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仔猪发酵料占比多少合适"问题,本文整理了相关资料,旨在为大家提供详尽的解答。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探索吧。
猪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30多种营养物质,如水、能量饲料、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糖类、粗纤维等。饲料的营养越充足,猪长得就越快。所给的营养物质,既要满足猪维持使命的需要,又要满足猪增长的需要。一头毛重80斤左右的猪,每天需要2900大卡热量,才能维持其生命。每斤稻谷只有1330大卡热量,每天要2.3斤稻谷才能维持一头猪的生命。在这个基础上增喂,猪才可以增长。采用配合饲料喂猪,可缩短饲养时间。农村饲料种类较多,可自行配成混合饲料,以满足猪对营养成份的需要。毛重100斤左右的中猪,按每天增重2斤计算(包括维持生命和生长需要),每天要供给8000-10000大卡热量的混合饲料。如玉米1斤、大米0.5斤、花生麸0.5斤、木薯1.5斤、糠1.5斤、鸡粪1斤、鱼粉0.2斤。青饲料8斤左右。这种配合饲料,每天成本约1元左右。如果喂的饲料单一,蛋白质和热量都达不到猪生长对营养的需要,既浪费饲料、人力、收益又少。
1、定时定量。每天固定喂猪的时间和喂量,使猪养成定时吃食和定时排粪尿的习惯,以形成条件反射;这样,在喂食前半小时左右,猪就会大量分泌消化液,提高胃肠消化能力,充分吸收利用饲料中的养分。如果早一顿,迟一顿,就会扰乱消化腺的分泌机能,甚至引起消化系统的疾病。那么,一天喂几顿合适呢?据我和别人的试验,小猪定时喂6顿,催肥猪定时喂4顿,每顿喂量基本保持平衡。这样,对猪长膘有好处。如果每顿喂时不足,猪一饥饿就会烦燥不安,爬栏啃槽,肯定长不好。但若喂得过饱,就会影响下一顿的食欲,所以一般喂九成饱即可。如果饲料需要增减或变换品种,要逐步进行,让猪有一个适应过程。
2、先粗后精,再喂青科。根据猪的生长要求,喂食时,要先喂粗料,后喂精料喂青科;并要做到少喂勤添,一般一顿料要分三次投喂,让猪在半小时内吃完,食槽不要有剩料,当猪吃到不想吃时,每头猪投喂1-2斤表料:青料不要切碎,让猪咬咀嚼,把唾液(口水)带进胃内;因唾液中含有淀粉酶,能使食物中的淀粉变成麦芽糖,利于吸收。这样,就可以增进猪的食欲,吃得饱,睡得好,长得快。
3、生喂比热喂好。把饲料煮熟喂,会使饲料中的许多养分受到高温的破坏而损失,并且浪费劳力和燃料。采用生喂法,既能保证营养成份不受损失,又节省劳力的燃料。除马铃薯、芋头、南瓜、木薯、豆渣等含淀粉较高的饲料需煮熟喂以外,其它饲料均可生喂。生喂有浸泡和发酵两种。
浸泡法:将各种饲料粉碎拌匀,每天按猪的需要量放在桶内(或缸、池内)浸泡,按重量1:1计,先放清水后放饲料。不要搅动,让其自然浸泡。夏秋季浸泡3小时,冬春季浸泡4-5小时,即可喂猪。
发酵法:主要采用粗饲料发酵,如豆类荚茎、花生藤、干红薯、稻草、秕谷、芝麻秆、干草和统糠等,先将这些粗料充分粉碎,然后加入曲种发酵。第一次发酵要用好曲种,第二次发酵时,将第一次发酵的料掺入3-5%即可,如此一代代传下去,拌料时,100料加水80-110斤,并根据季节的不同进行调节。一般调成以手握紧指缝出水珠而不滴水为宜;冷天用温水,热天用长流水。发酵时间:冬春季2-3天,夏、秋季1天左右就可喂猪。一次不要发酵过多,以防发酵变质,猪不爱吃。
4、及时供给水和青料。水分在猪体内占的比例较大,中、小猪为60-70%,大猪40-50%。水分对猪体内的养分运输、体液的分泌、废物的排除、体温的调节等等都有着重要作用。如果3天不给猪喝水,就会危及生命。因引猪吃完精料后,就要给猪渴清水。在两顿喂食之间放一次清水(另设槽盛水),使猪形成喝水的条件反射,定时喝水。
青饲料不仅含有充足水分,而且含有多种维生素。如果缺乏青饲料,猪生长就会受阻。蒋永彰在湖北当阳县进行过试验,喂青料比不喂青料的猪平均日增重2两。可见,青料对猪的生长有重要作用。应在每顿让猪吃完精料之后,每头猪喂青料1-2斤。
初生仔猪发育迅速,需要多方面的养料,才能生长健壮,成活率高。 必须加强管理,及时补料。
幼猪出生后,生长过程中每天约需铁7毫克,初生仔猪从母体带来的铁量只能维持4-5天,而猪奶含铁量极低,如果不加喂铁剂,就会患贫血症,体色变白,食欲减退,并出现腹泻等症状。1982年6月,我们在湖北当阳慈化乡照耀村张道柱家进行幼猪喂铁剂试验。他家的11头仔猪出生5天后,全身发白呆立不活泼。我们用硫酸亚铁2.5克,硫酸铜1克,氯化钴2.2克,溶于1000克的温开水中,用棉花过滤入瓶。待仔猪吃奶时,用干净棉花蘸此药液涂在母猪奶头上,让仔猪吮奶时把铁吸入,第二天仔猪体色由白逐渐转为红润。过后,停蘸药液两天,猪身重新变白。以后坚持每天用药液涂母猪奶头,仔猪体色保持红润,生长迅速。也可以在幼猪2-3日龄时注射铁剂150-200毫克。注射一次可供仔猪生长20天左右的需要。以后幼猪可从饲料中得到铁,就不必补充了。
