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饲料原料生虫怎么处理,以及饲料中有活虫如何处理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1、1.科学使用脱霉剂,适度使用防霉剂。主要针对轻微霉变的原料,采用原料与脱霉剂逐级混匀的办法,使脱霉剂与原料充分混匀,然后作为原料使用。脱霉剂在脱霉的同时也有吸附部分营养物质的作用,不要与维生素等微量成分直接混用。 科学使用和掌握一定的技巧十分重要,一味地加大剂量只会适得其反。对于有一定储存期的饲料则需要适度使用防霉剂,推荐使用双乙酸钠、乳酸、丙酸等防霉剂。
2、2.通风晾晒,去表霉。霉菌有很多种,在表皮的霉变量不大的情况下可以采用通风晾晒法,以去掉表皮附着的霉菌体。最典型的是玉米黄曲霉,在晒场进行晾晒后初筛,使表皮霉菌脱落,然后再依据霉变的情况决定使用方法,轻微者可采用第一种方法,中度或严重霉变者则推荐使用下一种方法。
3、3.稀释法。中高度霉变原料不应再用作动物饲料,但我国不合格的霉变饲料比重较大,且价值不菲,丢弃不太现实。此时建议采用稀释法,即用好的原料与其混合使用,比例依情况而定,事前必须用第一种和第二种方法进行处理。
4、4.水洗法。对于玉米而言可采用此法,玉米粉碎后,采用水洗的方法,洗去霉菌及其毒素,同时去掉浮在表面的胚芽,可以较好地去除霉菌毒素。但此法操作难度较大,量少可以用,处理后的玉米要及时使用,不便存储。
5、5.改变用途。在批量大时可用,一是完全改变,用于工业发酵等,收回大部分成本。二是改变饲喂对象,这是退而求其次的做法。比如由猪用改成普通水产用,但要先进行第1~3种方法处理,否则效果很差。
6、6.微生态缓解法。霉变饲料对于有一定储存期的用户来说有继续霉变恶化的风险,会引起拉稀、中毒等问题。因此推荐大家使用微生态制剂来缓解损害,它对霉菌具有竞争抑制性作用,其产生的复合酶还有一定的解毒功能。
解决小虫的方法:定量喂养并及时清除剩余饲料残渣,地鳖虫的尸体、卵鞘空壳等是螨类孳生的场所或寄生物,并严格控制夏季和梅雨季节的温度和湿度,以除螨害。
地鳖虫的养殖分为小规模和大规模两种,小规模养殖常采用缸养,大规模养殖有池养和养殖台。
1、缸养:选择内壁较滑,地鳖虫不易爬出,口径50cm以上,深60~80cm的缸作养殖用。用清水洗干净,放在太阳下暴晒进行消毒,然后放在室内适当位置。罐底先铺入5~6cm的干净的小石子,上再铺7~10cm厚的湿土,整平压实,在缸中央插入一段口径为3cm的竹筒,作为灌水调节土壤湿度用。湿土上面再铺一层2.5~3cm厚的养殖土,并在周围洒上石灰,防止天敌进入罐内危害地鳖虫。
2、池养:池养是在室内建池养殖。养殖室宜选择在地势高、地下水位低、坐北向南、背风向阳,且较偏僻安静处。面积大小应按养殖量而定,高3m左右,顶部盖瓦或水泥预制板,四面开有通风窗,前面开门,并安上纱窗纱门。养殖室建好后,可在室内建养殖池,池的大小可根据养殖量和养殖室的面积大小而定,一般是沿着四壁建池,中间留有50cm人行道。池深100cm,50cm建于地下,50cm露出土面,底层和四壁用砖砌,用水泥抹平。池顶除留出投喂饲料处安装活动木板外,其余用水泥板盖严,不留有任何空隙,但要留有通气孔,盖上铁纱罩。养殖室面积大,可把池建成数格,每隔1~2平方米。然后,在池底按罐养法铺放石子,湿土和饲养土即可放养。
3、养殖台:是一种多层立体养殖池。在室内靠墙的一面建造起多层的台式养殖池,以墙壁为后墙,两边用砖砌高200cm左右,每层高25cm,宽33cm,用水泥板隔开,可砌8层,然后每层再分成数小格,每小格前面用木板做成能开关并能通气的活动门,然后在每个小格内铺放养殖土,便可进行养殖。养殖土
养殖土又叫饲养土、窝土,是地鳖虫养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养殖土是地鳖虫潜伏栖息的场所,在一天之中,大约有一半时间生活在养殖土内,所以养殖土直接影响到其成活和生长发育。养殖土宜选择土质疏松,通气性好,富含有机质的菜园土、草皮灰、干牛粪混合拌均匀后用。养殖土事先必须经过处理。
处理方法:把选好的养殖土在太阳下摊薄暴晒,然后用筛筛过,除去杂质和大的土块,筛出的土粒以米粒至绿豆大小为适宜;或用生石灰1份、硫磺2份,加水4份入锅内拌,后煮沸50~80分钟,然后用纱布过滤后,取其液汁与养殖土拌湿均匀后,再摊簿在太阳下晒干,经上述处理,可以消灭养殖土中的各种病菌和螨类。 忌用刚施过氮肥和喷过农药的土壤,以免造成地鳖虫中毒而影响生长。
