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猪热的时候会有什么反应"的问题,很多人都想要知道答案。别着急,在下面的文章中,小编为大家准备了详细的分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猪热应激是指处于高温环境中的动物机体对热环境所做的非特异性生理反应的总和。在养猪的过程中要仔细的观察,如果出现了猪热应激症状要及时的救治。那么猪热应激症状是什么呢?
轻者出现腹喘,呼吸困难,体温升高,皮肤潮红,严重者中暑死亡,尤其是在夏季,温度过高,过于肥胖,及个别品种会出现应激,采食量下降,从而影响猪的生产性能,生长发育及速度,严重影响猪场的经济效益。其影响表现为:
1.种猪应激:母猪表现为卵巢机能减退,受胎率下降,受精卵着床失败导致的返情率提高,妊娠后期因自身氧的维持消耗供应不足,导致胎儿死亡,仔猪出生活力低,死胎数增加、窝重减少,甚至流产,死产等;公猪性欲减弱,精液品质降低。对于公猪,高温使无性欲的猪所占比例高于常温季节,且公猪射精量减少,更易引起热应激性猝死现象的发生;哺乳母猪食欲下降,造成采食量下降,导致哺乳母猪泌乳量下降和品质下降,最终分泌体内脂肪转化的脂肪乳,引起仔猪拉稀和生长缓慢,影响仔猪成活率和断奶重。
2.生长猪群:热应激引起的减少采食量,来减少体热产生来调节体温平衡,引起机体性疾病,造成饲料消耗提高,生长速度减慢,饲料转化率降低,生产成本加大,从而影响了猪的增重和对外界的抵抗能力。
1、减少猪群的热辐射,猪场应选择在靠近水源或树林的修建,猪舍上方覆盖防晒网,猪舍前面种上藤蔓,猪舍外墙涂抹上石灰,增强阳光的直射。
2、猪舍做好通风透气,保障猪舍的窗户全开,空气流通的快,有助于猪的散热。可以在猪舍安装大功率电扇,加快空气的流通。
3、猪舍做好降温措施,经常用水冲洒地面,但是要及时扫除积水和污水,有条件的话可在猪舍安装喷雾装置,增加空气的湿度,利于增发汽化吸热的原理进行降温。
4、提供充足的洁净饮水,由于高温猪的饮水量会增多,充足的饮水有助于猪只散热;另外,可以选择在水中添加中药,防止猪热应激。
在夏季来临的时候,及时做好猪场降温措施,能有效的降低猪热应激的发病率,猪场没有热应激,生产产能自然就上去了。
病猪持续高热,体温41℃-42℃,个别病例达43℃。有不同程度的皮肤潮红,指压褪色,精神委顿,食欲减退或废绝,有少量饮水。小便少而赤黄,大便球状,嗜睡。体表淋巴结有不同程度的肿胀,部分病猪呼吸急促,可视黏膜潮红。随着病程的延长,耳、颈下部、腹部、四肢、尾部皮肤发紫,压之不褪色,个别病猪体表皮肤由苍白逐渐变成黄染,饮食欲废绝,大部分病程在20天左右,最终因衰竭而死亡。发病猪只主要是保育猪、育肥猪、母猪,死亡率分别为30%-50%、20%-40%、10%,以散养户和中小型猪场多发。刚开始一头发病,3-4天多个甚至波及全群。一般病期较长,多在5-7天以上。
二、治疗“猪高热病”应遵循的原则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因该病病期较长,前期3-5天要多用药,后期5-7天要少用药,疗程足够,一般不低于5天,防止复发。因其是混合感染,病原体种类不全相同,临床表现不一,应分症型施药。
药物可选用能刺活免疫细胞再生系统的产品,**限度地消除免疫抑制因素,着重整体提高机体自身抗病能力,来战胜病魔。此病实际上是猪的一种耐过病。药物治疗与饲养管理相结合。少喂食、多喝水,喂些易消化的青绿饲料。饮水中添加葡萄糖和电解多维,尤其补充VB1、VB12、VC、VE、VA等。后期管理重点是调理胃肠,促进食欲。
肌注干扰素或免疫球蛋白或细胞介导素,一天一次,连用2-3次。退烧药选用柴胡、双氯芬酸钠。抗病毒可选用板蓝根、双黄连、金丝桃素、黄芪多糖。抗菌药物可用头孢噻呋钠、林可霉素、阿莫西林、磺胺间甲氧。用黄芪多糖注射液稀释头孢噻呋钠,每天肌注1-2次,效果不错。用于怀孕母猪也较为安全。
除使用细胞因子产品外,抗病毒用板蓝根、双黄连、金丝桃素。抗菌药物:氟苯尼考+强力霉素,泰乐菌素+强力霉素,阿奇霉素+氧氟沙星。一天一次肌注,连用3-4天。