幼猪出生8天后开始长牙。长牙时牙龈发痒,如果不及时补料,幼猪便会寻找粪便、杂物吃,以致患白痢及肠炎。补料的方法,可将大麦、黄豆或大米炒熟,磨成芝麻大小颗粒,用浅盆盛少许放在幼猪经常活动的地方,引诱调教幼猪采食。炒过的食物有香味,幼猪很爱吃;同时可以煮些稀粥,将炒过的粉末撒在粥上,让幼猪提早学会吃饲料。这时可将矿物质添加剂放入饲料内,以及时补充幼猪的营养,避免患病。
要想猪生长快,必须讲究饲养方法。将买来(或自养)的小猪饲喂、观察3-5天,如果未发现病情,便可进行驱虫、洗胃、健胃和增加营养,让其快速生长。做法是:
第一天,驱虫。用敌百虫(各地药店有售),按猪每10斤毛重喂1片。驱虫前,让猪饿一顿,到晚上7-8点时,将研细的敌百虫片拌入少量的饲料内,让猪一次吃完,使每头猪都能吃到。经试验,晚上驱虫比白天驱虫效果好。
第三天,洗胃。用小苏打(面碱粉)3钱,于早晨拌入饲料内喂幼猪,以洗涤胃肠粘膜的脏物。
第五天,健胃。用大黄苏打片,每10斤毛重喂1片,分3顿拌入饲料内喂服,可增强肠的蠕动能力。
经过驱虫、洗胃、健胃口,猪的胃肠有害物已除去,肠壁变薄,易于吸收营养物质。这时,将调剂好的饲料,加入饲料添加剂进行饲喂。猪的食欲旺盛,皮毛红润,喜睡,增重快,我们试验的2000多头猪,80斤以上开始催肥的平均每头每天增生2斤以上,30-80斤的猪,每头每增重1斤以上。采用的添加剂以广州军区工程兵养殖场(在广州市竹料)生产的较好,催肥期,每天用量只需2分钱。该单位可代办邮购。
在第一次驱虫催肥两个月后,再按上述方法进行一次驱虫、洗耳恭听胃、健胃和饲喂催肥。经过第二次催肥,30斤重的断奶小猪,养4个月,一般可达180-200斤。
青、粗饲料来源丰富,以粗代粗喂猪,可降低养猪成本。试验证明,用青、粗饲料多餐喂猪,猪的日增重也很大。
我们采用生喂试验,用少量的水将经过发酵的粗料和少量的精料与切碎的青料拌合,每天定时喂6餐,每餐待猪吃完混合料后,每放入部分不切碎的青料,让猪自由采食。猪吃饱了就睡,睡醒了排完粪又吃。这样,猪的胃肠始终充满食物,它就不叫不跳栏了,百斤左右的猪,日增重可达1.5-2斤。
为什么猪吃青、粗料日增重也大呢?根据猪的生理分析,其道理主要是:
1、实行定时多餐饲喂,就是让猪多吃,保证营养,为猪快速生长创造丰富的物质基础。粗料营养价值高,在胃肠内停留时间长,青、粗饲料营养价值低,在胃肠内停留时间短,根据猪的消化机能情况,用精料喂四餐,用青、粗饲料应喂六餐。采用多餐制,猪吃得饱,消化正常,生长健康,还会出现嚎叫不安现象。
2、多餐喂食有利于保持胃肠机能和吸收营养。传统喂猪法餐数,饲料水份多,猪为了填饱肚子,见到有食就不管好赖一股劲地吃,结果,肚子撑得很大,干物质却很少。各餐之间时间隔很长,而且不定时,造成胃肠有食物便撑开,无食物便收缩,一撑一缩,损坏了胃肠的功能,致使肠壁肥厚,吸收营养差,因而生长缓慢。采用定时多餐喂食,肠胃因经常充满食物,保证撑开状态,能较好地吸收养料。
3、采用多餐喂食,猪的睡眠时间增多。猪吃食次数增加,肠胃工作量也相应地加大,血液大量流向肠胃,造成大脑缺血,功能降低,出现昏迷与睡眠状态。这样猪就会多吃,多睡、少动,身体的能量消耗减少,食入的营养物质可充分地供给育肥用。 用青、粗饲料进行多餐喂食,也能达到加速育肥的目的。
鸡粪是一种很好的蛋白质饲料。利用鸡粪喂猪,不仅饲料营养价值高,猪爱吃,长膘快,而且可以节省精饲料。据化验分析,鸡粪含赖氨酸比谷物饲料高1.5倍,含粗蛋白28-33%,粗纤维13%,钙7.8%,磷2.1%,脂肪的热能都很高,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每10只鸡的鸡粪收集起来,可解决一头猪的蛋白饲料。据试验,100斤左右的猪,每天喂1斤经过处理的鸡粪,效果很好。
鸡粪的收集办法:先把鸡圈(笼)打扫干净,用石灰进和消毒,然后将统糠撇在圈内,或笼下的粪板。冬春季每隔3-5天收集一次,夏秋季1-2天收集一次。将收集起来的鸡粪充分压碎。撒在圈内的统糠不要超过鸡粪的50%,统糠要与鸡粪充分拌匀。冬天,用温水调成手握成团、松手能散的程度,最后装入缸、盆或箩内发酵,不要压紧,以利通气,气温低时,要加盖保温。经过1-2天,嗅到酒味时,即可喂猪。饲喂时附除拌入精料外,也可先喂精料,再喂鸡粪。如果鸡粪数量太多,可将新鲜鸡粪晒干或烤干,并加以粉碎,装塑料袋备用。用前要进行发酵或蒸炒,以防粪内带有球虫传染给猪。
七、碳酸钙和石硫盐的制作和作用
碳酸钙:钙质是畜禽生长发育过程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畜禽如果长期缺钙,种畜就会出现软骨病、性欲下降;仔畜患佝偻病;幼畜下痢、食欲减退,生长缓慢,甚至体重下降;家禽产蛋减少,出现软脚、生软蛋等症状。 在饲料中必须添加钙质,石灰石资源丰富,如果自行加工碳酸钙来喂畜禽,成本既低,效果又好,方法是:
根据需要量多少,准备缸、盆或挖1-2年大池子,将烧成块状的生石灰放入缸、盆或池内加水搅拌,让其浸泡一周左右,去掉清水和下层的砂砾,捞起晒干以小块贮存。贮存过程中每隔几天翻动一次,让其充分接触空气,吸入二氧化碳。贮存的时间越长,含钙量越高。用时研成细末(如果是喂蛋鸡,可用盖房剩余的石灰渣粉,因鸡需砂粒)。这种石灰粉,含碳酸钙达70%以上,还含有少量的氧化镁、氧化铁、氧化钾等。
