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问答专区 >
冬季猪如何饲养管理技术 冬季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如何防制

作者:饲界新知 时间:2024-10-21 阅读:320

许多人对于"冬季猪如何饲养管理技术"问题充满疑问和困惑。别担心,在接下来的内容中,小编将详细介绍,帮助您消除疑虑。

冬季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如何防制

断乳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是由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引起、以免疫抑制为特征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主要侵害断乳后不久的仔猪。2024年4月福建省某集约化大型养猪场断乳后不久的保育猪大量发病死亡,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观察、实验室检查诊断为感染猪圆环病毒2型,通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2024年4月,莆田市涵江区某集约化大型养猪场出现断乳不久后的保育猪大量发病死亡,在此期间该猪场有断乳仔猪5000多头,从4月6日左右开始出现以精神不振、食欲下降、咳嗽、发热、被毛粗乱、卧地不起为主要临床症状的患猪,多数为32~75日龄的保育仔猪,疫情发展迅速、传播速度快。共有1600多头仔猪发病,病死仔猪1 200多头,发病率约32%,病死率约75%。通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疫情得到了有效地控制。

该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患猪体温升高至41℃,个别体温正常,食欲减退或突然废绝,精神沉郁,行动迟缓,被毛粗乱,皮肤苍白,进行性消瘦,有的出现咳嗽、打喷嚏、呼吸急促或喘气以及呼吸困难等。部分病例可见皮肤、可视黏膜黄疸、腹泻及嗜睡。个别患猪有湿疹样皮炎。

通过对病死猪剖检发现主要有以下病理变化:全身淋巴结,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和颌下淋巴结异常肿大,切面苍白,有的有出血。肺脏肿胀,部分病例形成固化、致密病灶,坚硬似橡皮,严重病例肺泡出血,颜色加深,整个肺呈紫褐色,有的肺尖叶和心叶萎缩或实变。肝脏呈不同程度花斑状和萎缩,肝小叶结缔组织增生。有的胆汁浓稠。肾脏水肿,色苍白,呈花斑肾。脾脏轻度肿大,呈肉样变化。胃的食管部黏膜水肿和非出血性溃疡。回肠和结肠段肠壁变薄,盲肠及结肠黏膜充血和瘀血。

冬季猪如何饲养管理技术 冬季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如何防制
(来源网络,侵删)

4.1临床诊断根据发病猪主要为32~75日龄的保育仔猪、仔猪断乳前生长发育良好、断乳后进行性消瘦、猪场中同窝或不同窝的断乳仔猪既有呼吸道症状又有腹泻等表现,抗生素治疗无效或疗效不佳病程长的猪生长发育迟缓、体质下降,有时出现皮肤苍白或黄疸,初步诊断为PMWS。

4.2病理学诊断病理学检查在死后诊断极其重要。患猪全身出现淋巴结肿大,肺形成固化、致密病灶,因而怀疑为PMWS。

4.3 PCR诊断采集患猪的组织、鼻腔分泌物、粪便送莆田市动物疫病控制中心经PCR检测,结果为PCV-2阳性。

4.4综合诊断根据PCR诊断结果,结合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等综合判定为PCV-2感染。

目前,该病还没有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防治上应坚持预防为主,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加强饲养管理和卫生防疫措施,减少应激,预防并发或继发感染,杜绝疫病的发生,尽量减少损失。

5.1猪场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严格实行封闭式生产,执行各项防疫制度,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猪场,做好灭鼠、灭蝇、灭虫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猪场内病原微生物污染,减少和杜绝猪群继发感染的几率,防止疫病传播。猪场动力网

5.2加强消毒工作将卫生消毒工作贯穿于养猪生产的各个环节。由于PCV-2对一般的消毒剂抵抗力强, 应考虑使用广谱的消毒药。

5.3应用抗菌药物为防止继发感染,适当使用青霉素、林可霉素、阿莫西林、头孢拉定等。

6.1准确诊断该病临床症状较复杂,要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结合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效果进行综合分析,才能作出准确诊断。

6.2防止继发感染使用抗生素防止其他病原的继发感染非常必要,许多研究表明,PCV-2感染可以造成猪的免疫抑制,影响猪的免疫功能,并导致其他病原协同感染的几率明显增加。

