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问答专区 >
后备母猪长得慢什么原因 饲养后备母猪要注意什么

作者:养殖秘籍 时间:2024-10-31 阅读:97

你是否对于"后备母猪长得慢什么原因"问题很感兴趣?如果是的话,那么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提供详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吧。

饲养后备母猪要注意什么

饲养后备母猪越来越重要了,不单纯是猪场每年需要40%的后备猪补充,关键是预留后备母猪选种也不可忽视,选好优质纯种后备母猪可以给养猪场带来相当高的经济效益,反之则会造成相当大的损失。猪场的成败往往决定于对后备猪的重视程度。一、与后备母猪有关的问题1、后备母猪大体重不发情一般后备母猪多在六月龄、体重八十公斤左右出现首次发情,但生产上却常出现大体重尚未出现发情现象,甚至体重达到一百五十公斤仍未发情。每年因为不发情使后备母猪的利用率大大降低。据统计,现在集约化猪场,后备母猪的利用率只能达到70%左右,这是一种相当大的浪费。我们统计过,淘汰一头后备母猪的损失多达一千元,相当于购买一头后备母猪的费用;推迟配种一天的损失(饲料加上少产猪数)可达十元以上;这是相当大的损失,更重要的是打乱了正常的配种产仔计划。2、初产母猪难产稍加注意会发现,难产的母猪里边,后备母猪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难产对母猪的伤害很大,子宫内膜炎、产后无奶、淘汰、死亡等,对猪场的损失是很大的。3、初产母猪死胎比例大初产母猪产死胎的比例很大,特别是在每年的十月份左右,使长时间的饲养变为无效。4、初产母猪断奶后不发情另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是初产母猪断奶后不发情,而且所占比例很大,短者十天半月,长者一个月以上甚至更长时间。5、初产母猪所产仔猪黄痢发生比例大仔猪出现黄痢时,伤亡非常大,在所有发生黄痢的猪群中,初产母猪所产仔猪所占比例远大于经产母猪。6、母猪三四胎时因肢蹄病淘汰母猪在利用三四胎后,出现明显的肢蹄病,不得已淘汰。后备或初产母猪的问题还有很多,如何处理好后备母猪,是养好猪的第一步。二、后备母猪问题的原因分析1、营养不到位营养不到位会带来以下损失:一是缺乏维生素A和E时,母猪发情时间会出现明显推迟;二是由于后备母猪需要的钙磷相对较多,如果后备猪饲喂育肥猪料,会出现身体软弱,在配种时出现让公猪压倒的现象,而且三四胎母猪因肢蹄病淘汰也和这有关;三是后备猪对生物素的需要量很大,如果生物素缺乏易引起母猪的蹄裂以及脚垫裂缝和出血。2、身体发育不成熟后备母猪与经产母猪不同之处还在于后备母猪的身体发育尚未成熟,体格小,身体贮备有限;胃肠容积小,无法采食足够的饲料,产仔后奶水不足;初产母猪容易发生难产,除体格小外,外界刺激也会引起的应激性难产,多见于初产、胆小的母猪,由于受到突然惊吓或分娩环境不安静等外界强烈的刺激,起卧不安,子宫不能正常收缩,引起难产;如果配种日龄提前或体重未达到规定标准,上述问题会显得更加明显。3、后备母猪抗体水平低这一问题除在仔猪黄痢方面外,猪瘟抗体水平低也时有反映,在哺乳期间发生猪瘟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原因是后备母猪没有经历过大肠杆菌感染,体内没有相关抗体,而经产母猪经过大肠杆菌感染,体内有足够的抗体水平;另外,猪瘟抗体和其它抗体也有同样情况,即经产母猪抗体普遍高于初产母猪抗体,这在生产中应引起足够重视。4、后备猪运动不足运动不足,尽管在青年猪表现不明显,但在产三四胎后,却出现体质变差的现象。三、后备猪饲养管理要点1、营养供应后备母猪所需营养既不同育肥猪,也不同于妊娠或哺乳母猪,而是有一个特殊的营养需求。这是因为后备母猪既需要强壮的体况,还需要及早发情,适时配种。 后备母猪需要足够的维生素A的E,上面两种维生素是正常的发情所必需的;如维生素E对后备猪的需要量为44IU/公斤,而育肥猪仅需要10IU/公斤。 后备母猪需要更大量的钙磷,钙在饲料中的含量多高于0.85%,而育肥猪仅需要0.6%。另外后备母猪对生物素的需要量大,而育肥猪需要很少,生物素的缺乏在以后的生产中才会显示出来。在后备阶段供给专用后备母猪料,在哺乳阶段供给更为优质的专用初产母猪哺乳料,会大大减少后备母猪大体重不发情、体质差以及断奶后不发情的现象。2、限制饲喂后备母猪在70公斤后要采取限制饲喂,一方面是自由采食往往会延迟母猪发情时间;另一方面是限制饲喂可以保持适宜的体况,更有利于发情配种。在生产上,体格大的母猪不一定繁殖或哺乳性能好,但却增加了营养消耗和管理难度。3、运动和催情运动可以增强体质,促使猪体发育匀称,特别是增强四肢的灵活性和坚实性,应安排后备母猪适当运动。在集约化猪场,后备母猪的运动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把母猪赶到运动场自由活动,另一种是大圈饲养的情况下,通过减小饲养密度、增加饲喂次数等方式促使其活动。另外,在六月龄后,定时将公猪赶到后备母猪栏,既有利于母猪运动,又具有催情效果。4、配种适龄的确定后备母猪的配种适龄对不同品种有所区别。我们认为,对于长大品种来说,后备母猪发育到七月龄,体重达到110公斤,发情达两次以上的母猪就可以参加配种。我们不提倡配种日龄推迟到八月龄后,因为集约化猪场配种是有计划的,如果发情早的必须到八月龄,则发情晚的有可能到十月龄后,出现配种过晚;另外,在生产上,出现难产或其它问题的母猪多不是首批发情的母猪,也就是说第一批配种的母猪体重略小并不会影响正常生产。5、配种管理后备母猪的配种管理主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选择体重接近的公猪,体格过大的公猪容易压坏母猪,如无法调整时,配种时要人工辅助;另一点是后备母猪发情后配种时机与经产母猪不同,一般要较经产母猪配种时间推迟半天左右,因为后备母猪发情持续期比较长,配种过早会出现受胎率低、产仔数少等现象。俗话说:“老配早,少配晚,不老不少配中间”是有道理的。6、后备母猪的防疫后备母猪配种前应该将常规防疫工作进行完,如猪瘟、口蹄疫、伪狂犬、细小病毒、乙脑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有以下两点:一是注射疫苗时一定要操作到位,部位不对或剂量不足都会造成免疫失败;二是灭活疫苗在首次注射时必须注射两次以上,如细小病毒、口蹄疫、伪狂犬等;三是在配种前抽样检测抗体指数是必要的,这样可以弥补以前工作的不足;四是初产母猪的抗体水平普遍低于经产母猪,对一些易发疾病应加强免疫;五是管理到位的猪场一般不需要进行大肠杆菌防疫,但对于管理略差的猪场,初产母猪的疫苗还是有必要做的。——选自《北京六马精细标准养猪模式》

