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问答专区 >
如何判断饲料有没有发霉 怎样检测饲料有没有发霉

作者:养殖心声 时间:2024-10-19 阅读:293

针对"如何判断饲料有没有发霉"问题,本文整理了相关资料,旨在为大家提供详尽的解答。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探索吧。

怎样检测饲料有没有发霉

1、通过看、摸、闻、尝等几种简易感官可以判定方法鉴别饲料是否霉变。

2、方法1:发霉后的玉米表现玉米皮特别容易分离;

3、方法2:观察胚芽,玉米胚芽内部有较大的黑色或深灰色区域为发霉的玉米,在底部有一小点黑色为优质的玉米;

4、方法3:口感上,好玉米越吃越甜,霉玉米放在口中咀嚼味道是很苦的;

如何判断饲料有没有发霉 怎样检测饲料有没有发霉
(来源网络,侵删)

5、方法4:饱满度上,霉玉米比重低,籽粒不饱满,取一把放在水中有漂浮颗粒。

6、豆粕的毒素污染程度完全取决于豆粕中豆皮的含量,因为豆皮是霉菌毒素最浓缩的地方,豆皮含量越高,豆粕的霉菌毒素含量也越高。

7、方法1:看形状,优质纯豆粕呈不规则碎片或粉状,偶有少量结块。掺入了沸石粉、玉米等杂质后颜色浅淡,色泽不一,结块多,可见白色粉末状物。另外,若豆壳太多,则品质较差。

8、方法2:观色泽,优质豆粕为淡黄褐色至淡褐色,色泽一致。如果色泽发白多为尿毒酶过高,如果色泽发红则尿毒酶偏低。淡黄色豆粕是因为加热不足,暗褐色或深黄色豆粕是因为过度加热所致,品质均较差。

9、方法3:闻味道,优质豆粕具有烤豆香味,不应有腐败、霉坏或焦化味、生豆腐味及豆腥味(新生产的豆粕有豆腥味)。而掺入了杂物的豆粕闻之稍有豆香味,掺杂量大的则无豆香味。加热严重过度时有焦糊味;加热不足的含在口中则有生大豆的腥味。

10、方法4:凭经验,安全水分内的豆粕用手抓时散落性好,水分过高的豆粕用手抓则感觉发滞。

11、方法1:闻,新鲜的麸皮有淡淡的麦香味,反之,则没有,甚至有臭味;

12、方法2:摸(抓),水分干的麸皮,用手抓紧松开,麸皮立即就会散开,散开慢的,说明水分大;

13、方法3:仔细看,有特别白特别细的白粉,说明掺有滑石粉;皮发绿黄的说明有稻糠的加入。

饲料底部有些发霉了,上面大部分没发霉,气味变了,还能喂鸡吗

処理方法1.稀释法:这是目前大多数饲料厂家采用的一种方法。将已发霉饲料与没有发霉的饲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再加工。此法虽可解决暂时的问题,但经本法处理的饲料有效保质期短,不能较长时间地贮存,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用完,否则将会造成更大的浪费。另外,饲料再加工的过程,同时也是对饲料营养物质再破坏的过程,必定使饲料中部分营养物质遭到一定程度的损失。 2.挑除法:这是粮食及霉变饲料去除方法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可直接将发霉的颗粒从原料或饲料中单独挑出。严格地说,这种方法也只是减毒的一种方法,并不能完全去除毒素及霉菌,只能将部分霉变明显的颗粒去除,对那些感染不明显、尚未形成结块的饲料将很难剔除。而且该方法也只适合颗粒物料、块状青贮料及秸秆等体积较大的霉变饲料的去毒。同时因该法完全依赖人的感观评定,故主观性强、去毒率低,费时费力而且浪费饲料。 3.水洗法:适用于籽实饲料的去毒处理。分两种形式,一是将霉变颗粒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后静置、浸泡一段时间后,用抹布擦拭颗粒,捞出放在通风处晾干。这种处理方法能有效地去除原料颗粒表面的菌体和部分毒素。但对于生长在颗粒内(如胚部)的霉菌及毒素却无法去除。第二种方法是先将霉变原料磨成一定体积的颗粒,加3倍~4倍清水,搅拌、静置,30分钟换水一次,连续换水2次~3次,这样就可滤去浮在水面上的有毒成分或菌体代谢物。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去毒效果好,但费水费力,不适于大量发霉饲料的去毒。而且经处理后的饲料必须在短时间内晾干或把水分降到一定程度,否则会引起第二次霉变。 4.暴晒法:这是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即将霉变饲料置于阳光下晒制,经过一段时间后放通风干燥处放置保存。可见光产生大量的热量,蒸发饲料中的水分,破坏霉菌赖以生存的潮湿环境;紫外线可以破坏蛋白质合成体系,从而使霉菌及孢子失去繁殖能力和产毒能力。该法有较好的去除霉菌孢子及其毒素的效果。但强烈的太阳光线也会对饲料中的营养物质有破坏作用;另外,无法除去霉菌体产生的菌丝体。 经该法处理的饲料并不能消除霉变气味,影响适口性。 5.浸泡法:本法适用于玉米等籽实类大颗粒霉变饲料的处理。方法是:用石灰配成0.8%~1.2%的石灰水,将霉变饲料磨成2毫米~5毫米的颗粒,按2:1的比例混合,搅拌15分钟,静置3个小时,将水倒出,再用清水冲洗1次~2次,晾干即可。此法除毒率高,但费水费工,不适于大量霉变饲料的处理。 6.浸提法本法是用碳酸氢钠、盐水、氯化钙等浸提毒法的一种处理方法,对去除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有较好效果。 7.氨水法:将氨水拌入霉变饲料中混匀,置于密闭容器内,在室内放置3天~7天,即可达到去毒目的。这种处理方法操作简单、去毒率高,但氨水的用量大,同时处理后的氨气挥发可造成环境污染。另一种氨水去毒法为:将拌有氨水的饲料(加少量氨水)在高温下放置。这样氨水在高温下挥发产生具有粘性的氨气分子可以对毒素产生粘附作用,从而达到去毒效果。这种处理方法对氨水的用量较少,而且去毒效果较好。 8.蒸煮法:属碱处理法。将霉变饲料与苏打或石灰共煮。目的是使霉变颗粒破裂,有利于碱性分子进入,以达到深部去毒的效果。此法虽去毒效果好,但费工,也不适合大量霉变饲料的去毒。 9.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剂与有毒物质结合,从而使霉菌失去毒性的一种方法,具有经济、方便、处理量大、效果好等优点。常用的吸附剂有膨润土、沸石、硅藻土等,也可用苜蓿草粉、活性炭、玉米次粉等作吸附剂。