这种碳酸钙的用量是:以干物质饲料计算,猪料加1.5-2%,禽料加2-2.5%,家禽产蛋旺期,可增加到2-3%,钙的用量不能过量,如果过量,必须加磷,按钙磷之比为2:1或1.5:1搭配。
石硫盐:石硫盐是一种猪饲料添加剂,它不仅可以促进猪的生长,而且可以抗菌、驱虫。并含硫、钙、氯、钠等元素,可满足猪体生长对这几种矿物质需要。它制作简单,可以自制,成本低。
饲喂中,小猪的石硫盐,按石灰1斤(陈旧石灰最好)、食盐1斤、硫磺2-3两的比例混在一起,经炒热后研磨即成。每头每天喂10-15克。当猪长到100斤左右时,改喂用石灰2斤、盐1斤、硫磺4-6两配成的石硫盐,每头每天喂15-20克。为了减少繁重天加放的麻烦,可按100斤饲料配0.8-1斤石硫盐的比例先配好,但必须充分拌匀。
八、几种补充营养物质的制作和使用
猪毛、头发、鸡鸭毛及其它羽毛和蛋壳等,都含有多种猪必需氨基酸、色氨酸、蛋氨酸、胱氨酸等营养物质。毛渣类可采用简单的方法进行加工,作为饲料添加剂,可用来代替鱼粉。
毛渣的加工利用:先将各种毛渣装入容器内(不能用铝制容器),按毛渣1斤加水7斤在容器内煮沸,再加入氢氧化钙45克,用大火煮10-15分钟,毛渣即溶解为液体。如果用毛渣溶液喂猪,每头猪每餐盛一汤匙拌入饲料内;如果加工过多,不便于存放,可掺入统糠内晒干保存。添加时,要根据所放糠的多少按定量加入。
贝壳、蛋壳、骨头、石灰石的加工利用:先将这些原料放在炭火上焙焦,再收集起来碾细即可利用。大猪每天喂10-14克。如果添加石灰石粉,在100斤干料中加6-7两。同时要加少量的磷和锌。
食盐能刺激动物唾液分泌,唾液中的酶能促进食物消化,经常适量地补加食盐,可使饲料利用率提高,而且增重效果好。经常喂食盐,猪生长快,可节省饲料。据试验,体重8公斤的幼猪,不加喂食盐的每日采食量0.42公斤,日增重0.14公斤;在日粮中加0.5%的食盐,日采食量0.18公斤,日增重0.62公斤。实践证明,猪食中补加食盐极为有益。
猪对食盐的需要量,一般占日粮重量的0.5-1%,补加食盐必须供足饮水,如果缺水,食盐含量超过4-8%,猪就会中毒死亡。
一般每项头猪占地面积1.5平方米左右。例如,一间15平方米的猪圈,以养8-10头为宜。这样,有利于猪吃食、睡觉和活动。如果养得太多,强壮的猪抢食快,弱小的猪吃不饱,睡不好,影响生长。
猪出现跳栏、拱圈、啃墙土和食槽、不睡觉等骚动不安的原因,除了肚子有虫外,还由于营养不全所致。猪在生长过程中,需要30多种营养物质,如热能、蛋白质、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等。农村养猪多喂单一性饲料,又是以煮熟稀喂为主,使有限的营养物质(如青饲料中的维生素)在蒸煮过程中大量损失。猪得不到所需的多种营养,就拼命去寻找食物。我们曾经做过试验,从一位农民的家里买来4头瘦猪饲养。这些猪已养了7个半月,平均每头体重只有35公斤。经过我们喂养了两个月,平均每头体重达到111.25公斤,每头猪每月增量35公斤。主要方法是喂饱、喂好(营养较全面的饲料)。可见,只要给猪补充各种矿物元素,并按时喂饱,就还会出现跳栏、拱圈、啃墙土现象。
三、为什么要给猪补充“添加剂”
农民养猪大部分是使用植物性饲料,其种类较少,营养不全面。“添加剂”就是在一般饲料中添加营养物质的不足部分。目前,广州军区工程兵竹料养殖场生产的添加剂营养较全面,它是由抗菌素、氨基酸、各种矿物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30多种营养物质配制而成的。把它补充到营养不全的饲料中去,饲料的利用率高,不但节省了找料的时间、劳力,而且使猪生长快,收益大。如玉林市茂林乡坡石村徐春业于前年用广州军区工程兵养殖生产的“添加剂”喂养4头中猪,平均日增重1.05公斤。
农村饲料来源广泛,可以利用青饲料和粮食等农副产品合理搭配,用来喂猪。水稻、玉米、花生、豆类、高梁、红薯、木薯等,既含有淀粉和粗纤维等,又可以由农民自行配合猪饲料。农副产品的藤茎荚等都可人微言轻粗纤维饲料,如0.3公斤干花生藤相当于0.5公斤麦子。豆荚及豆茎叶,粉碎后喂猪,是较好的热能饲料。玉料芯含有糖分,也可作粗饲料。要想养好猪,应多种既有热能,又有丰富蛋白质的作物。玉米、花生藤热能较高,豆类、花生饼的蛋白含量较高。鱼粉主要提供蛋白质、维生素B12等。如果买不到鱼粉,可用炒熟的黄豆粉代替,也可以增加花饼的数量。种油菜的地方,可用菜籽饼来提高饲料中蛋白质水平。无菜饼的地方,可用豆饼。买不到豆饼,用豆子进行粉碎,煮或炒熟,按比例加进饲料里。
食盐可占饲料的0.5-1%,“添加剂”占0.2%。加入这些矿物元素和“添加剂”时,配方内其它饲料酌减,使各饲料总和达到100%。含淀粉较高的芋头、豆类、薯类和瓜类,最好煮熟再喂,以利猪吸收。青饲料主要是提供维生素,应每天都喂。在配饲料中,种类应尽量多些,以保证营养齐全。
五、饲料为什么要干湿喂,不宜稀喂?