猪为什么肯吃不肯长

猪为什么吃的多却不长肉,有以下两种情况:

猪消耗性疾病是指猪的一些疾病,通常是一些传染性疾病,如猪气喘病和猪圆环病毒病。这些疾病的患病过程中,猪体为了与病原微生物及其所引起的猪体病理损害进行斗争,消耗了大量的营养和能量,导致患猪只吃不长,甚至越长越瘦。猪的消耗性疾病又大概分为以下两种:

猪喘气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又称霉形体)引起的猪的一种接触性、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症状表现为咳嗽,气喘,体温、食欲无变化,饲料报酬降低。

后备母猪长得慢什么原因 饲养后备母猪要注意什么
(来源网络,侵删)

圆环病毒2型可引起断奶仔猪多系统衰弱综合征,该疾病主要表现为猪只渐进性消瘦或生长迟缓。

僵猪是指一种生长缓慢、久养不大、生长停滞的猪。僵猪形成的原因较为复杂,受单一或多因素影响。僵猪一般有七种可能,具体如下:

胎僵猪是指出生个体较小、体质差、生活力弱等先天不足的仔猪,尤其是一窝中最小的仔猪,最容易形成僵猪。

5.从进化角度来讲,同一窝胎儿由于母猪子宫的空间及供给的营养有限,可能会导致其中一只胎儿处于相对较弱的不利地位,从而形成弱仔。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

