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母猪生完小猪喂多少斤料"这个问题,你是否也想了解更多呢?别等了,通过本文内容,你将对此有更全面的了解。赶快跟随小编一起深入了解吧。
每日饲料喂量一般来说,猪只每天采食干物质量(不含水份)约占体重的5%;采食风干料(约含水12~14%)约占体重的6%.;采食青饲料,每天可占到体重的20~30%,(可按25%计算)。
猪一天吃多少饲料一、乳猪耗料量
方法1. 3周龄前主要吃奶,10日龄开始补料大约平均每天吃料25克,;3~5周龄平均每天喂200g;35~60日龄平均每天800g,从12~60日龄共耗料23公斤左右。体重可达13公斤左右。
方法2. 10~20日龄期耗料少;共0.25kg。21~30日龄期耗料1.75kg。31~40日龄期耗料4.25kg。41~50日龄期耗料7.0kg。51~60日龄期耗料10kg。即10~60日龄期耗料23kg,青料12kg.
猪一天吃多少饲料二、仔猪:从13kg体重到40kg时,每公斤增重耗料按2.0kg料算(看自已喂料多少决定),共耗料54.0kg.
乳仔猪二项合计用料23+54=77kg./只左右。
猪一天吃多少饲料三、待配母猪:2kg/天。
猪一天吃多少饲料四、妊娠母猪:每日可喂1.8~2.7kg;最后1—2周可增加1~1.5kg;或妊娠前期母猪:2kg/天;妊娠后期母猪:2.5kg/天;
猪一天吃多少饲料五、哺乳母猪:4.5kg/天。
猪一天吃多少饲料六、瘦肉型生长猪:
1—5kg重:每日每头采食风干料(含水分10—12%左右)0.2kg;
5—10kg重:每日每头采食风干料(含水分10—12%左右)0.46kg;
10—20kg重:每日每头采食风干料(含水分10—12%左右)0.91kg;
20—60kg重:每日每头采食风干料(含水分10—12%左右)1.69kg;
60---90kg重:每日每头采食风干料(含水分10—12%左右)2.71kg;
猪一天吃多少饲料七、肉脂型生长肥育猪:
20—35kg重:每日每头采食风干料(含水分10—12%左右)1.52kg;
35-60kg重:每日每头采食风干料(含水分10—12%左右)2.2kg;
60—90kg重:每日每头采食风干料(含水分10—12%左右)2.83kg;
猪一天吃多少饲料八、成年种公猪:3kg/天。
以上数据仅供参考,实际饲喂时需根据情况进行。
1、在一般情况下,100~150斤的猪大概是105天至130天左右。
这段时间猪的采食量并不是固定不变的,100斤(105天)的时候,每天每头猪建议供料2100克。然后每过5~6天(猪每增重约10斤),日投喂量就增加100克。当然这些数据都是比较理想化的实验统计数据,实际操作上以猪半小时内吃完为宜。
小猪(60斤以下)按体重的5%给料;中猪(60~120斤)按4%给料;大猪按3%给料。
也就是说50斤重的小猪,一天的喂量是(50斤×5%)2.5斤左右,100斤重的中猪一天的喂量是(100斤×4%)4斤左右。猪食量的大小和品种、饲料蛋白的多少都有关。
母猪喂料的多少根据母猪所处阶段来定
1.母猪配种当天立即降低饲喂量至1.6-1.8公斤/天,转喂怀孕母猪料(粗蛋白含量14%)。
母猪获得的营养总是优先供应给发育中的胚胎,而胚胎的需要量又很小,在通常情况下,妊娠期的营养水平不太可能影响窝产仔数。
