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发现没?现在养猪圈流行一句话:"饲料不膨化,养猪像笑话"。就跟新手学摄影总搜"单反相机入门教程"似的,养殖新手现在最头疼的就是这个膨化工艺。今儿咱就掰扯清楚,这膨化处理到底是不是非做不可?
(这里得停顿下)说个真事。去年我表哥的猪场总遇上怪事——同样品种的乳猪,喂普通料的比喂膨化料的每天少长二两肉。三个月下来,这批猪少赚了万把块。这事儿让我彻底明白,饲料膨化真不是瞎折腾。
===
说白了就是把饲料塞进机器里,用高温高压"蒸桑拿"。温度得卡在125-145度这个区间,压力得达到15-40个大气压。听着像不像科幻片里的操作?但人家这技术能让饲料发生三大蜕变:
淀粉变性:普通饲料的淀粉像硬糖块,膨化后变成棉花糖
蛋白重构:原本蜷缩的蛋白质分子像被熨斗烫平了
灭菌处理:沙门氏菌这类坏东西直接被高温团灭
===
普通料VS膨化料效果对比(拿本子记!要考的):
指标 | 普通饲料 | 膨化饲料 |
---|---|---|
日增重 | 550-600g | 750-800g |
料肉比 | 1.8:1 | 1.5:1 |
腹泻率 | 25%-30% | 5%-8% |
出栏天数 | 180天 | 165天 |
===
(自问自答时间到)
问:听说膨化会破坏维生素?
答:这事儿得看工艺。好比煎牛排,大火快煎锁住肉汁,控温膨化只会损失5%-8%的维生素,但吸收率提升30%以上,怎么算都划算
===
见过有人为了省钱买二手膨化机,结果饲料膨化不均匀像夹生饭。说几个保命诀窍:
突然想起邻村张老板的骚操作——把膨化料和普通料掺着喂。结果猪群长得参差不齐,最后出栏时像参加了万国博览会。气得他直拍大腿:"这饲料还能混着来?跟炒菜放半生米有啥区别!"
要我说啊,现在养猪就像玩智能手机,老用直板机肯定干不过智能机。特别是刚入行的,与其在传统喂养上走弯路,不如直接上膨化料。看着每吨多花200块,实际省下的药费、时间成本和死亡率,三个月就能回本。这账,傻子都会算吧?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