在养猪过程中,有干喂、稀喂和干湿喂,以干湿喂法好。因为猪开始吃进饲料时,要用很多胃液来浸湿饲料,纯干喂对胃有损伤。稀喂,看起来猪吃得很多,其实猪吃的大部分是水,胃被撑得很大。而水分过多,对猪的生理功能不利。①吃进胃内的饲料,得不到相互磨擦,影响消化和吸收;②饲料在胃肠内停留时间短,排泄快,排泄量大;③胃肠粘膜变厚,吸收营养差;④猪生长主要靠热能。水分多,排泄量大,消耗热能多,因而妨碍了生长;⑤胃液唾液被冲淡,不能充分发挥酵酶的作用,不利于消化,降低了饲料的利用率。
采用干湿喂法,猪吃入的干物质多。胃液、唾液能很好地起到酵酶作用,对饲料进行充分的分解,吸收利用。由于猪吃进的饲料利用率高,胃肠收缩性小,排泄量少,消耗热能低, 猪生长快,收益大。这种喂法,除了豆类和薯类、南瓜等含淀粉较高的饲料需用少量水煮熟喂外,其它混合饲料等可采用浸泡或发酵生喂。浸泡喂:将粉碎的饲料(配合饲料)按比例混合后,每天按猪的需要定量放在桶(缸)内浸泡。先放水,后放料,料与水的重量比为1:1。放料后不要搅动,夏季浸泡3小时,冬春季浸泡4-5小时即可喂猪。发酵喂:主要是用粗饲料(如用作物秸秸粉料)加入酒饼等曲种发酵,放水调成以手握紧指缝见水珠而不滴为宜,当嗅到酒香味时就可以喂猪。
六、饮料发酵用什么曲种?无曲种怎么办?
曲种又叫酶类。农村发酵饲料,一般用酒曲(即酿酒用的酒饼)。5公斤饲料(米糠3.5公斤,统糠1.5公斤),放酒曲3-5个(约0.1公斤),压成粉末,与饲料拌匀。第二次发酵时,可按饲料总量掺入5%的第一次发酵的饲料,无需再加曲种,第三次发酵也如此。这样一代代地发酵下去。
如果找不到曲种,可用统糠50%、鸡粪50%,充分拌匀后加水调成手抓成团,落地能散的粉状,堆成堆,用麻袋或塑料布加盖密封,一般1-2天,温度可从常温上升到60°C以上,待嗅到有酒香味时,就可以喂猪。
鸡粪发酵后没有酒香味,而是臭味。原因是:①鸡粪存放时间过久(应该用当天或两天以内的鸡粪)。②鸡粪在调拌时不均匀,干湿不一致。③发酵时间过长或过短(夏天一般2天,冬天要3-5天)。④因鸡粪内含有大量的残留消毒液(如福尔马林、来苏儿、草木灰等),破坏了鸡粪中的养分,致使出现臭味。 要使鸡粪发酵成功,必须消除防碍发酵的因素。
七、猪食欲不振,吃食特别少,怎样使猪吃食旺盛呢?
猪食欲不振:原因很多。如:①体内有寄生虫;②肠胃有疾病;③喂不均,时饱时饿,扰乱了肠轩功能,缺乏食盐。应针对原因采取措施:①驱虫、健胃;②根治肠胃疾病;③适时适量饲喂,加喂食盐,恢复肠胃功能;但要注意,加喂食盐不要过量,否则会造成中毒。
青饲料最好不要发酵,不要切,不要煮,每天喂守精料后再喂1-2斤青料,让猪咬着吃,带进唾液(口水)对饲料消化极有利。如果青饲料很多,可以表贮,也可以晒干粉碎。这样易于保管,缺乏青饲料时用来喂猪,以补充维生素。
九、生喂好,还是熟喂好?稀喂好,还是干湿喂好?
生干湿喂好,稀熟喂不好。因为生干喂营养丰富;稀喂由于水分多,排出大量体热,而熟喂很多营养万分在高温中被损失掉。
健胃药不一定每月都喂,但是如果每月能用“神曲”煮点水喂猪,或喂几片大黄苏打片,对猪的胃肠消化是有益处的。
香猪体型小,肉味香,皮薄骨细,瘦肉率高。香猪适应性强,繁殖率较高,有较高的饲养价值。饲养香猪圈舍宜建在向阳、干燥、通风、僻静的地方。
猪舍用水泥抹地或用地砖铺地。每头种猪有效圈舍面积为4平方米。
饲养员香猪以喂青绿饲料为主,以保证猪肉香味纯正。常用哺饲料有玉米、小表、稻谷、麦麸、米糠、豆饼、花生饼等。不同阶段的香猪对饲料蛋白质含量要求不同,2-3月龄仔猪为14%-15%;4-6月龄猪和哺乳期母猪为12%-14%;空怀期母猪为8%-10%;种猪为13%-15%。精饲料用量,大猪每天1.5-2公斤,幼年猪每天1-1.5公斤。粉状馈料加清水搅拌至干湿适宜再投喂。颗粒饲料直接投喂,保证充足饮水,青饲料洗净,切碎后拌精饲料饲喂,也可以在饲喂精饲料后投喂,不切碎。大猪每天喂3次,小猪每天喂4次。母猪初情期在4月龄,最好在8月龄配种,最早也要到6月龄才能配种。母猪临产前准备好垫付料供猪做窝。竿猪母性好,护仔性强,带仔素养猪不习惯有人频繁接近,要求场地安静,圈舍光线也不宜太强。初生仔猪干毛后,即可以在圈舍内活动,吸吮母乳。仔猪30日龄后补料,50日龄断奶,与母猪隔离饲养。不准备作种用的小猪,在哺乳期进行阉割,否则会影响其生长以育和乳猪品质。在环境无污染的原产地,香猪表现出耐粗放管理,搞病力强等优点。但引入工业污染较严重的地方养殖,要特别注意环境卫生,定期清扫圈舍,换洗用具,消毒,勤换垫料。严禁给猪饮用污水,或者用污水洗涤青饲料及用具。粪便和废弃物集中堆放处理。同时根据当地疫情,对所有猪按程序接种疫苗。初生仔猪还应注意预防红痢和白痢。
产仔前和哺乳母猪:每头每天添喂4-5克小苏打,能提高所产仔猪存活率5%。仔猪:日粮中添加0.5%的小苏打,能提高其食量,使其日增重增加10%左右。育肥猪:每头每天加喂小苏打3-4克,饲料损耗可降低10%左右,添加方法:先将小苏打在少量水中溶解,然后加入猪饲料中拌和均匀,10-15分钟后再喂即可。
发酵床养猪的圈舍与普通养猪圈舍差异不大,猪栏可以是单列式,也可以是双列式。除了通常必备的围栏、食槽、饮水装置、加湿装置、操作通道等外,还新增了垫料槽、垫料、垫料进出口、垫料渗液及通气口等(见图1)。
1.垫料槽是将圈栏中超过2/3的面积建设(或改造)成低于硬地平台50-80cm的潜槽,即垫料槽,用于存放养猪垫料。
