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浙江现在生猪是什么价格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现在生猪什么价格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金华两头乌猪品种金华猪体型外貌
金华猪体型中等偏小。耳中等大,下垂不超过口角,额有皱纹。颈粗短。背微凹,腹大微下垂,臀较倾斜。四肢细短,蹄坚实呈玉色。皮薄、毛疏、骨细。毛色以中间白、两头黑为特征,即头颈和臀尾部为黑皮黑毛,体躯中间为白皮白毛,在黑白交界处有黑皮白毛的“晕带”。因此又称“两头乌”。或“金华两头乌猪”,但也常有少数猪在背部有黑斑者。乳头数多为15—17枚,据金华种猪场对975头猪的统计,乳头16.05土0.03枚,乳房发育良好,乳头结实而有弹性。
金华猪按头型可分寿字头型,老鼠头型和中间型三种,现称大、小、中型。寿字头型体型稍大,额部皱纹较多较深,结构稍粗,历史上多分布于金华、义乌两县,老鼠头型个体较小,嘴筒较窄长,额面较平滑,结构紧凑细致,背窄而平,四吱较细,生长较慢,但肉质较好,多分布于东阳县,中间型则介于两者之间,体型适中,头长短适中,额部有少量浅的皱纹,背较长且平直,四肢结实,是目前产区饲养广的一种类型。
据对农村调查,6月龄公猪(213头)体重30.98土0.35公斤;母猪(934头)34.15土0.20公斤。据国营农场对6月龄种猪的测定,公猪(83头)体重34.01土0.43公斤,体长83.71土0.48厘米,胸围71.43土0.19厘米,体高46.37土0.12厘米;母猪(137头)相应为;41.16土0.88公斤,88.38土0.94厘米,76.02土0.60厘米,47.79土0.30厘米。
在农村条件下,成年公猪(20头)体重111.879土3.26公斤,体长127.82土0.75厘米,胸围113.05土1.40厘米,体高73.92士0.61厘米;成年母猪(126头)相应为:97.13土0.72公斤,122.56土0.25厘米,106.27土0.42厘米,61.499:0.08厘米。与1954年农村调查结果相比,公猪的各项指标分别提高64.51%,22.21%,乳.06%,24.99%;母猪为24.53%,15.18%,12.95%,10.83%。这与1958年以来,农作制度由老三熟改为稻一稻一小麦的新三熟所引起的饲料条件变化,群众对猪种要求的变化,以及饲养管理的改进和选育进展有密切关系。
据东阳县良种场测定,小公猪的睾丸早在64日龄、体重11公斤时出现精子,101日龄时已能采得精液,其质量已近似成年公猪。母猪的卵巢在60—75日龄时已有发育良好的卵泡,110日龄、体重28公斤时已有红体,证明性成熟早。农村的公、母猪一般在5月龄左右、体重25—30公斤时初配,但近年来初配时期有所推迟。
据国营种猪场近年来统计,三胎及三胎以上母猪平均产仔数13.78头,成活率97.17%,初生窝重8.93公斤,初生个体重0.65公斤,20日龄窝重32.49公斤,60日龄断乳时每窝育成11.68头,哺育率87.23%,断乳窝重116.34公斤,断乳个体重9.96公斤。与建国初期相比,无论是初生个体重、断乳重或断乳窝重都有明显增长,、二胎的产仔数亦有所增加,但三胎及三胎以上的产仔数基本上相仿。
两头乌猪价格前几年,高出普通猪肉几倍的价格曾让一些市民望而却步。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市民“宁可吃得少,也要吃得好”。吴旭珍介绍,现在两头乌猪肉平均价格为每公斤100元,消费者对这一价格普遍表示接受。、
“两头乌”的身价这么高,为什么饲养量却不高呢?记者又采访了养猪户。
永康市仓前镇新下村的章康吉养了三四百头“两头乌”,已经养了6年,他也是村里养“两头乌”的村民。
章康吉是受肉食品公司委托饲养的,收购价格不低于13元/斤。章康吉每年养“两头乌”的收入有10~20万元。
“要是让我自己养自己卖,我肯定不会干,养‘两头乌’的成本太高,会亏本的。”章康吉说。
章康吉算了一笔账:普通的猪四五个月就能出栏,有200多斤,可以杀出一百五六十斤肉;“两头乌”要养八九个月,才120多斤,也就能杀六七十斤肉;普通猪吃鱼粉料就可以了,而“两头乌”的食料是青草、玉米和地瓜叶,章康吉为此专门种了几亩地瓜,还雇了两个人帮忙,每人每天工钱90元。
