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稍微正规点的饲料包装上都标着叶酸含量?就像炒菜必须放盐,现代养殖离了叶酸还真玩不转。去年我隔壁老王的养鸡场,因为用了过期的叶酸添加剂,3000只雏鸡半个月死了三分之一,血淋淋的教训告诉我们——这玩意儿真不是闹着玩的。
先说透本质:叶酸就是动物细胞的"复印机墨盒"。拿刚出生的小猪崽举例,没补够叶酸的仔猪,肠道绒毛发育就跟破渔网似的,吃再多饲料也吸收不了。我亲眼见过某猪场30日龄仔猪因为叶酸缺乏,腹泻率飙到60%,后来每吨饲料多加了200克叶酸,7天就控制住了。
现在养殖新手最容易犯的三大错误:
特别是第三点,去年夏天高温,我们场肉鸭采食量下降,技术员误判为叶酸过量反而减量,结果鸭群羽毛凌乱、增重停滞。后来检测发现,高温导致叶酸消耗量增加30%,这事儿就跟人夏天流汗多要补盐一个道理。
那问题来了:叶酸补多了会不会中毒?这事儿得看动物种类。牛羊这类反刍动物有四个胃能合成叶酸,过量反而影响瘤胃菌群。但水产动物就娇气多了,像加州鲈饲料里多0.5%叶酸,肝胆综合症发病率直接翻倍。不过肉鸡饲料多加0.3%叶酸,却能提升5%的胸肌率,你说神奇不?
说到具体操作,怎么判断叶酸是否加够量了?教你们个土办法:看动物粪便。叶酸充足的禽类,粪便应该是成型的深褐色,如果发绿发稀,八成是叶酸代谢出问题了。去年有个养鹅场,鹅粪稀得像芝麻糊,检测发现叶酸含量只有标准值的1/3,调整后两周就见效。
重点对比不同动物的需求差异:
这个表准不准?去年某饲料厂按这个标准调整配方后,蛋鸡产蛋率从82%提到89%,但肉牛日增重反而降了,后来发现是叶酸跟瘤胃素产生拮抗作用。所以具体操作还得看配伍,就跟中药配伍禁忌似的。
突然想到个关键点:叶酸稳定性差得很。普通叶酸在饲料加工过程中,高温制粒会损失40%以上。我们场以前用普通叶酸,后来换包膜型的,虽然贵了25%,但实际利用率提高了3倍。有个典型案例,某鱼饲料厂坚持用普通叶酸,结果检测发现有效成分只剩标签值的1/5,直接导致鱼苗畸形率爆表。
现在新型的微囊化叶酸能扛住85℃高温,但市面假货特别多。教你们个检测土方:取1克样品泡在40℃温水里,正品应该2小时才完全溶解,要是半小时就化光了,绝对是假货。
小编观点:现在搞养殖就像做化学实验,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见过太多人舍得花大价钱买设备,却在叶酸这种"小东西"上栽跟头。去年有个万头猪场,因为省了每吨饲料8块钱的叶酸成本,最后损失了60万的医药费,这账怎么算都血亏!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