2.垫料是将稻壳、木屑、秸秆粉、米糠、猪粪等有机物进行发酵处理,达到无害化指标后填满垫料槽,作为养猪垫圈材料,一方面为生猪的生长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同时还借助微生物的作用吸收、消化分解粪尿等排泄物,所以被形象地称为“发酵床”。
3.垫料进出口一般位于猪舍的外侧,便于垫料的进出和清理。
4.垫料渗液及通气口位于垫料槽外侧底部,平时作为通气孔,当垫料水分调节不当导致水分过大,或圈舍发生跑冒滴漏等事故时,作为渗水通道。
需要提醒注意的是,饮水设置一般要置于圈舍外侧或设置水槽,并将滴漏的水引入排水沟,以避免生猪嬉水或者设施损坏时,造成垫料水分过大。
1.每栏面积以40m2左右为宜,便于垫料的日常养护;
2.发酵床面积为栏舍面积的70%左右,余下面积应作硬化处理,成为硬地平台,供生猪取食或盛夏高温的休息场所;
3.垫料高度以保育猪40-50cm、育成猪60-80cm为宜,一般南方地区可适当垫低,北方地区适当垫高,夏季适当垫低,冬季适当垫高;
4.育成猪养殖密度较常规养殖方式降低10%左右,便于发酵床能及时充分的分解粪尿排泄物,能保持健康养殖环境;
5.垫料进出口的设计要满足进料和清槽(即垫料使用到一定期限时需要从垫料槽中清出)时操作便利;
6.加湿装置应保证后期垫料养护加菌时能共用;
7.通风设施完整,南方夏季升温时要考虑加湿帘。冬季应定时开启排风扇,避免猪舍湿度过大。
将垫料槽建在地面上,垫料槽底部与猪舍外地面持平或略高,硬地平台及操作通道需垫高50-100cm(见图2),保育猪50cm左右、育成猪100cm左右,利用硬地平台的一侧及猪舍外墙构成一个与猪舍等长的长槽,并视养殖需要中间由铁栅栏分隔成若干圈栏,以防止串栏(见图3)。
优点:保持猪舍干燥,特别是能防止高地下水位地区雨季返潮。
适应地区:南方大部分地区;江、河、湖、海等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有漏粪设施的猪场改造。
将垫料槽构建在地表面以下,槽深40-80cm,保育猪40cm左右、育成猪80cm左右,新猪场建设时可仿地上槽模式,一次性开挖一地下长槽,再由铁栅栏分隔成若干单元,原猪舍改造时,适宜在原圈栏开挖坑槽(见图4)。
优点:冬季发酵床保温性能好,造价较地上槽低。
缺点:透气性稍差,无法留通气孔,发酵床日常养护用工多。
适应地区:北方干燥或地下水位较低的地区。
也称半地上槽模式,就是将垫料槽一半建在地下,一半建在地上,硬地平台及操作通道取用开挖的地下部分的土回填,槽深50-90cm,保育猪40-50cm、育成猪80-90cm,长槽的建设与分隔模式同地上槽。
优点:造价较上两种模式都低,发酵床养护便利(见图5)。
缺点:透气性较地上槽差,不适应高地下水位的地区。
适应地区:北方大部分地区、南方坡地或高台地区。
发酵垫料是发酵床养猪最关键的部分,对垫料原料进行科学组合,能达到减少管理强度,减少疫病发生,增加养猪效益等目的。理论上所有的有机物料都能用来制作垫料,但从使用效率及实际应用效果来看,通常应选择碳供应强度大、供碳能力均衡持久以及通透性、吸附性好的材料作主要原料,如木屑、米糠、草炭、秸秆粉等;同时为确保垫料制作过程生物发酵的进程及效果,常选择其它一些原料作为辅助原料。由于养猪过程猪粪尿是持续产生的过程,且猪粪尿本身碳氮比较低,所以从原理上讲,发酵床养猪垫料原料或原料组合总体碳氮比只要超过25:1即可。根据我们推广的实际情况看,一般“锯末+稻壳”、“锯末+玉米秸秆”作为垫料原料组合,其使用年限在2-3年。我们可以通过调整猪只饲养密度来增加和减少猪粪尿的排放,达到调整垫料微生物的活力,以调整垫料发酵温度等目的。在新制作垫料过程中,为使菌种达到相当数量,可以添加一定量的碳氮比低的营养物质如麦麸(碳氮比20.3:1)、米糠(19.8:1)、啤酒槽(8:1)、豆饼(6.76:1)、花生饼(7.76:1)、菜籽饼(9.8:1)等作为新垫料发酵原料。
垫料原料按照不同分类方式,可以划分成不同的类型。如按使用量划分,可以分为主料和辅料:
1.主料顾名思义就是制作垫料的主要原料,通常这类原料占到物料比例的80%以上,由一种或几种原料构成,常用的主料有锯末、稻壳粉、草炭、秸秆粉、蘑菇渣、糠醛渣等。
2.辅料主要是用来调节物料水分、C/N、C/P、pH、通透性的一些原料,由一种或几种原料组成,通常这类原料占整个物料的比例不超过20%。常用的辅料有猪粪、米糠、麦麸、饼粕等。
垫料制作应该根据当地的资源状况首先确定主料,然后根据主料的性质选取辅料。无论何种原料,其选用的一般原则为:
3.主料水分不宜过高、应便于临时储存;
规模化养猪场采用发酵床零排放健康养猪技术,应配套建设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垫料制作场所——发酵场,尽可能的避免在猪舍制作发酵床垫料。
1.发酵场最好建设在猪场内或邻近猪场的地方,尽可能的缩短发酵场到猪舍的运距,同时也便于日常管理;
2.发酵场面积为年出栏万头配置300-400m2;
4.发酵场应遮阳挡雨,通常应建成发酵车间或者发酵棚(见图2-6)。南方地区多选用发酵车间式结构,利于通风透气,北方地区多选用发酵棚式结构,便于冬季保温;