2.配后40-60天,喂怀孕母猪料2.0公斤/天。
3.配后60-90天,喂怀孕母猪料2.0-2.5公斤/天。
母猪怀孕35-90天阶段是生长、机体储备、体况调整恢复时期,对过肥或过瘦的母猪适当地进行减料或加料,使怀孕母猪在分娩前达到良好状态,各胎次母猪分娩时的P2背膘厚都应为18-19毫米。
4.怀孕90天—喂哺乳母猪料2.5-3.0公斤/天。(日粮粗蛋白含量16%)
①此阶段是胎儿的快速生长和乳腺生长期,建议无论小母猪还是母猪,应采食9500千卡消化能/天。
②产前母猪喂料过多会使母猪产后食欲降低,采食量减少,影响母猪泌乳量。
③通过产前母猪增加饲喂量提高仔猪出生体重的做法成本不合算。
5.哺乳母猪—饲喂量以3Kg+330g×带仔数/头母猪计算。少喂多餐或自由采食的饲喂方法。
①哺乳期间母猪要尽量增加饲喂次数,如分4-6餐饲喂。夏天早晚多喂,中午少喂。
②哺乳期母猪掉膘过多会影响断奶后发情正常和下一胎产仔数。带仔多和瘦弱母猪尽量多喂。
③夏天由于母猪食料减少,要注意调整饲料营养。
④注意清理食槽剩料,防止母猪食用霉变饲料。
6.哺乳母猪—饲喂量以3Kg+330g×带仔数/头母猪计算。少喂多餐或自由采食的饲喂方法。
①哺乳期间母猪要尽量增加饲喂次数,如分4-6餐饲喂。夏天早晚多喂,中午少喂。
②哺乳期母猪掉膘过多会影响断奶后发情正常和下一胎产仔数。带仔多和瘦弱母猪尽量多喂。
③夏天由于母猪食料减少,要注意调整饲料营养。
④注意清理食槽剩料,防止母猪食用霉变饲料。
7.断奶母猪—母猪断奶当天减低喂料量至3.0-3.5公斤/天,喂哺乳母猪料。
1、根据市场需求,结合饲养管理水平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母猪品种。如育肥猪拟运往大中城市销售,或与大型屠宰加工企业合作,对屠宰率和胴体瘦肉率要求高,就要选瘦肉率较高的引进品种杂交母猪,如长大二元母猪或者大长二元母猪,也可饲养培育品种母猪;如果对瘦肉率要求不高,可以选择地方品种与引进品种的杂交母猪。养猪技术缺乏、经验少的养殖户,宜选择适应性好,抗病抗逆性能强且生长育肥性能较高的培育猪种及其配套杂交组合。具备一定生猪养殖经验,有技术积累的专业化养殖户,建议选择长大或大长杂交母猪。
2、了解不同品种猪的繁殖性能特点进行选择。相比而言,地方品种和培育品种繁殖性能优势较引进品种明显。地方猪种性成熟早,排卵数多、产仔多,乳头数多、泌乳力强,发情症状明显,繁殖力高。引进品种猪发情症状不明显,配种时间不易掌握,因不发情、屡配不孕、产仔少或头胎猪断奶后不发情等原因引起的淘汰率高,泌乳力、护仔性等方面不如国内地方猪种,但其生产性能高。
3、注重后备母猪的个体选择。后备母猪适宜选择4-5月龄,体重50-75公斤的个体。此阶段的猪生长发育、体型外貌、生殖器官及乳头状况等基本定型,易于外观选择。选择后备母猪的主要外貌特征要求是:品种特征明显(毛色、头型、耳型等),体形良好、面目清秀、头颈较轻、体格健壮、背线平直;乳头排列均匀整齐,有一定间距,没有瞎乳头、副乳头,有效乳头6对以上;生殖器官发育良好,外阴较大且下垂;肢蹄结实,无明显跛行和蹄裂。
还要特别注意所选母猪的健康状况。最好对已选好的母猪进行血样采集,送具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后,再根据结果进行取舍。一般应从防疫制度完善且执行严格的种猪场引进种猪,种猪来源于非疫区。