委托章康吉饲养的商家是浙江伟丰肉食品有限公司。
“伟丰”总杨振伟是永康本地人,原来做过猪肉生意的他看准了“两头乌”的商机。2024年,他和妻子付美贞开始饲养“两头乌”。现在,公司有两家养猪场,八九千头猪,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发展纯种“两头乌”生产。
“我们现在还用农村传统的养猪方式,只吃芥菜、黑麦草、苦麻菜、地瓜藤等,不添加复合饲料,这样养出来的‘两头乌’价格自然也高。”付美贞说,每头“两头乌”的饲养成本在1500元左右,猪肉的成本价就要21元/斤。
两头乌猪肉营养价值两头乌之所以受人青睐,不是因为可爱。它的优良基因,才是好猪肉的关键所在。
一般肉猪的五花肉,连肉夹脂带皮隔花有五层,而体型在200斤以上的两头乌可达到7至8层。
可不要被这么多层脂肪吓到,两头乌吃上去其实肥瘦适中,秘诀就在于肌肉中丰富的肌苷酸和高于普通猪的不饱和脂肪酸,避免了饱和脂肪酸带来的油腻感,又不失肉香,就算不爱肥肉的人,大概也很难拒绝。
在养猪人看来,要照顾好一只两头乌,不外乎两个要诀:耐心和时间。
普通白猪一个月可以增肥40斤左右,4个月左右就能出栏了。但两头乌生长周期非常缓慢,吃的饲料又多,五六斤饲料才能长一斤肉,一个月只能长10斤左右, 足足要长15个月才能出栏。
两头乌对饲料要求高,平时吃的都是蔬菜和纯天然的五谷饲料。根据生长状况,养猪人还会给它喂食西兰花和中草药叶,以控制肥瘦,降低发病率。
一只两头乌的成长,对于养猪人而言有多劳心劳力,由此可见一斑。
两头乌的肉,不仅弹性十足,香气更是浓郁,这漂亮的肉感,全是常年运动加健康饮食的结果。
有的农场为了维持两头乌健康的体型,甚至愿意为它打造一座专属的后花园,让它在花园里自由奔跑,养成健康漂亮的体型,可谓是“猪中模特”。
两头乌猪养殖前景自2024年起,两头乌猪肉的销量开始提升,目前销售均价达到每公斤90~110元,并销往杭州、上海、广州等地。
两头乌即金华猪,是中国四大名猪之一,距今已有1600多年养殖历史。作为地方猪种,两头乌因其后腿皮薄骨细、肉质硬实洁白,因而成了制作金华火腿的原料。对资深吃货而言,两头乌猪肉富含大量的肌肉脂肪,肌肉鲜红色,细嫩多汁,口感佳。 历史上金华两头乌猪曾走上辉煌的巅峰。峰时,仅金华地区饲养量就超过200万头,它甚至曾作为“国礼”走上外交场合。
有关金华两头乌猪的好消息还很多,比如金华两头乌猪已经被农业部确定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今年8月,金华两头乌猪产业转型升级项目还被确定为浙江省第二批农业重大专项,获5000万元政策扶持。
金华打算实施6个工程,建设50家两头乌产品专卖店、加盟店,发展100个连锁超市、农贸市场销售点,打造1个金华两头乌猪产业电子商务一站式服务平台,还有1个两头乌猪文化馆,完善2个火腿博览馆,申请“证明商标”,申报农业文化遗产项目,举办以两头乌猪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节会,制作两头乌猪文化影视作品,建设两头乌猪生态观光园和文化主题餐厅,拓展其休闲旅游功能。
目标是,用3到5年时间,在不增加生猪饲养总量的前提下,调整生猪养殖品种结构,使得年出栏金华两头乌猪10万头,生产金华两头乌火腿20万只;连同延伸产业生产总值5亿元,农民增收及带动增收3亿元,带动当地农民人均增收5000多元,为浙江省乃至全国地方品种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示范样板。
养殖两头乌猪赚钱吗?近两年,凭借上佳的口感和绿色安全的品质,两头乌猪肉已经在外地慢慢打开了市场。“上海小南国集团的董事长尝过两头乌猪肉做的狮子头后,当即决定为两头乌猪开发系列菜系。”徐斌告诉记者,目前“越江南”已经成为杭州外婆家、上海小南国的两头乌猪肉供货商。
销路打开了,养殖规模却拖了后腿。“仅小南国拿出一半门店每天限量供应两头乌猪肉,一年光五花肉的供应量就要200吨,折合两头乌猪的数量是4万~5万头。而我们今年的出栏量还不到5000头,明年多只有6500~7000头。”徐斌为此没少挠头。
同样的问题也摆在“珍其源”面前。吴旭珍告诉记者,近有广州的客户有意合作,但看到“珍其源”目前的养殖规模后,不得不打消巨额投资的念头。
目前两头乌的饲养量究竟有多少?来自金华市畜牧局的数据显示,目前金华两头乌的年出栏量为7.5万~8万头,母猪存栏量为5000多头。只占到金华地区年生猪出栏量的3%~4%。
