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母猪繁殖障碍有哪些危害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什么是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母猪繁殖障碍有哪些危害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1、尽管已报道有许多病毒可能是猪繁殖障碍的病因,但目前已确认的能引起猪繁殖疾病临床症状并导致严重经济损失的病毒仅有几种,它们分别是猪瘟病毒(CSFV)、猪细小病毒病(PPV)、猪伪狂犬病毒(PR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肠道病毒(PEV)、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EV)等。下面简述如下:
2、CSFV仅有一个血清型,但其抗原可发生变异。此病毒存在于慢性感染的猪中,通过使用限制性活病毒疫苗可以传播此病毒。病毒血症是临床型和亚临床型猪瘟的特点,这为该病毒穿过母体胎盘提供了充足机会。
3、发病严重的母猪常见症状为流产;在母猪发病较轻或出现亚临床症状时,病毒穿过胎盘感染导致胚胎吸收、胎儿木乃伊化、发育畸形、死胎及孱弱胎儿。在死胎、临近分娩死亡的胎儿和孱弱仔猪的各组织中可检测到病毒和病毒抗原组织。灭活的疫苗和限制性活病毒疫苗可有效地进行免疫。(2)猪细小病毒(PPV)
4、PPV分布世界各地,在集约化生产猪的地方,尤其是在老饲养场,猪细小病毒病发生率约100%。猪是此病毒的已知宿主。在急性感染期间,PPV随分泌物和排泄物排出体外,被污染的房舍若不被彻底清洗消毒,可保持传染力达数月之久,多数猪是经口、鼻感染;公猪精液中存在的PPV可随交配传染给母猪,引起母猪不孕。PPV所导致的多数繁殖失败,发生于母猪妊娠前半期。母体感染和胎盘感染的间隔时间各不相同,但平均约为10~14天。在猪感染若干天后,就可从其许多组织中分离出病毒;尽管病毒广泛增殖,母猪通常临床上不表现症状,有时仅出现轻微发热和白细胞减少。流产并不常见,如果死产发生率增高,这可能是妊娠期间死亡的同窝胎儿作用的结果,也可能是妊娠或产仔间隔延长所致。在这种情况下,除存在死亡胎儿外,还可发现许多木乃伊胎儿。
5、即使胎儿木乃伊化,也可从患病胎儿体中分离病毒,用免疫荧光显微镜直接检查胎儿组织,是此病的首选诊断方法。
6、目前实验室已研制出活病毒疫苗和灭活病毒疫苗。(3)猪伪狂犬病毒(PRV)
7、PRV分布广泛,仅少数国家(如加拿大、澳大利亚)的猪群中不存在该病毒。此病毒的传播媒介是猪,猪一旦被感染,就可成为其终身媒介。野生动物及狗和猫也被怀疑能够彼此传播此病毒。PRV仅有一个血清型,但毒株间存在变异情况。
8、病毒可从病猪的鼻分泌物、唾液、乳汁和尿中排出,可经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播,还可经呼吸道黏膜破损处和配种等发生感染。妊娠母猪感染后可经胎盘侵害胎儿。成年母猪常为隐性感染,可表现流产、死胎等。
9、预防方法是接种疫苗或隔离易感的妊娠母猪。此病毒疫苗已在一些地区被广泛使用,但这些疫苗似乎还不能消灭PRV。(4)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
10、PRRSV感染猪首先发现于美国,以后在加拿大、德国、法国、荷兰、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先后发生。我国于1996年首次分离到该病毒。我国部分集约化饲养的猪存在本病毒的感染。
11、怀孕中后期的母猪和胎儿对PRRSV最易感染。公猪感染后3~27天和43天所采集的精液中均含有病毒。用含病毒的精液感染母猪,可引起母猪发病,表现流产、死胎和木乃伊胎。仔猪和育肥猪也可感染PRRSV发病。