1、初乳富含免疫球蛋白,自然生长因子等,吃初乳能增加仔猪的抵抗力,免疫力等,是仔猪健康生长的重要因素。刚出生的猪仔吃初乳是非常关键.初乳里面是哺乳动物体内加工好的繁育生命必备特有的丰富的营养物质,小猪吃了这些初乳极大地提高它的免疫力。为以后生长打好基础。
2、刚下的小猪要第一时间开奶,就是让小猪吃到母猪的奶,而且一定要每一个小猪都吃到,有太弱的,不会吃的,要人工帮助它吃上奶,这样才能保证小猪的成活率。一个星期要开料,它会吃奶,吧母猪得食料份量给足,给加点精料保证足够的奶水。看见猪仔跟着母猪进食了再给猪仔添加猪仔用得饲料。附近有卖食料得会告诉你用什么样的料用什么样的药。
3、刚生下的小猪吃母乳就可以了,如果母乳不足,可以熬小米米汤补充,但也要在两三天后,十多天后,可以把玉米粒煮熟,凉冷后撒在地面让小猪啃食。对小猪生长效果不错,还成本不大。刚生下来喂几天牛奶就可以了,然后就可以喂猪饲料和麦夫了,动物生下来没人精贵,随便喂喂就能成活了,动物而且长的又快,根本不用担心喂不活。
4、跟人差不多一样,因为乳汁里面还有很多小猪崽生长所必须的营养成分,是人工合成所不能替代的!特别是微量元素的汲取!就像小孩子喂奶粉和母乳喂养是有很大区别的,特别是母猪生产后由于体况消耗比较大。往往产后几小时适当喂些许温麸皮水,而后循序渐进增加哺乳母猪料饲喂量并搭配适量奶粉,尽最大努力增加母猪泌乳量及恢复体况。猪仔,有专用的猪仔奶粉卖,就那个兽医店应该有,但是在喂养的时候需要注意,你不注意的话,很容易导致猪仔拉稀。
1、猪作为哺乳动物,它的繁育方式同其他哺乳动物一样都是胎生的。母猪一次大概能生产小猪十五头左右,但这个数字不是固定一成不变的,会根据母猪的年龄、胎次和配种技术、母猪品种等因素而产生一些变化。如果想要母猪高产的话,在选取品种搞得时候,就要选择高产母猪的后代进行培养,并在配种的时候为其准备好已经有过高产记录的公猪猪种。
2、同时还需要在喂养的饲料方面做出一些改变,在喂食的时候要以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钙质的精料为主,饲料要高营养高热量保证母猪的营养供给,同时也要喂食一些青绿鲜饲料,让母猪能够获取足够的膳食纤维。
3、母猪在怀孕期间,要进行单圈饲养,以免母猪因为拥挤而流产,但是也要适当让其出圈运动,散步和适当的运动可以保证母猪的健康状态。并且,要在其即将临盆的时候准备好产房,对头胎生产的母猪要进行安抚,以免其咬伤小猪。
4、当然对于母猪来说,产仔远不止我们看上去的那么简单,母猪一个情期可以排出20多个受精卵,卵细胞受精成为受精卵后会在输卵管中停留2天时间,然后会随着输卵管液的流动进入子宫内,输卵管液不仅承担着“运输工具”的作用,还担负着营养胚胎的作用,因为储存在受精卵卵黄中的营养并不能满足胚胎发育的需求,受精卵要存活下来就必须从环境中汲取,为了满足胚胎的营养需求,输卵管液也会随着胚胎的发育而发生变化。
5、虽然母猪一次可以排出二十多个甚至三十个受精卵,但是从卵细胞形成到胚胎着床会有30%左右的胎儿折损,再加上妊娠中期和妊娠后期的死胎、木乃伊胎等,最后母猪一胎只能产出十几头仔猪。所以要想提高母猪的产仔数,减少受精卵到胚胎着床这段时间的死亡是其中的关键。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