垫料制作方法根据制作场所不同一般可分为:集中统一制作和猪舍内直接制作两种。
集中统一制作垫料是在舍外场地统一搅拌、发酵制作垫料。这种方法可用较大的机械操作,操作自如,效率较高,适用于规模较大的猪场,要新制作垫料的情况下通常采用该方法。在猪舍内直接制作是十分常用的一种方法。即是在猪舍内逐栏把谷壳、锯末、生猪粪、米糠以及康地恩健源酵素混合均匀后使用。这种方法效率低些,适用于规模不大的猪场,或部分栏舍垫料使用很久显得很旧以及垫料状况很差而不利于猪生长时,通常可采用该方法。
发酵垫料可利用粉碎的锯末、稻壳、谷壳、米糠、玉米秸秆、花生壳及树叶等。一般比例为:稻壳(或谷壳、玉米秸秆、花生壳及树叶)40-50%,锯末30-40%,新鲜猪粪用量15-20%,米糠1-2%(或2-3公斤/m3),健源酵素每方物料添加0.1公斤。
A.育肥、后备猪、妊娠母猪、分娩母猪猪舍垫料层高度冬天为80cm,夏天为60cm。
B.乳猪、保育猪舍垫料层高度为60cm。
根据夏冬季节不同、猪舍面积大小,以及与所需的垫料厚度计算出所需要的谷壳、锯末、秸秆的使用数量。
3、物料堆积发酵:(以10平方米发酵床面积为例)
第一步:先将20公斤米糠或麸皮和10公斤玉米面加入一公斤“健源酵素”菌种均匀搅拌。(每平方米加入米糠或者麸皮的量为2-5公斤)。
第二步:将第一步搅拌均匀的垫料再与一立方垫料充分搅拌均匀。
第三步:将第二步搅拌好的垫料与剩余的9立方垫料充分混合搅拌均匀,在搅拌过程中不断喷洒水分,使垫料水分保持在40%。(其中水分多少是关键,一般40%比较合适,现场实践是用手抓垫料来判断,鉴别方法:手抓可成团,松手既散,指缝无水渗出)
第四步:在圈舍内堆成梯形,用麻袋或稻草盖上,夏天5-7天,冬天10-15天即可(有发酵的香味和蒸汽散出)。
第五步:将发酵好的垫料摊开铺平,再用预留的谷壳、锯末混合后,覆盖上面整平,厚度约5-10cm左右,然后等待24小时后方可进猪。
影响垫料制作的过程因素很多,但最重要的有水分、通透性(氧气)以及温度三个基本要素,三者相互影响,互为关联。概括表述为:通透性调节是基础,水分调节是关键,温度调节是保证。
水分不同物料因理化特性存在差异,适宜发酵的水分含量是不一样的,同时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也会对其产生影响。关于垫料发酵的水分控制和调整,应遵循以下一般原则:
1.南方地区适当调低,北方地区适当调高;
2.雨季适当调低,旱季适当调高;
3.低温季节适当调低,高温季节适当调高;
4.陈料熟料适当调低,鲜料适当调高;
应根据地域、气候、物料及配方的特点,摸索相应的最适水分含量,并在堆制化过程中,仔细观察物料的水分变化及其对堆制过程的影响,及时采取调整措施,确保发酵的正常进行。
通透性堆制过程中,通透性即物料的供氧状况是通过温度和气味来反映的。堆制温度的异常变化或有臭味、异味产生就说明物料的通透性发生了问题。通过翻堆或强制通风,不仅可以提供堆肥生化反应足够的氧气,而且还能将热量带走,避免堆体温度过高导致微生物失活,同时随着热量散失还可带走大量水分。所以堆肥化过程不仅是堆肥有机物氧化还原的过程,同时也是堆肥水分逐渐散失的过程。
温度堆体的温度变化是反映发酵是否正常最直接、最敏感的指标。由于它与水分、通透性以及其它各项控制因子都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所以它又是一个最复杂的因子。对垫料堆制温度变化的要求可概括为:前期温度上升平稳、中期高温维持适度、后期温度下降缓慢(见图6)。堆制前期的温度变化一定要处理好“快”与“稳”的关系,即发酵起温要快,但温度上升不能过快,要尽可能的平稳;堆制中期高温维持的温度值要适度,时长也要适度。
图6发酵正常条件下垫料的温度变化
正常堆肥发酵的温度主要通过翻堆和强制通风来调控,一般遵循“时到不等温、温到不等时”的原则,即在堆肥前期,即使发酵起温缓慢甚至不起温,48小时后必须翻堆或通风,避免堆体形成厌氧环境,在堆肥中后期,一旦温度超过设定值,必须及时翻堆,不能等达到规定时间后再翻堆。
氮素补充为确保碳氮比例合适,冬季需要补加10-15%新鲜猪粪。
通常经过7-10天的发酵过程,堆体温度开始下降,表明发酵过程基本完成,垫料即可入垫料槽,构成发酵床。
垫料是否符合要求,通常可以通过下述标准判断:
1.发酵堆体物料疏松,水分含量在40%以下;
2.发酵料散发曲香或泥土清香,无恶臭或其它异味;
3.发酵结束时堆体温度下降到40℃以下。
发酵床养护的目的主要是两方面,一是保持发酵床正常微生态平衡,使有益微生物菌群始终处于优势地位,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和病害的发生,为猪生长发育提供健康的生态环境;二是确保发酵床对猪粪尿的消化分解能力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同时为生猪的生长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发酵床养护主要涉及到垫料的通透性管理、水分调节、垫料补充、疏粪管理、补菌、垫料更新等多个环节。