产量少,个头小,饲养周期长,成本高,总体经济效益也因此受限,终导致两头乌的养殖数量增加缓慢。
根据“前期的母猪补栏、存栏决定远期生猪供应”这一原理,对2024年生猪市场产生影响的因素分为有利和不利两类进行简单概括和分析。
猪价跳水引起的连锁反应已及时遏制母猪存栏增长势头:猪价跳水引起的连锁反应:养殖盈利下降——商品仔猪补栏积极性下降——仔猪价格下降——母猪补栏积极性下降——母猪存栏增速下降,同时部分养殖户淘汰生产性能差的经产母猪,这都大大减轻了2024年生猪供应过剩的压力。
饲料原料价格回落使生猪成本线下降:2024年下半年开始,随着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的回落,生猪成本线也随着下降,这样生猪亏损的程度也就随之减轻。
宏观政策扶持养猪生产:2024年底,中央下达4万亿资金拉动内需,同时颁布实施新的土地政策,更多的政策、资金向农业倾斜。养猪业作为畜牧业的主体,届时可能获得较大的扶持力度。
规模养殖场大量增加,风险意识明显增强:经过2024、2024、2024年的洗礼,大量的散养户退出养猪业,规模养殖比例增加。同时去年开始超高盈利使得幸存下来的猪场资金实力剧增,更多新的规模养殖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长期从事养猪业,并且经过洗礼后的规模养殖厂风险意识明显增强。在5月份开始的猪价大跳水期间,不少规模猪场就采取了淘汰经产母猪,降低母猪存栏量的措施。
母猪存栏量“刚性”强,主动下降难度大:目前母猪存栏结构以生产力旺盛的青年母猪为主,不到迫不得已养殖户很难主动淘汰母猪,除非出现长期深度亏损,资金链断裂,最后不得不淘汰。因此母猪存栏“刚性”强,主动下降的难度较大。
农民工返乡增加,散户回归可能性大:由于内地农村缺乏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因此农民工返乡再就业的问题比较突出。养猪业投资小,而且去年的高猪价让很多养殖户尝到了甜头。据调查,已经有不少农民工欲重操旧业,继续从事养猪业。之前散养户的退出,部分市场已经被规模场填补,现在散户若回归,将使后市生猪供应过剩的压力再次增加。
养殖场/户资金实力充实,“扛”亏损力强:2024年开始猪价飙升让养殖场/户资金实力明显充实,一旦2024年出现生猪供大于求,进入亏损。市场经验告诉大家,谁能扛过亏损期,谁就将收复失地,迎来新一轮高盈利周期。 一旦亏损,资金实力就将决定谁更能“扛”,假如大家资金实力都很充足,都在等着别人退出,哪么2024年的亏损期也许会很长。
替代品供应充足,集体跳水可能性大:在人们的日常饮食结构种,猪肉并非是稀缺性很高、可替代性很低的食品。由于生长周期原因,2024年猪肉、禽蛋、禽肉等供应都将大幅增加。相互之间的替代作用极有可能导致肉禽蛋等农产品价格集体大跳水,一同进入亏损。
2024年生猪市场将迎来“寒冬”: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对2024年的生猪市场并不乐观,但同时也并不过分悲观。生猪出栏的增加,需求进入淡季,可能会导致2024年9月份以前很难走出低迷,因为生猪市场一旦供大于求,就必须淘汰过剩的部分,否则就很难转为供不应求,行情也就无法走出低迷。
历史上很少有哪轮周期的亏损期持续一年以上,因为进入亏损后3~5个月,多数养殖场/户的资金链就会断裂,抗风险能力差的就将被动退出,开始淘汰母猪,这样在淘汰母猪后3、4个月内生猪供应就会逐渐由供大于求转为供不应求,从而走出亏损。
我们预计2024年10月份后随着需求逐渐进入旺季,行情走出亏损的可能性非常大,新一轮的盈利周期又将到来。
2024年规避亏损的最佳时机还未彻底过去,争取在2024年1月底的春节前将能出栏的尽量出栏,包括生产性能差的母猪,尽量压缩存栏,将存栏量降至最低。现在是育肥猪养殖户最不适合补栏商品仔猪的时候,也是市场风险最大的时候。
2024年生猪市场走出低迷前,尤其是亏损后期,当大量淘汰母猪现象出现后,是补栏母猪的最佳时机,资金实力充足的可以借机“抄底”。合理规避市场风险的同时抓住最佳时机。
你可以找农业网站看一下专业的生猪市场预测报告,比如农博网、农业信息网什么的。对了,有一个神农信息网里每周都有专业的生猪市场资讯报告,你可以去看一下!