6.3综合防治综合防治是预防该病的关键,大部分猪场普遍采取控制继发感染。因此猪场只有加强卫生消毒和饲养管理,采取以隔离、治疗和淘汰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死亡。

育肥猪饲养管理需要注意什么

肥育猪按生长发育阶段可分为肥育前期(体重60千克以前)、肥育后期(体重60千克以后)。

肥育猪日粮中能量和蛋白质水平的高低对胴体品质影响极大。一般来说能量摄取越多,增重越快,饲料利用率越高,胴体脂肪越多。 在肥育后期采取限量饲喂,限制能量水平,就可控制脂肪的大量沉积,相应提高瘦肉率。应该注意的是,能量水平控制要适当。如能量水平限制过低,将会导致采食量增加,但由于猪进食量有限,到一定程度后进食量的增加不能完全补偿食入消化能的减少,猪的增重减慢,脂肪减少,胴体较瘦,屠宰率和饲料利用率均降低。用这种方法来改善胴体品质,提高瘦肉率是不经济的。与能量浓度密切相关的是粗纤维的含量,对胴体瘦肉率亦有较大的影响。粗纤维水平越高,能量浓度相应越低,增重慢,饲料利用率低。对胴体品质来说,瘦肉比例虽有提高,但利用增加粗纤维的比例来提高瘦肉率,其经济效果不好。一般肥育猪日粮粗纤维含量以5%~8%为宜。同样,提高日粮中蛋白质水平,除可提高日增重外,还可以获得背膘薄、眼肌面积大、瘦肉率高的胴体。但用提高蛋白质水平来改善肉质不经济,一般肥育猪的蛋白质水平不超过18%。蛋白质对增重和胴体品质的影响,关键在于质量,即氨基酸的平衡。猪需要10种必需氨基酸,缺乏任何一种都会影响增重,尤其是赖氨酸、蛋氨酸和色氨酸等限制性氨基酸的影响更为突出。日粮中应含有足够数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特别是矿物质中某些微量元素的不足或过量时,会导致肥育猪代谢紊乱,轻者增重速度缓慢,饲料消耗增多,重者能引发疾病,甚至死亡。

(1)“直线肥育”饲养方式所谓直线肥育,就是根据肥育猪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需要给予相应的营养,全期实行丰富饲养的肥育方式。这种饲养方式肥育期短,但饲料利用不经济,胴体较肥。

(2)“前敞后限”饲养方式肥育前期采用高能量、高蛋白质日粮,敞开饲喂,以促进增重和肌肉充分生长。肥育后期适当限制其采食量或降低日粮能量及蛋白质水平,让猪自由采食,以减少脂肪的沉积。这种饲养方式胴体较瘦,饲料利用经济,但肥育期稍长。

肥育期日粮以精料型为主,采取“直线肥育”饲养方式,肥育前期,日喂3~4次,不限量饲喂,自由饮水。肥育后期,日喂2~3次,不限量饲喂,自由饮水。采取“前敞后限”饲养方式,肥育前期,日喂3~4次,不限量饲喂,自由饮水。肥育后期,日喂2~3次,限量饲养,按随意采食量的80%~85%饲喂,自由饮水。或适当降低肥育后期日粮能量和蛋白质水平,不限量饲喂。

冬季仔猪的饲养管理

出生仔猪最危险的时期是出生后头三天,约有60-80%哺乳仔猪死亡发生在这关键的三天里。冬季做好防寒保暖、防止挤压、预防腹泻、提高免疫力对提高成活率尤其关键。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冬季仔猪的饲养管理,一起来看看。

接产时,接产人员的手臂应洗净,并用0.1%的高锰酸钾消毒,仔猪产出后应用清洁干布擦干口、鼻、全身的粘液(一头母猪一块布),增强新生仔猪的活力,有的仔猪产出时呈假死状态,应急救之。如人工呼吸(将仔猪四肢朝上,两手分别伸屈两前肢和两后肢,促其呼吸)或在仔猪长鼻部涂酒精刺激呼吸。母猪产仔结束后,要用2%的来苏儿或0.1%的高锰酸钾水擦洗母猪阴户和乳房,肌注消炎针以免发生阴道炎,子宫炎和乳房炎。