长期保持垫料适当的通透性,即垫料中的含氧量始终维持在正常水平,是发酵床保持较高粪尿分解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也是抑制病原微生物繁殖,减少疾病发生的重要手段。通常比较简便的方式就是将垫料经常翻动,翻动深度保育猪为15-20cm、育成猪25-35cm,通常可以结合疏粪或补水将垫料翻匀,另外每隔一段时间(50-60天)要彻底将垫料翻动一次,并且要将垫料层上下混合均匀。
由于发酵床中垫料水分的自然挥发,垫料水分含量会逐渐降低,但垫料水分降到一定水平后,微生物的繁殖就会受阻或者停止,定期或视垫料水分状况适时的补充水分,是保持垫料微生物正常繁殖,维持垫料粪尿分解能力的另一关键因素,垫料合适的水分含量通常为38-45%,因季节或空气湿度的不同而略有差异,常规补水方式可以采用加湿喷雾补水,也可结合补菌时补水。
由于生猪具有集中定点排泄粪尿的特性,所以发酵床上会出现粪尿分布不匀,粪尿集中的地方湿度大,消化分解速度慢,只有将粪尿分散的撒在垫料上(即疏粪管理),并与垫料混合均匀,才能保持发酵床水分的均匀一致,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将粪尿消化分解干净。通常保育猪可2-3天进行一次疏粪管理,中大猪应每1-2天进行一次疏粪管理。
发酵床在消化分解粪尿的同时,垫料也会逐步损耗,及时补充垫料是保持发酵床性能稳定的重要措施。通常垫料减少量达到10%后就要及时补充,补充的新料要与发酵床上的垫料混合均匀,并调节好水分。
发酵床零排放健康养猪技术较常规养猪饲养密度稍低,但如果发酵床垫料日常养护得当,也可接近正常饲养密度。
育肥猪(50-100kg)1.2—1.5平方米/只
育仔猪(50kg以下)0.8—1.2平方米/只
当一个饲养阶段结束转入下一饲养阶段(转栏),或者育成猪出栏后,垫料应作消毒处理,处理方式采用高温好氧堆肥模式,即在垫料表面撒上新鲜木屑或秸秆粉或米糠,加入适量垫料发酵剂,混合均匀并调节水分至45%左右后归拢堆积起来,堆体温度上升到50℃以上后保持24小时以上后便可重新使用了。如果出现下述情况,发酵时间应该适当延长。
盛夏季节,生猪在硬地平台上活动和休息的时间会增多,发酵床对猪舍室温的变化基本不产生影响。所以盛夏饲养管理还是立足于加强常规降温管理措施(如启动湿帘、开动风机加强空气交换等),发酵床的管理主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盛夏来临之际,逐步减少垫料的补水量,让垫料水分逐步控制到38%左右,这样既可以保证微生物的繁殖不受影响,同时又可以控制发酵强度,避免发酵产生高温及高湿;
2.盛夏季节,可以将垫料适当压实,适当减少垫料中的含氧量,日常养护时不要深翻垫料,疏粪管理时只需将表层垫料与粪尿混合均匀即可;
3.适当加大补菌量,特别是粪尿集中排泄区的补菌量。
1、首先做好隔离观察,做好疫苗接种;
2、进入发酵舍前必须做好驱虫工作;
3、进入发酵舍猪大小必须较为均衡、健康;
4、建议在猪饲料添加康地恩微生态制剂;
5、把太小的猪挑出来,单独饲养。
全部肥猪出栏后,最好先将发酵垫料放置干燥2-3天。将垫料从底部反复翻弄均匀一遍,看情况可以适当补充麸皮与菌种,重新由四周向中心堆积成梯形,使其发酵至成熟杀死病原微生物;同新垫料发酵技术一样,发酵成熟的垫料摊平后将未发酵的锯末覆盖,厚度约5-10cm,间隔24小时后即可再次进下一批苗猪进行饲养。
整个发酵床技术关键有两点,第一,发酵床垫料充分发酵,发酵床垫料中优势微生物有益菌群可提高和稳定猪床发酵状态、分解猪的排泄物。发酵床面一年四季始终保持在20度左右的温度。第二,在饲养过程中饲料中尽量要添加微生态制剂,尽量不添加抗生素。只有做到以上两个关键点,才能保证发酵床的成功,可以一次使用2-3年,根据管理情况甚至可以使用多年。
1.哪些类型的猪场及多大养殖规模适合推广发酵床零排放健康养猪技术?
发酵床零排放健康养猪技术不受养殖规模限制,家庭养殖、小型养殖场、规模化养殖场均可采用。
2.新建猪场采用发酵床零排放健康养猪技术会增加投资成本吗?
不会。新建猪场如果按发酵床零排放健康养猪技术进行设计建设,建筑及设施投资较常规养殖方式可节省近1/3。垫料投资在有机肥销售时可以全部回收甚至还会略有盈余,日常养护也不会增加人工成本。
3.采用发酵床零排放健康养猪技术,是否还需要正常免疫?抗生素等药品能否减少?
应用发酵床零排放健康养猪技术,正常的免疫程序不可减少,特别是规模化养猪场尤为重要,但抗生素等药品的用量可逐步减少,减少量一般可达到50%以上,规模化猪场全部采用该项技术,正常运行半年以后,药品使用量还会锐减。
4.猪栏中为什么要留硬地平台?可以不留吗?
硬地平台主要作为猪只采食和活动场所,盛夏季节还能供猪只栖息,特别是公猪和育成猪栏必须留用,建有饮水台的保育猪栏可视情况少留或不留硬地平台。
饮水装置的安装设置,必须满足滴漏跑冒和饮水外溅时以不浸湿发酵床垫料为原则,通常保育猪栏设置饮水台,饮水台下设导水管,能将滴水及时排出;育成猪水嘴可设置在栏舍外侧,滴水直接排入外面排水沟。
6.如何配置发酵场?垫料制作与有机肥生产能否共用一个发酵场?
规模化猪场应配备专门的垫料发酵场,考虑到后期有机肥生产的需要,发酵场设计应避免重复建设,两者共用一个发酵场,但发酵面积应适当增加,通常万头规模猪场垫料和有机肥生产两用的发酵场面积应达到600-800m2,设备共用。
7.常用垫料原料有哪些?木屑是不可替代的吗?
