前40日和15日各肌肉注射1次,每次5mL。免疫母猪后,新生仔猪通过吮吸母猪的初乳而获得被动免疫,预防仔猪黄痢。
仔猪白痢黄痢疾病是影响仔猪成长的重大疾病,仔猪得了白痢黄痢病怎么去治疗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①磺胺脒0.5克,调成糊状喂仔猪,每日2— 3次;
②每头仔猪一律口服0.1%亚硒酸钠1毫升。给所有腹泻仔猪补液,按每千克体重20—30毫升计,可同时在液体中加入最敏感抗生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C、阿托品等;
③给仔猪后海穴注射左旋咪唑,按每千克体重10毫克计算用药量;
④可每头仔猪用木炭末8—15克,或明矾 5—10克对水胃管灌服,每日1次,连用2—3天,配用土霉素等抗生素,效果更好,土霉素用量为1克,每天2次;
⑤可选一些中药组方施治,效果也很好,例如以黄连、黄芩、黄柏、白头翁为主药,配加神曲、麦芽、黄芪、红花、甘草、大枣、陈皮等。
某养猪场,饲养母猪218头,1995年8~9月间,产仔53窝,产仔后5~36h内发生仔猪黄痢竟达13窝,共117头;7~15日龄仔猪发生白痢的7窝,61头。
兽用链霉素、氯霉素,痢特灵等灌服或肌肉注射硫酸庆大霉素、氯霉素等,结果患黄痢的仔猪死亡32头,死亡率为3.65%,白痢病猪虽无死亡,但生长发育迟缓。我们改用诺氟沙星氟哌酸胶囊给病仔猪灌服,除有个别仔猪死亡外,绝大部分病猪在1~2天内治愈。
用手将病猪两前肢提起,另一手捏紧病猪两侧颊部,使猪口张开;另一人用大镊子夹持诺氟沙星胶囊迅速送到病猪的咽腔,同时向下压其舌根,立即放松捏咀,病猪当即使可将胶囊咽下。1~5日龄每次投1枚,10日龄以上每次投2枚,多数病猪1次即愈,不愈者次日再服1次,仅个别重症者服用3次。
仔猪白痢又称迟发性仔猪大肠杆菌病
1、发生于10~30日龄仔猪,以10~20日龄较多见,1月龄以上仔猪很少发生。
2、一窝仔猪中发病常有先后,拖延10余天才停止。
3、各窝仔猪发病轻重程度不同,有的发病多,有的发病少,有的不发病,一般发病率约50%,病死率较低。
4、发病与饲养管理及猪舍卫生状况关系很大,在冬、春季节气温剧变,阴雨、潮溼、保暖不良,母乳不足或过多,母猪饲料突然变换,以及其他应激因素都会诱发该病。
仔猪黄痢是初生仔猪的急性、致死性传染病。其特征为排黄色或黄白色稀粪。本病主要发生于7日龄内的仔猪,以仔猪饲养1~3日龄多见。带菌母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发病时间集中于产仔季节。
仔猪白痢,主要症状为排乳白色或灰白色浆糊状腥臭粪便,主要发生于10~30日龄的仔猪。发生本病的病因很多,除特异病原性大肠杆菌外,气候突变、阴雨潮溼、圈舍污染、母猪饲料质量不良、配合不当或饲料突然改变等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母猪的乳汁过于浓稠,乳脂含量高,而仔猪的胃肠对脂肪的消化率很差,难以消化吸收,也可导致仔猪下痢;霉变饲料的投喂可导致仔猪因消化机能紊乱下痢;仔猪断奶后,供水不足导致误饮粪尿污水感染病菌发病等。
1、仔猪黄痢:仔猪出生时体况正常,多在12小时左右突然有1~2头全身衰弱很快死亡,同窝其他猪也相继发病。排黄色糊状稀便,常含有小气泡或凝乳块,有腥臭味,在扑捉、挣扎和鸣叫时,***冒出稀粪,拉稀愈来愈严重,次数频繁,***松弛,不由自主流出稀粪,沾污仔猪及母猪全身,使白色母猪及仔猪全身被粪便污染成黄褐色,病猪迅速消瘦、脱水,精神沉郁,不吃奶,常卧伏于母猪身上或产床一角昏迷而死亡。
2、仔猪白痢:仔猪突然拉稀,开始为浆糊样粪便,继而变成水样,随后出现乳白色、灰白色或黄白色下痢,气味腥臭,体温和食欲无明显变化。但精神不振,怕冷,逐渐消瘦,拱背,毛皮粗糙无光,发育迟缓。病程3~7天,绝大部分病猪可以康复,病重的多在1周左右死亡,或在病愈后复发。
1、仔猪黄痢:新生仔猪突然发病,排黄色稀便,同窝仔猪几乎同时发病,高度死亡率,而母猪健康无异常,可初步诊断为该病。
2、仔猪白痢:根据10~30日龄同窝哺乳仔猪在短时内相继发病,排白色浆糊样稀粪,发病数量不等,并有反复现象,病猪体温不高等特点,即可作出初步诊断。必要时可做细菌分离和血清型鉴定。
一头发病,全窝同治。下列处方供选择:
1复方新诺明片,每头每次内服1~2片,每天2次,连服2~3天。
2氟哌酸胶囊,每头每次内服l~2粒,每天2次,连服2~3天。
3新霉素片每片0.25g,每头每次内服1片,每天2~3次,连服2天。
4氟苯尼考片剂,每头每次内服0.25g,每天2次,连服2~3天。
5甲砜霉素片,每片0.25g,每次1~2片,每天2次,连服2天。
6多粘菌素片,每片25万和50万单位两种,每头每次内服25万~50万单位,每天2次,连服2天。
72.5%海达注射液,每头每次肌内注射2ml,每天2次,连用2~3天;或肠炎速康,每公斤体重0.1~0.2ml,每天两次,连用2~4天。
8庆大霉素16万~24万单位,每天2次肌内注射。再用痢菌净5~10ml每10ml内加阿托品4mg一次肌内注射,每天2次,连用2天。
以上西药往往用药l~2次,即可停屙白痢,精神好转,吃奶正常。此时千万别停药,否则易复发,必须再用1~2次,将致病菌全部抑杀,方可断根。
补液:口服葡萄糖生理盐水及多维。葡萄糖生理盐水的配方:1000ml水中加葡萄糖20克,氯化钠3.5克,氯化钾1.5克,碳酸氢钠2.5克。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