上午,穿心莲+磺胺间甲氧或白头翁+粘杆菌素。下午,黄芪多糖+阿莫西林,每天各肌注一次,连用3-5天。
抗病毒用鱼腥草、双黄连。抗菌药物用头孢噻呋钠、林可霉素、阿莫西林。前3天每天肌注2次,以后改为一天一次。
抗病毒用黄芪、灵芝、香菇多糖,能增强自身抵抗力。抗菌药物选用不影响食欲,对肾功能影响较小,安全性能良好的药物。如头孢类、氟喹诺酮类等。
有人只注重退热,热一退,猪就有精神,食欲就好,表面康复。其实微热有利于抗体的形成,不利于病原体的繁殖,对猪是有利的,一味追求退热,体温下降过快,血压变化急剧,易引起猪只应激死亡。且热反复发作一次,病情加重一次。
早期使用过多退热药,后期猪死亡比例愈大。使用老一套治疗方案安乃近+地米+青霉素。青霉素在治疗高热病中效果不理想,尽可能不用。地米在高热抗感染中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但剂量过大或多次应用,具有免疫抑制作用,能掩盖病情。
滥用抗生素会出现猪虽不发热,但精神沉郁,食欲废绝,病情恶化的现象。其实临床上有些猪死亡,并不是疫病导致的,而是治疗过程中药物中毒或药源性肾炎引起的。尤其在颈部肌注药量过大或次数较多,造成颈部两侧肌肉肿硬,药物难以吸收,猪体不适,导致病情恶化。因为该病是混合感染,且病程较长,需综合治疗。使用磺胺类或四环素类药物时间过长,能引起猪药物性食欲减退,很多养殖户认为猪不吃食,就意味着病情加重。使用这些药物时,应同时使用安胆或胃复安等药物。
猪在热死之前可能会出现以下反应:
1.呼吸急促:猪的呼吸可能会变得急促,比平时更加频繁和浅。
2.心跳加快:猪的心跳也可能加快,这可能是由于应激或体温升高引起的。
3.体温升高:猪的体温可能会升高,可以通过触摸猪的身体感觉到。
4.血液变化:在某些情况下,猪的血液可能会变成黑色且稀薄,这可能是由于中暑或坏血病引起的。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反应不一定意味着猪即将死亡,但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降低温度和缓解应激,可能会导致猪的死亡。 在发现这些症状时,应该尽快采取措施降低猪舍温度,提供充足的水源和阴凉处,以帮助猪缓解热应激。
临床症状通常表现为:一般感染后5~7天开始发病,发病猪群多为13~25周龄的生长育猪,发病猪群表现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严重个体食欲废绝。发病初期个别猪只发烧,随后迅速蔓延至大部分猪群;病猪体温升高至39.5~41.5℃,个别病猪出现突然死亡;患猪呼吸困难,出现结膜炎症状;多数病猪出现便秘,粪便秘结,呈球状,个别猪有腹泻现象,尿量少而黄、混浊;多数严重的病猪耳后耳缘发绀、腹下和四肢等多处皮肤有斑块,呈紫红色;患猪迅速消瘦,病程稍长的病猪全身苍白,出现贫血现象,被毛粗乱,有的则全身黄染;患猪使用退热药物后症状有所缓解、但停药后多数复发;有的猪场甚至高达50%以上。保育猪、小猪和母猪群也有少数高热发病经过,但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生长猪低很多,且症状也有所差异。
发病特点:1.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季节,病程长,一般在5~20天左右,病死率高。
2.猪场对防疫工作不重视、技术人员保健观念差,没有严格封闭猪场、没有对猪群进行系统的保健的猪场发病严重。
3.发病猪的体重一般在20~80kg,发病率最高,也有断奶后的仔猪发病。
4.药物治疗效果不太理想,乱用药的猪场死亡率更高。
我家也是养猪的,治疗的话就用高热金针(八联免疫球蛋白),香港龙达的产品,血清抗体治疗高热病效果还是不错滴
OK,关于猪热的时候会有什么反应和猪热死是什么样的反应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