垫料原料除了前面提到的木屑、米糠、草炭、秸秆粉等几种常见原料外,不同地方因资源情况不同,常用原料是存在差异的,并非千篇一律。如华南地区的蔗渣、长江中下游棉花产区的棉秆、北方玉米产区的玉米秸、水稻产区的稻秸和谷壳,都可以加工后作为垫料原料。
木屑由于碳供应强度大、供碳能力均衡持久以及通透性、吸附性良好,通常被各地当作首选原料,但随着发酵床零排放健康养猪技术的广泛应用,木屑来源会受到限制,所以各地应因地制宜的选用一些性能好、来源广、价格低廉的原料来代替木屑。
8.垫料发酵时间的长短是如何确定的?垫料必须要经过发酵处理吗?
垫料发酵时间的长短是由原料特性及配方决定的,通常C/N越高,发酵时间越长,指示参数为料堆温度,料堆维持一段时间高温(50℃以上)后温度开始下降时,表明发酵过程基本结束。
一般情况下,垫料都需经过发酵处理后才能用作发酵床,特别是保育栏发酵床垫料无论何时都需先经发酵处理,但在下面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时,垫料可以不经发酵处理,接种康地恩发酵剂直接作发酵床。
(1)垫料原料新鲜、水分适宜(40%以下)、无腐烂和霉变;
(2)作后备母猪发酵床垫料,或作入冬前育成猪垫料。
9.垫料发酵过程中通常会遇到哪些问题?如何处理?
垫料发酵过程中通常会遇到以下问题:
原因:水分过高或过低;pH值过高或过低。
处理方法:适当调节水分和酸碱度,添加垫料原料或加水。
原因:C/N过高,原料中有机氮含量太低。
处理方法:应适当添加含氮量丰富的有机物料如猪粪。
原因:C/N过低,或原料粒度过大,水分调节不匀。
处理方法:通过补充碳素原料调整C/N,或者降低物料细度,调匀水分。
原因:物料水分偏大,pH偏高,发酵时间偏长。
处理方法:立即将发酵物料散开,让水分快速挥发。
10.发酵床温度过高或过低是由哪些因素引起的?如何处理?
影响因素主要是水分和通透性,有时表现为单因素影响,有时表现为双因素同时产生影响。
(1)如果水分偏高和(或)垫料过于疏松时,发酵强度会加大,温度就会过高,常用的处理方法就是将垫料稍微压实,或者补充部分干料后将垫料稍微压实。
(2)水分偏低和垫料透气性稍差时,发酵产生的温度向空气扩散慢,往往会形成局部高温,通常可以通过采取适当补充水分、增强垫料通透性的措施来解决。
(3)水分过高或过低时,也会导致发酵床温度过低,解决的办法就是调节好水分。
(4)垫料通透性过低,发酵床温度也低,这时就要通过疏松垫料,来增加垫料发酵强度,从而提高发酵床温度。
11.不同阶段圈栏大小与常规养猪有区别吗?养殖密度如何调整?
除了保育和育成阶段圈栏大小与常规养殖略有区别外,其他各阶段与常规养殖基本相同。
保育和育成阶段,圈栏可比常规养殖稍大。保育阶段养殖密度可比常规养殖高,一般可提高20%以上;但育成阶段应比常规养殖密度稍低,夏季略低10%左右,冬季基本持平。
12.夏季和冬季垫料养护应注意些什么?
夏季养护最重要的是尽量控制垫料水分,降低发酵强度;疏粪时尽量将粪尿集中在比较小的区域范围内,不必将粪尿均匀分布在整个发酵床。
冬季养护除保育栏有特别要求外,其它同常规。保育栏的冬季养护也要注意控制垫料水分,因为保育猪粪尿较少,垫料发酵强度相对偏低,如水分过大会导致热量损失大,同时还会导致保育舍空气湿度加大,造成应激。
13.冬季排湿用的排风扇如何选用和安装,开启排风扇应注意什么?
冬季由于室外温差的原因,会导致猪舍湿度加大,甚至会大量凝结成水珠,对猪只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通常可以通过安装和开启排风扇来降低圈舍湿度。风扇类型选用民用排风扇即可,采用负压抽风方式将湿气排出。排风扇应安装在猪舍较高位置,以减少抽风时舍栏下部的空气流动,并尽可能安装联动定时开关,以便于将排风扇开启时间设置到每2-3小时开启一次,每次5-10分钟。
14.发酵床需要定期药物消毒么?
不用,如果定期药物消毒,反而会将发酵床中的有益微生物杀灭,作用会适得其反。
15.每批次转栏或出栏后垫料如何处理?
只要垫料没到使用期限,猪只每批次转栏或出栏后,应适当补充部分新鲜木屑或秸秆粉及适量发酵菌剂,调节水分至45%左右,将垫料在圈栏中堆积起来进行发酵处理,温度上升到50℃以上高温24小时后,即可作为发酵床垫料重新使用。
当垫料在发酵床中使用达到一定期限后,其生产能力会逐渐下降,当表现出以下现象时,说明垫料已不能继续使用,需将垫料全部清出,重新更换新垫料。
(1)在各项养护措施得当、到位的情况下,氨味、臭味渐浓;
(2)垫料用手指轻轻揉搓便全部变成粉末;
(3)垫料遇水成泥浆状,干垫料部分已全部成灰泥土色;
如果垫料使用到期,但还没到转栏或出栏时间,可以临时采取以下措施,待转栏或出栏后,再清栏更换垫料。
(1)适当补充没经过发酵的新鲜木屑。
(2)如果通过补充新鲜木屑还没有明显作用,可清出部分垫料后再加新鲜木屑。
延长垫料使用时间,不仅可以节约垫料成本,还可减少频繁清栏产生的各项费用,更可有效提高栏舍的周转和使用效率。但延长垫料使用的前提是必须确保其较高的碳供应特性、对粪尿的持久分解能力以及保持发酵床良好通透性能等。常用办法有:
(1)合理选择垫料原料。尽量选用耐分解能力强、供碳能力均衡持久的原料,如锯木屑、棉花秸秆粉、甘蔗渣等;
(2)确定合理的原料粒度。粒度较小时,原料比表面积大,发酵速度快,垫料消耗大;粒度较大时,发酵速度慢,保温性差,对粪尿的消化分解能力也弱。不同原材料,最佳粒度差异大,同时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也存在较大差异,需在实践中摸索;
(3)合理调节水分。要根据季节、原料、养殖群体的不同,在满足能及时消化分解粪尿的前提下,通过控制水分适当控制发酵强度,尽量避免无效发酵产生。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