12、感染母猪的鼻分泌物、粪便、尿均含病毒,有明显的排毒。病毒主要可经呼吸道传播,也可垂直传播。其主要危害是:造成流产数和不育发生率增高,猪的死亡数增多,饲料转化率下降,继发感染增多,使养猪风险和经营风险增高。近两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的猪“高热病”与PRRSV有密切关系。已研制出弱毒疫苗和灭活苗。(5)猪肠道病毒(PEV)
13、PEV分布世界各地,猪肠道病毒感染发生率较高;然而由于至少有8种血清型的存在,很难进行广泛的血清学调查。猪是此病毒的唯一已知宿主,患有亚临床症状的猪是此病毒的载体。从公猪精液中可分离出此病毒,表明PEV可在公猪交配时进入母猪生殖道而引起母猪不孕。 公猪患此病时影响其自身精液质量。此病毒引起母猪生殖失败的病理机制类似于PPV。尽管患此病的仔猪出现发育异常,但这仍不是此病的主要特点。偶尔,可从患病仔猪的各组织中分离PEV。由于PEV的8个血清型中有4个可以导致繁殖失败。 制疫苗时必须制备有效的多价疫苗。目前,市场上还未出售任何一种疫苗。(6)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EV)
14、JEV传播媒介是蚊子,可在蚊子体内越冬。此病毒引起生殖失败的病理机制类似于PPV和PEV,但此病的主要特点是胎儿发育畸形,如脑积水。JEV还影响妊娠后期的胎儿,这一点不同于PPV和PEV。此病的后遗症是死胎和孱弱胎儿,它们在出生后不久很快死亡,往往具有非化脓性脑炎病灶。要检测病样时,应该把胎儿各组织保持冷冻以防分解。通过小鼠病毒分离试验和细胞培养可以证实临床诊断。JEV可致公猪的睾丸炎。此病预防方法是在母猪妊娠以前,用限制性活病毒疫苗接种猪群。保持种猪群远离蚊子,在无蚊子季节配种妊娠。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又称猪繁殖综合征,以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木乃伊、无活力弱胎和公猪不育症为主要特征。我国的一些猪场和养猪户都不同程度存在或发生猪繁殖障碍,严重危害我国养猪业生产。
猪繁殖障碍病因很复杂。目前我国流行的主要是由病毒引起的猪繁殖障碍,主要疾病包括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乙型脑炎、猪瘟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蓝耳病)。其他如布氏杆菌病、有机磷中毒以及维生素A缺乏等也可引起繁殖障碍。
69.初产母猪死胎多的原因有哪些?
据报道,初产母猪死胎率呈迅速上升势头,有的猪场死胎率高达70%~80%;有少数猪场养母猪几十头,产仔数百头,生存无几,经济损失很大,且影响养猪业的发展。
初产母猪死胎为什么这么多?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初产母猪对繁殖障碍疾病抵抗力差。目前,母猪繁殖障碍病最严重的是日本乙型脑炎、细小病毒病和伪狂犬病。日本乙型脑炎通过蚊、蝇、蠓传播,一般都在夏末秋初发生。妊娠母猪出现毒血症时,病毒通过胎盘传染胎儿,发生流产。胎儿早期死亡形成木乃伊(干尸),后期死亡多是死胎。死胎不腐败,有的全身水肿,胸、腹腔积水,有的鼻、躯呈青紫色。经产(2胎以上)母猪已具有一定的免疫力,死胎可大大减少。
细小病毒由接触传染,妊娠35天以前感染此病时死亡的胚胎,多被母猪吸收,致使产活仔数减少。妊娠3个月感染此病时,部分或大部分甚至全部是死胎。
伪狂犬病是家畜和野生动物的一种共患的接触性传染病,由鼠类传播,经呼吸道、消化道、哺乳、自然交配也能传播。冬春季节易发,有的发生流产和木乃伊,死胎和胎衣腐败特臭。母猪常流暗色污水或“流白”。
猪瘟病毒、猪蓝耳病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脑心肌炎病毒、猪腺疫病毒、猪流感病毒等,都可在某种条件下引起母猪产死胎或流产。一些细菌性传染病也可引起猪流产,如布氏杆菌病、钩端螺旋体病、李氏杆菌病等。因管理不善引起的流产也时有发生。如饲养密度过于拥挤、饲料霉变中毒、饮给冷冻冰水、习惯性流产、母猪殴斗、爬跨、穷追猛赶、捉猪方法不当、跌打损伤、雷雨天气特大雷声惊吓等,都可引起流产和死胎。