生猪市场在经历了2024年的疯狂上涨后,在2024年5月份开始“跳水”,暴跌行情持续至10月底。进入冬季后随着需求的增加,行情有所反弹,但今年的生猪市场并不会延续这一反弹势头,可能是一个“寒冬”,新一轮的周期将开始。
从有利因素来看,第一,猪价跳水引起的连锁反应已及时遏制母猪存栏增长势头。猪价跳水引起连锁反应,养殖赢利下降,商品子猪补栏积极性下降,子猪价格下降,母猪补栏积极性下降,母猪存栏增速下降,同时部分养殖户淘汰生产性能差的经产母猪,这都大大减轻了今年生猪供应过剩的压力。第二,饲料原料价格回落使生猪成本线下降。2024年下半年开始,随着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价格的回落,生猪成本线随之下降,生猪亏损的程度也就随之减轻。第三,宏观政策扶持养猪生产。近日,中央下达4万亿元资金拉动内需,同时颁布实施新的土地政策,这就意味着更多的政策和资金将向农业倾斜。养猪业作为畜牧业的主体,届时可能获得较大的扶持力度。 随着规模养殖场大量增加,养殖户风险意识明显增强。经过2024年~2024年的洗礼,大量的散养户退出养猪业,规模养殖比例增加。同时,2024年开始超高赢利使得幸存下来的猪场资金实力大增,更多新的规模养殖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长期从事养猪业,并且经过洗礼后存活下来的规模养殖场风险意识明显增强。在2024年5月份开始的猪价大跳水期间,不少规模猪场采取了淘汰经产母猪,降低母猪存栏量的措施,就是一个例证。
影响生猪生产的不利因素仍然存在。
第一,母猪存栏量“刚性”强,主动下降的难度较大。目前,母猪存栏结构以生产力旺盛的青年母猪为主,不到迫不得已养殖户很难主动淘汰母猪,除非出现长期深度亏损,资金链断裂,最后不得不淘汰。
第二,农民工返乡增加,散户回归的可能性较大。世界金融危机已经影响到我国众多沿海企业,目前国内已经出现农民工返乡潮。由于内地农村缺乏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因此返乡农民工再就业的问题比较突出。养猪业投资小,而且2024年的高猪价让很多养殖户尝到了甜头,据调查,已经有不少返乡农民工欲重操旧业,继续从事养猪业。之前散养户退出,部分市场已经被规模场填补,现在散户若回归,将使后市生猪供应过剩的压力再次增加。
第三,在宏观经济不乐观的背景下,猪肉需求面临萎缩。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我国GDP增速放缓,失业增多,居民购买力下降,消费意愿非常谨慎,猪肉作为“非主粮”,需求必将受到影响,目前已呈现出萎缩迹象。
第四,养殖场(户)资金实力充实,“扛”亏损力强。2024年开始的猪价飙升让养殖场(户)资金实力明显充实,市场经验告诉大家,谁能“扛”过亏损期,谁就将收复失地,迎来新一轮高盈利周期。 今年一旦出现生猪供大于求,出现亏损,资金实力就将决定谁更能“扛”。假如大家资金实力都很充足,都在等着别人退出,那么,今年的亏损期也许会很长。
第五,替代品供应充足,出现集体跳水的可能性大。在日常饮食结构中,猪肉并非是稀缺性很高、可替代性很低的食品。禽肉、禽蛋、牛羊肉、蔬菜、水果等各种食品都在争夺消费者的菜单。2024年的高猪价,不仅让生猪生产规模扩大,而且还引起禽肉、禽蛋价格上涨,生产规模扩大。由于生长周期原因,今年猪肉、禽蛋、禽肉等供应都将大幅增加。这些品种相互之间的替代作用,极有可能导致肉禽蛋等农产品价格集体大跳水。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对今年的生猪市场并不乐观,但同时也并不过分悲观。出栏的增加,需求进入淡季,可能会导致生猪市场在今年9月份以前很难走出低迷。 历史上很少有哪轮周期的亏损期持续1年以上,因为进入亏损后3个月~5个月,多数养殖场(户)的资金链就会断裂,抗风险能力差的将被动退出,开始淘汰母猪。这样,在淘汰母猪后3个月~4个月内生猪供应就会逐渐由供大于求转为供不应求,从而走出亏损。 预计今年10月份后随着需求逐渐进入旺季,行情走出亏损的可能性非常大,新一轮的盈利周期又将到来。