饲料发霉的原因与判断

1、饲料水分较高,但不一定超企标,但引起饲料整袋发霉,如果是水分未超标时的整袋发霉可考虑防霉剂是否添加够量,或者是否存在质量问题。

2、饲料冷却不均匀或者热料包装导致的饲料局部发霉;

3、饲料本身没有任何问题,但包装材料差,特别是包装内膜在搬动过程中破裂后易吸潮引起饲料在破裂处发霉;

4、对开封后没有及时使用,在潮湿环境中吸潮发霉,属保管不周引起。

5、饲料在存贮过程中,难免受到霉菌毒素的侵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6、此种情况主要是由于空气湿度大,空气中水分转移到饲料封口处,导致封口部位水分偏高,若温度高,则于封口处饲料极易发霉。此类情况一般只见封口处有发霉现象,有霉块,成批发霉。

7、袋子边缘发霉主要是由饲料和环境温差过大引起,温差过大,袋子内饲料水分转移到袋子边缘而使局部水分偏高,从而引起边缘发霉。此类发霉一般在袋子边缘有霉块,堆垛底层和中间包装多见。

8、此类发霉一般是在正常存放条件下,饲料水分高,或存放时间长引起。成批饲料发霉。

9、可能是饲料加工过程中设备上脱落的霉块。此种情况一般是个别包装发生,不会成批发霉。

鸡饲料发霉了是绿色的吗

1、鸡饲料如果发霉了,不一定是绿色的,霉菌的颜色和种类有很多种,可能是绿色、黑色、白色、灰色等等。 不能单纯地以颜色来确定饲料是否发霉,而应该综合考虑饲料的气味、质地等方面。

2、如果饲料外表出现了绿色霉斑,通常意味着饲料已经严重受损,里面可能存在大量的霉菌毒素,不能再用于喂养家禽,否则会对禽类健康造成威胁,甚至导致中毒或死亡。

3、 若发现鸡饲料表面或内部有任何异常,最好不要冒险使用,及时更换新饲料,以确保家禽的健康和生长发育。同时也要注意存放饲料的环境和条件,防止饲料霉变和受潮。

怎么判断饲料有没有发霉

1、通过看、摸、闻、尝等几种简易感官可以判定方法鉴别饲料是否霉变。

2、方法1:发霉后的玉米表现玉米皮特别容易分离;

3、方法2:观察胚芽,玉米胚芽内部有较大的黑色或深灰色区域为发霉的玉米,在底部有一小点黑色为优质的玉米;

4、方法3:口感上,好玉米越吃越甜,霉玉米放在口中咀嚼味道是很苦的;

5、方法4:饱满度上,霉玉米比重低,籽粒不饱满,取一把放在水中有漂浮颗粒。

6、豆粕的毒素污染程度完全取决于豆粕中豆皮的含量,因为豆皮是霉菌毒素最浓缩的地方,豆皮含量越高,豆粕的霉菌毒素含量也越高。

7、方法1:看形状,优质纯豆粕呈不规则碎片或粉状,偶有少量结块。掺入了沸石粉、玉米等杂质后颜色浅淡,色泽不一,结块多,可见白色粉末状物。另外,若豆壳太多,则品质较差。

8、方法2:观色泽,优质豆粕为淡黄褐色至淡褐色,色泽一致。如果色泽发白多为尿毒酶过高,如果色泽发红则尿毒酶偏低。淡黄色豆粕是因为加热不足,暗褐色或深黄色豆粕是因为过度加热所致,品质均较差。

9、方法3:闻味道,优质豆粕具有烤豆香味,不应有腐败、霉坏或焦化味、生豆腐味及豆腥味(新生产的豆粕有豆腥味)。而掺入了杂物的豆粕闻之稍有豆香味,掺杂量大的则无豆香味。加热严重过度时有焦糊味;加热不足的含在口中则有生大豆的腥味。

10、方法4:凭经验,安全水分内的豆粕用手抓时散落性好,水分过高的豆粕用手抓则感觉发滞。

11、方法1:闻,新鲜的麸皮有淡淡的麦香味,反之,则没有,甚至有臭味;

12、方法2:摸(抓),水分干的麸皮,用手抓紧松开,麸皮立即就会散开,散开慢的,说明水分大;

13、方法3:仔细看,有特别白特别细的白粉,说明掺有滑石粉;皮发绿黄的说明有稻糠的加入。

那么以上就是关于如何判断饲料有没有发霉的相关内容啦,以上内容作为参考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小伙伴,如果还有更多想要了解的内容可以关注本平台继续浏览。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haosiliao.com/wenda/6148.html

标签: 发霉,饲料
Copyright ©2019-2024 好饲料网https://www.haosiliao.com/ 网站地图 豫ICP备20240871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