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疾病主要有猪细小病毒病、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猪伪狂犬病、猪蓝耳病、猪瘟、猪钩端螺旋体病、猪弓形虫病和布氏杆菌病等。
(1)流行季节猪流行性乙型脑炎有明显的季节性,即蚊虫活动的夏季和秋季较为多发;钩端螺旋体病流行季节主要在7~10月的高温季节;猪伪狂犬病多发生于春、冬季节;其他几种疾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四季均可发生。
(2)发病年龄布氏杆菌病和细小病毒病易感性随性成熟而增大;钩端螺旋体病幼畜多发;弓形虫病以3~4月龄的猪发病为主,其他四种疾病不同年龄段都易感。但猪蓝耳病和猪伪狂犬病临床表现具有明显的年龄差异。
(3)传播途径猪细小病毒病通过接触污染源、胎盘和精液传播;猪流行性乙型脑炎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猪伪狂犬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损伤的皮肤传播;猪蓝耳病通过直接接触传播;猪瘟经呼吸道(扁桃体)或直接接触传播;猪钩端螺旋体病主要经过皮肤、黏膜、消化道传播,也可通过交配、人工授精或菌血症期间通过吸血昆虫传播;猪布氏杆菌病通过消化道、皮肤创伤、交配传播。
发病母猪都表现为多次发生不孕、流产或产出死胎、木乃伊胎,新生仔猪活力弱等共同症状。母猪生产前后所患的常见病,其相似之处有很多,因此我们在生产中要注意区别,以免出现误诊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下面我们就上面所提到的几种猪的常见病作简单介绍。
(1)猪细小病毒病除以上症状外,母猪无其他症状,其他猪也大多无症状。
(2)流行性乙型脑炎猪多有神经症状,高热稽留,个别后肢轻度麻痹。
(3)猪伪狂犬病初生仔猪症状比较严重,高热、呼吸困难、四肢运动失调、转圈、呕吐、下痢,若神经症状出现于发病初期,死亡率可达100%。青年猪症状较轻,病死率低。
(4)猪蓝耳病仔猪表现为快速的腹式呼吸或喘气,死亡率80%~100%,疫区仔猪断乳后出现大量死亡,青年猪则以呼吸道症状为主。
(5)猪钩端螺旋体病猪感染后大多数呈隐性感染,无明显临床症状,少数呈急性经过,表现短期发热、贫血、黄疸等。
(6)猪弓形虫病以3~4月龄的猪多发,表现为高热、呼吸困难,仔猪呈水样腹泻,半月后不死可康复,成年猪呈隐性经过。产后母猪也易患此病,严重者直接死亡。
死胎、胎盘变化:猪乙型脑炎胎儿脑积水,皮下水肿;弓形虫病、猪瘟母猪产畸形胎儿;布氏杆菌病胎儿腹腔积水、皮下水肿、胎盘化脓;猪钩端螺旋体病、布氏杆菌病,死胎少见木乃伊化;猪瘟病猪解剖回盲口扣状肿,脾脏边缘出血性梗死;猪蓝耳病有不同程度的肺充血、水肿,肺组织呈弥散性褐色病变。
猪繁殖障碍疾病目前无良好的治疗药物,主要依靠注射疫苗预防。
(1)猪细小病毒病的预防初产母猪和育成公猪在配种前1~2个月接种疫苗。
(2)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预防对后备母猪在5~6月龄注射弱毒苗或灭活苗,每年两次,其他猪应在流行季节来临前1个月注射灭活苗。
(3)猪伪狂犬病的预防母猪配种前及临产前1个月左右预防注射疫苗。
(4)布氏杆菌病的预防坚持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疫监测,一经发现,立即淘汰。
(5)猪钩端螺旋体病的治疗发现病猪可用链霉素或庆大霉素肌注,隔离治疗,饲料中添加土霉素,每千克饲料中加入1克左右。
(6)猪弓形虫病的预防治疗猪场内禁止养猫,用磺胺-6-甲氧嘧啶拌料3~5天可预防,也可用磺胺类药物肌注治疗。
(7)猪瘟的预防种猪每半年防疫一次,仔猪20日龄和60日龄左右两次免疫,猪瘟流行区内,采用超前免疫。
母猪繁殖障碍有哪些危害和什么是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