仔猪出生10-15分钟内,在4-6cm处用大拇指将脐带血液向仔猪腹部方向挤压,用浸泡碘酒的线结扎后,用消毒剪刀剪短,并用2%碘酒涂抹断端。此项工作在许多猪场会由于较为麻烦而单纯用扯断脐带来代替,未进行结扎,考虑到链球菌病在许多场都存在,进行结扎是非常必要的,否则,开放的脐带断端会成为链球菌侵入猪体的有效门户,许多猪场仔猪发生关节炎和脓肿与此有密切联系。

仔猪初生时有8颗犬牙,由于无任何用处,还经常伤害母猪乳房,因此应剪掉。用一把快剪刀在牙的中部一颗颗剪去,断面要平滑整齐,并用2%碘酒涂抹断端,以减少细菌的感染。剪齿时严防动作过快,伤及齿龈。

方法 1:用专用断尾钳在仔猪出生后第二天在补铁的同时直接在离尾根3-5cm处断掉,然后用碘酒在断尾处消毒。方法2:在初生时先用止血钳用力钳住尾巴,后用剪刀在止血钳外方离尾根3-5cm处切断尾部,后用碘酒在断尾处消毒。

母猪分娩后头三天内分泌的乳汁为初乳。初乳含丰富的干物质、蛋白质、维生素、酸性大且含有镁盐及抗体。仔猪吃足初乳,将使仔猪在获取丰富营养的同时获得被动免疫,并能帮助胎粪排出和刺激帮助消化,而且初乳的好坏还将直接影响到仔猪的抗病能力和生长速度,因此吃足初乳也是养好猪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为仔猪肠道吸收抗体的水平随出生时间的延长而呈下降趋势,所以仔猪出生后6小时内必须全部吃到初乳,并固定乳头。具体方法如下:仔猪出生后将其放入保温箱,过半小时左右将仔猪放在躺卧的母猪身边,让仔猪自寻乳头。待大多数仔猪找到乳头后,对个别弱小或强壮的仔猪再进行调整;将弱小的仔猪放在前边乳汁多的乳头上,强壮的仔猪放在后面乳头上,经过2-3天的人工辅助固定乳头,仔猪就会自寻固定乳头吃乳,从而使全群仔猪均匀、健壮、活泼。特别强调吃足初乳后应将仔猪放入保温箱,以后每隔1小时放出吃初奶一次。

初生仔猪的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行动不灵活,所以容易受凉或被压而死亡。温度低对仔猪的直接危害是冻死,寒冷又是压死、饿死和下痢的诱因。要为仔猪创造温暖的居住环境,如果使整个产房升温,一则母猪不适应(母猪的最适的环境温度是18℃左右),影响母猪泌乳;二则要浪费能源,不经济。可采用自制仔猪保温箱,提高保温箱局部环境温度(见表1)。

A、电热板保温:在保温箱放置节能电热板,根据仔猪对温度的要求来调节电热板的温度,保温效果好。

B、红外线取暖:在仔猪保温箱或仔猪补料栏内装设远红外线保温灯,一般用150-250瓦灯泡。将灯泡吊在仔猪躺卧处,通过调节与地面的高度来控制温度。

C、厚垫草保温:在保温箱铺上干燥的垫板或麻袋,然后再垫厚草,一般厚度应在10厘米以上,并在补料间的上方用麻袋覆盖,既保温又透气,但要勤换垫草以保持干燥。

D、火坑取暖:在相邻乳猪保育间合建一个火坑,中间隔墙为火,向两侧地下挖一个25厘米宽的烟道,上面铺砖,砖上抹草泥,该法成本低,在北方寒冷地区效果较好。

商品猪场一般都在哺乳期间10-15日龄进行去势,实践证明:7日龄去势造成的应激比10-15日龄去势来的小。去势时要彻底,切口不宜太大,术后5%碘酊消毒。

仔猪吃过初乳后适当寄养调整,尽量使仔猪数与母猪的有效乳头数相等,防止未使用的乳头萎缩,从而影响下一胎的泌乳性能。寄养时,仔猪间日龄相差不超过3天,把大的仔猪寄出去,寄出时用寄母的奶汁擦抹待寄仔猪的全身。