地鳖虫虽是杂食性昆虫,饲料来源广种类多。 为了促进其生长发育,获得高的产量,在养殖过程中,要讲究饲料的科学配制和合理投喂。其饲料分为:
1、精饲料:通常是麦麸、米糠、玉米粉、花生麸、豆饼、干豆腐渣。这类饲料含有丰富的淀粉、维生素及其它营养成分在投喂时宜经炒香炒熟,并经高压消毒,从而增加地鳖虫食欲。
2、青饲料:为植物的叶片、花朵和果实,通常有:白菜叶、芥菜叶、莴苣菜叶、苋菜叶、桑叶、南瓜花、丝瓜花、水瓜花、西瓜花、黄瓜皮、甜瓜皮、香瓜皮及其内瓤。投喂青饲料要保持新鲜、干净,绝不能用刚喷过农药的青饲料,防止中毒。青饲料是地鳖虫体内水份和维生素的主要来源。
3、动物饲料:这类饲料是人们吃剩下的猪、牛、鸡、鸭、鱼等下脚料及蚯蚓、蟋蟀、蝼蛄等。这类饲料是地鳖虫蛋白质、脂肪的主要来源。但这类饲料不能腐败变质,防止疾病传染。
4、精饲料的配方:I号,玉米粉100g,豆饼200g,骨粉100g,鱼粉100g,麦麸500g,干菜叶粉500g。加适量水拌均,用手抓成团,松手即散为适宜。这种饲料含水量高,不宜久放,宜随配随喂。II号,麦麸皮500g,奶粉450g、干面包酵母50g、琼脂25g、白糖3.5g,干菜粉100g,抗坏血酸5g。琼脂用水煮后冷却至40℃时,加入麦麸、奶粉、酵母、白糖、干菜叶粉,最后加入抗坏血酸拌均。将要凝固时制成块状,50~55℃温度烘干,投喂时再压成豆粒大小。Ⅲ号,水125毫升,琼脂3.5g,维生素2.7g,葡萄糖5.5g,啤酒酵母22g,酪素5.5g,胆石醇0.2g,玉米粉3.6g。将上述原料倒入三角瓶中,经高压消毒杀菌25分钟后,用棉团塞口,使用时将配好的饲料置培养皿中,放入饮料盆中,供1~2龄幼虫食用,以促进幼虫的生长,待其吃完再换新的饲料。
1、选用良种,作种放养的地鳖虫成虫、若虫或卵鞘必须是适宜当地生活生长的优良品种。优良虫种的标准:一是雌性种虫个体大、体长、呈椭圆形、腹部饱满、棕褐色、有光泽、食量大、活动能力强、产卵率高。二是若虫虫种健壮,活泼,体形大,色泽鲜,具有光泽。三是卵鞘呈豆荚形,红褐色,带光泽,卵粒饱满,在灯光下观察,清晰可见鞘内的卵粒。选出作种的成虫、若虫和卵,在入缸池、台前要经过消毒处理。处理方法有两种:一是采取隔离饲养,将虫种放入养殖盒内先单独养殖7~10天,通过观察,若无死亡、厌食、打斗、触角及翅下垂散开、体色变暗失去光泽的现象,排出的粪便呈颗粒状,不粘不稀,别无病状,可放入池、缸、台内养殖。二是用药物进行消毒,通常用1~2%福尔马林溶液喷洒虫体,5小时后再用清水喷洒洗去药液。卵鞘则浸入福尔马林溶液2分钟后洗去药液,但将要孵化的卵鞘不宜用福尔马林消毒。注意用的浓度不宜过高,以杀死附在虫体和卵鞘的病菌和螨类为宜。如查发观虫体上感染有病菌或蟥类、线虫寄生,应立即淘汰,以免传播和蔓延。 2、适当的养殖密度,地鳖虫是一种喜欢群居的昆虫,养殖时应用适当的密度,不是密度越高越好,否则因饲料不足和其它方面的原因,造成相互之间残食。而过于稀疏,则养殖占用面积大,产量低, 需有一定适当养殖密度,才能获得高产。从便于管理出发及按照不同的虫龄,每平方米池、台的养殖密度:1~3龄若虫7~8万只(重量为450~500g),4~7龄若虫25000~35000只(重量为2250g左右),8~9龄若虫9000~18000只(2500g),10龄以上若虫2700~4500只(重量2500g),成虫1800~2250只(重4500g)。
1、一经发现饲料有生虫或结块、发霉现象,就不再使用,马上反馈给经销商,要求更换处理。一般的养殖户只要稍有懂得养殖技术,在发现饲料生虫或结块、发霉后都会停止使用。
2、如果有的时候,使用后才发现有饲料生虫、结块、发霉现象,也不用恐慌。如果投喂的饲料有虫或结块,但饲料没有发霉,基本上对对养殖没有什么影响;如果是投喂了发霉饲料,可能会引起对肠道炎或摄食量减少。
3、打给饲料厂技术服务人员或经销商,征求处理意见。
不注意投喂了发霉饲料后的处理方法:
1、使用有机酸解毒灵等解毒降解药品进行解毒(使用量是治疗量1.5-2倍),同时,拌喂五黄精华(中草药制剂)+大蒜素等,连续拌喂2天,每天2餐。
2、拌喂乳酸菌+活性酵母,连续拌喂3-5天,每天1-2餐,进一步保健修复肠道,增强免疫力。
通过前文的阐述,您对"饲料原料生虫怎么处理"应该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如果您希望获得更详细、更全面的相关内容,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