奶僵猪表现为哺乳期生长极缓慢,断奶时仔猪体重很轻,被毛粗乱。

2.哺乳母猪在哺乳期饲养管理不当。

3.仔猪出生后固定乳头工作未过关。

6.仔猪患病(如拉稀、脚病等)与母猪患病(如乳房炎、子宫炎等)。

这一类僵猪主要是因为仔猪长期患病,尤其是消化道疾病造成仔猪慢性消耗性疾病却得不到及时应有的治疗。从而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干扰,最后造成仔猪的体质虚弱形成僵猪。

1.寄生虫病:蛔虫病、肺丝虫病、姜片虫病、肾虫病、疥螨病等。

2.消化道疾病:副伤寒、白痢、黄痢、慢性胃肠炎等。

3.营养性疾病:营养性贫血、白肌病等。

长期滥用(抗菌)药物也易导致僵猪的出现。这或与抗菌药物的抗菌作用机制有关。氨基糖苷类能够阻碍蛋白质的合成;喹诺酮类能够抑制DNA合成等,在对抗细菌的同时,也会对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长期滥用这些药物,可以使肠道正常菌群遭到破坏,肠道菌群紊乱,导致消化机能失常。同时,不少药物都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如氟喹诺酮类可影响软骨发育而影响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有些药物会抑制动物有机体免疫功能,如氯霉素类、磺胺类、氨基糖苷类等。药物的长期、大量使用,就可能最终促使猪成为光吃不长的僵猪。

育肥猪饲养管理需要注意什么

肥育猪按生长发育阶段可分为肥育前期(体重60千克以前)、肥育后期(体重60千克以后)。

肥育猪日粮中能量和蛋白质水平的高低对胴体品质影响极大。一般来说能量摄取越多,增重越快,饲料利用率越高,胴体脂肪越多。 在肥育后期采取限量饲喂,限制能量水平,就可控制脂肪的大量沉积,相应提高瘦肉率。应该注意的是,能量水平控制要适当。如能量水平限制过低,将会导致采食量增加,但由于猪进食量有限,到一定程度后进食量的增加不能完全补偿食入消化能的减少,猪的增重减慢,脂肪减少,胴体较瘦,屠宰率和饲料利用率均降低。用这种方法来改善胴体品质,提高瘦肉率是不经济的。与能量浓度密切相关的是粗纤维的含量,对胴体瘦肉率亦有较大的影响。粗纤维水平越高,能量浓度相应越低,增重慢,饲料利用率低。对胴体品质来说,瘦肉比例虽有提高,但利用增加粗纤维的比例来提高瘦肉率,其经济效果不好。一般肥育猪日粮粗纤维含量以5%~8%为宜。同样,提高日粮中蛋白质水平,除可提高日增重外,还可以获得背膘薄、眼肌面积大、瘦肉率高的胴体。但用提高蛋白质水平来改善肉质不经济,一般肥育猪的蛋白质水平不超过18%。蛋白质对增重和胴体品质的影响,关键在于质量,即氨基酸的平衡。猪需要10种必需氨基酸,缺乏任何一种都会影响增重,尤其是赖氨酸、蛋氨酸和色氨酸等限制性氨基酸的影响更为突出。日粮中应含有足够数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特别是矿物质中某些微量元素的不足或过量时,会导致肥育猪代谢紊乱,轻者增重速度缓慢,饲料消耗增多,重者能引发疾病,甚至死亡。

(1)“直线肥育”饲养方式所谓直线肥育,就是根据肥育猪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需要给予相应的营养,全期实行丰富饲养的肥育方式。这种饲养方式肥育期短,但饲料利用不经济,胴体较肥。

(2)“前敞后限”饲养方式肥育前期采用高能量、高蛋白质日粮,敞开饲喂,以促进增重和肌肉充分生长。肥育后期适当限制其采食量或降低日粮能量及蛋白质水平,让猪自由采食,以减少脂肪的沉积。这种饲养方式胴体较瘦,饲料利用经济,但肥育期稍长。

肥育期日粮以精料型为主,采取“直线肥育”饲养方式,肥育前期,日喂3~4次,不限量饲喂,自由饮水。肥育后期,日喂2~3次,不限量饲喂,自由饮水。采取“前敞后限”饲养方式,肥育前期,日喂3~4次,不限量饲喂,自由饮水。肥育后期,日喂2~3次,限量饲养,按随意采食量的80%~85%饲喂,自由饮水。或适当降低肥育后期日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不限量饲喂。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haosiliao.com/wenda/7260.html

标签: 母猪,饲养
Copyright ©2019-2024 好饲料网https://www.haosiliao.com/ 网站地图 豫ICP备20240871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