初生仔猪普遍存在缺铁性贫血,铁是造血和防止营养性贫血必需的元素,又是细胞色素酶类和多种氧化酶的成分。仔猪体内铁的贮量仅够维持6-7天,如不补充铁,一般在10日龄左右就会出现因缺铁而导致的食欲减退、被毛粗乱、皮肤苍白和生长停滞等现象。 仔猪出生后2-3天必须补铁。一般肌注右旋糖苷铁或葡聚糖铁1-2毫升(每毫升含铁50-100mg)。在15日龄左右时再肌注一次。

缺硒时,仔猪往往会发生下痢、白肌病等。病猪多是营养中上等或生长较快的仔猪,病猪体温偏低,叫声嘶哑,行走摇摆,严重者后肢瘫痪。一般在仔猪出生后3-5天肌肉注射0.1%亚硒酸钠0.5毫升,断奶前后再注射1毫升。

母猪泌乳高峰在产后3周左右,3周以后泌乳逐渐减少,而乳猪的生长速度越来越快,为了保证3周龄后仔猪能大量采食饲料以满足快速生长所需的营养,必须给仔猪尽早开食补料。6-7日龄的仔猪开始长臼齿,牙床发痒,常离开母猪单独行动,特别喜欢啃咬垫草、木屑等硬物,并有模仿母猪的行为,此时开始补料效果较好。在仔猪出生后7-10日龄开始用代乳料进行补料,补料的目的在于训练仔猪认料,锻炼仔猪咀嚼和消化能力,并促进胃酸的分泌,避免仔猪啃食异物,防止下痢。训练采取强制的办法:(1)每天3-4次将仔猪关进补料栏,限制吃奶,强制吃饲料,这样3-5天后就会慢慢学会采食;(2)将代乳料调成糊状,抹到猪的嘴里。同时要装设自动饮水器,让仔猪自由饮用清洁水。因为母乳中含脂肪量高,仔猪会喝脏水或尿液,引起仔猪下痢。此期,仍然很有必要定期检查饮水器是否堵塞以及出水量是否减少等。

主要有管理(如通风不良、温差大、卫生差、湿度过大)、疾病(如细菌性、病毒性、寄生虫性(主要是球虫性))等因素。初生仔猪抗病能力差,消化机能不完善,容易患病死亡,对仔猪危害最大的是腹泻病,最常见的细菌性腹泻有仔猪黄白痢,最常见的病毒性腹泻有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性腹泻,最常见的寄生虫病腹泻有球虫病。同时注意预防脂肪性腹泻:由于母猪过于肥胖或饮水不足(冬季饮水如果过冷,母猪饮水量减少),乳脂率过高,初生仔猪难以消化吸收,尤其吃过浓乳汁常感口渴,如饮水不足或饮污染水、尿液等导致腹泻。

除加强以上饲养管理外,还要求保持圈舍的卫生、清洁、干燥,剩余饲料、垫草、粪便及时清除,同时加强环境消毒,至少每周消毒一次;注意空气的流通,空气流通能及时排出有害气体,防止呼吸系统及其它疫病的发生,通风时应避免冷风直吹猪体,换气口设在舍内较高对称位置,形成空气对流,根据天气情况调整通风量。并做好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及保健等。

仔猪保健的时机应在仔猪最需要的几个关键阶段,而不是固定的3日龄、7日龄和21日龄。如在仔猪剪牙断尾、阉割的时候,应激大且留下的伤口也加大了感染的风险;断奶、转群的时候仔猪面临营养、环境、心理等巨大应激,也是极易感染副猪等细菌性疾病的高危期。 在这些关键阶段给仔猪肌注速倍治是非常有必要的,效果也是非常显性的。

好了,关于冬季猪如何饲养管理技术和育肥猪饲养管理需要注意什么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haosiliao.com/wenda/6251.html

标签: 冬季,仔猪
Copyright ©2019-2024 好饲料网https://www.haosiliao.com/ 网站地图 豫ICP备20240871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