那么,新一轮周期是否会重现2024的超高赢利?应该看到,2024年的猪价狂飙,以及所带来的超高赢利都是历史上所罕见的,其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先是亏损期间大量母猪被淘汰,母猪存栏大幅下降;紧接着高热病重创扛过亏损期的养猪场,母猪存栏量再次大幅下降;之后是宏观经济通货膨胀压力大增,整个物价体系大幅涨价,饲料原料等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通货膨胀背景下人们购买力强,需求旺盛……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才共同造就了2024年的超高盈利。目前,宏观经济环境是通货紧缩压力增大,需求在萎缩。如果今年在亏损期过后不出现重大疫病的话,生猪市场的价值规律本身就可调节市场逐渐向均衡水平波动,而非离均衡水平越来越远。 今年的生猪市场在不出现重大突发事件的前提下,将趋向于收敛性蛛网,2024年的超高赢利很难再现。
面对今年的亏损预警,我认为规避亏损的最佳时机还未彻底过去,养殖场(户)应争取在春节前将能出栏的尽量出栏,包括生产性能差的母猪,将存栏量降至最低。现在是市场风险最大的时候,也是育肥猪养殖户最不适合补栏商品子猪的时候,而在今年生猪市场走出低迷前,尤其是亏损后期,大量淘汰母猪现象出现后,是补栏母猪的最佳时机,资金实力充足的可以借机“抄底”。
建议你去看一下专业的生猪市场资讯报告!里面有走势图和相应的数值分析!
神农信息网的资讯产品栏目就有每周一期的报告!还有年报和季报!
安徽各地外三元生猪平均价格每公斤比7月初低0.05元,降幅0.35%;跟2024年同期平均价格每公斤13.85元相比涨了0.56元,涨幅4.04%,差异较为显著。和今年7月初报价相比,7个地市报价持平,4个地市报价下跌。近日该省外三元生猪平均价格比7月初略跌,猪价水平略高于2024年同期水平,猪粮比为5.7∶1。
近日,生猪价格比7月初小幅震荡上扬,平均价格每公斤13.40元(注:外三元、内三元、土杂猪均价得出的平均价格),比7月初每公斤上涨0.13元,涨幅为0.91%;猪粮比7月初小幅震荡上扬,平均猪粮比为5.96∶1,比7月初上涨0.04,涨幅为0.63%。各个地区生猪平均上涨幅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序为:华北、东北、华南、西北、华中、华东、西南。其中,西北地区生猪价格每公斤14.85元、东北地区每公斤14.41元、华北地区每公斤14.07元、华东地区每公斤13.75元、华中地区每公斤13.73元、西南地区每公斤13.69元、华南地区每公斤13.07元;部分省份外三元生猪价格为:辽宁省每公斤15.11元、浙江省每公斤14.80元、河南省每公斤14.31元、广东省每公斤14.30元。
日前,大部分城市猪价陷入小幅震荡态势,仔猪价格经历前期疯涨后,高价区逐渐显现小幅阴跌,而屠宰企业备货充足。随着天气炎热,猪肉消费的传统淡季到来,消费进一步低迷,肉价也承压下滑。目前全国生猪养殖赢利水平基本维持在盈亏平衡点,北方赢利、南方亏损的态势依旧没有改变。市场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量偏高,而年内未出现大幅淘汰母猪现象,预计今年生猪价格大幅上扬局面可能不会出现。7月适龄生猪供应相对紧张,但缺口不是很大,后市生猪价格极可能因消费淡季而下滑。
目前华北地区农户玉米已基本见底,未来数月东北地区将成为国内唯一的玉米供应地,由于之前数月东北优质玉米被收购一空,目前玉米余粮质量均不高,且霉变现象较严重,供给受挤压,玉米供应偏紧。在此大背景下,预计后期玉米将面临继续上涨局面。国内豆粕现货价格继续稳中有跌,各地豆粕报价近期均大幅下滑。南美大豆的陆续到港,国内油厂豆粕供给量增多,油厂挺粕政策开始受到挤压,由于现货市场价格继续看跌,豆粕市场成交量低迷。近日,从海关处得到消息,6月份进口大豆达到创纪录的832万吨,大豆的到港量大增,油厂开机率有所加大,豆粕现货还将下降。
通过前文的阐述,您对"浙江现在生猪是什么价格"应该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如果您希望获得更详细、更全面的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