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微生物饲料添加剂趋势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饲料添加剂种类有哪些 饲料添加剂的发展方向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行业上市公司:星湖科技(600866)、金达威(002626)、天康生物(002100)
本文核心数据:饲料添加剂产量、饲料添加剂产值
饲料添加剂是指在饲料生产加工、使用过程中添加的少量或微量物质,在饲料中用量很少但作用显著。饲料添加剂是现代饲料工业必然使用的原料,对强化基础饲料营养价值,提高动物生产性能,保证动物健康,节省饲料成本,改善畜产品品质等方面有明显的效果。目前市面上具体的添加剂种类有补充和平衡营养类添加剂、药物饲料添加剂、生理代谢调节剂类添加剂、增加食欲助消化类添加剂、饲料添加及保存剂类添加剂和其他类添加剂。
直接制备饲料添加剂产量占比较大
从细分品种来看,目前,我国饲料添加剂主要包括直接制备饲料添加剂以及生产混合型饲料添加剂两大类,其中直接制备饲料添加剂是我国饲料添加剂主要应用品种。2024年,我国直接制备饲料添加剂1296.4万吨,同比增长14.7%,占总添加剂产量的93%;生产混合型饲料添加剂94.4万吨,同比增长36.8%,占总添加剂产量的7%。
产量方面,我国饲料添加剂产量自2024年以来呈现稳步上升趋势。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饲料添加剂产量1390.8万吨,同比增长16%。
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4-2024年,我国饲料添加剂产品产值呈现波动上升态势。2024年,饲料添加剂产品总产值932.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2%。
短时间内饲料添加剂供应充足且价格稳定
未来,我国饲料饲料添加剂产量预计保持不断上升趋势,目前我国饲料添加剂供应较为充足;由于饲料添加剂产品同质化严重,生产企业议价能力较弱,综上,预计在短时间内,我国饲料添加剂供应充足且价格稳定。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饲料添加剂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一、抗生素饲料添加剂对动物生产性能的作用
抗生素作饲料添加剂具有促进和抑制肠道内微生物的生长和活性,抑制肠道微生物产生氨、酚类、芳香族化合物及胆酸的生物学转化等不利生产性能发挥的代谢产物。同时并可预防临床不明显的肠道炎症,保证肠壁良好的通透性,促进肠壁血液吸收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从而对促进生产性能的充分发挥有良好的作用。大量的试验与应用结果显示,单独使用黄霉素、盐霉素等抗生素饲料添加剂,可提高动物日增重2%--15%,提高饲料报酬1%--10%,提高胴体瘦肉率4.4%,眼肌面积扩大9.8%,母猪受胎率提高7%,窝产仔数增加0.4头,并对痢疾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如果采用下列措施,效果更加明显:
1、抗生素之间配合使用:许多试验结果证实,抗生素之间配合使用,由于扩大了抗菌谱范围,比单独使用某一品种抗生素效果更好。据报道,杆菌肽锌与多粘菌素以5:1的比例配合使用,提高增重和饲料利用率明显,作用效果均提高2—4倍。从仔猪日增重和腹泻率分析,添加土霉素+磺胺二甲基嘧啶+喹乙醇或土霉素+阿散酸+痢特灵均显著高于杆菌肽锌+痢特灵或金霉素+磺胺嘧啶组。从猪的生产性能及腹泻率情况分析,添加洛克沙胂+喹乙醇对断奶仔猪饲养效果较好。目前国内常用的配方是抗敌素与杆菌肽锌,金霉素与黄霉素。而诺必达与黄霉素配合是出口肉鸡生产的最理想配方。
2、抗生素与饲用微生物联合或配伍使用:部分饲用微生物饲料添加剂与抗生素联合使用,对促进动物的生产性能也比单独使用效果明显。在0—14日龄肉鸡饲料中添加金霉素,15—41日龄添加蜡样芽孢杆菌,全期生产性能比单独添加的效果好。用强力益生素与土霉素配伍试验也具有相似的效果。把抗生素carbox和酵母培养物配伍添加到仔猪料的研究结果也表明,两者配合使用对促进生产性能的发挥有良好作用,且仔猪增重随酵母培养物浓度的提高而增加。
3、抗菌剂与有机酸联合使用:抗菌剂与酸化剂联合使用,对促进动物,尤其是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也有良好作用。同时使用1.25%的柠檬酸和40mg/kg的泰乐菌素,仔猪日增重和饲料效率最高;酸化剂、高铜和抗菌剂配合使用对28日龄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效果是:酸化剂+抗生素+铜>抗生素+铜>抗生素+酸化剂。
4、抗菌剂与高铜配合使用:抗菌剂与高铜不仅都具有促进生长作用,而且两者配合使用有协同增效效果。在断奶猪日粮中分别添加高铜、金霉素或维吉尼霉素,各自改进增重22%、22%和17%,提高饲料报酬5.1%、8.9%和8.2%,而在添加金霉素或维吉尼霉素的基础上,再加高铜,可进一步提高增重10%--11%,饲料报酬提高2%--5%。
二、抗生素饲料添加剂可能产生的危害
饲料添加剂的安全性问题,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抗生素也不例外,尤其是自二十世纪50年代末发现病原菌对抗生素具有抗药性以来,使用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的安全性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虽然目前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合理使用抗生素饲料添加剂产生的危害,但从许多事实说明,抗生素可能会产生下列三方面的副作用:
1、使病原菌产生耐药性:细菌可通过三种方式获得耐药性,一是在细菌繁殖的二分裂阶段通过代与代之间进行传递;二是通过自发的基因突变产生;三是从附近其它的细菌细胞上获得耐用药性基因。虽然耐药性因子的传递频率只有10-6,但由于细菌数量大,繁殖快,仍易造成抗菌株的扩散蔓延。据报道,自1957年日本发现首例宋内氏志贺氏菌具有抗药性后,至1964年已发现有40%的流行菌株有四重或多重抗药性。日本1997年发生的O157大肠杆菌风波及沙门氏菌食物中毒事件,已被证明与畜禽致病菌的耐药性有关。另外美国《新闻周刊》报导,仅1992年美国就有13300名患者死于抗生素耐药性的细菌感染。路透社1999年2月还报导了美国科学家在肉鸡饲料中发现超级细菌,这种肠球菌对目前所有的抗生素具有耐药性。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原因,目前虽然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是抗生素饲料添加剂引起,但上述细菌病的控制到目前复发的事实有力地说明了是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密切相关。
2、在机体内残留,影响人和动物的免疫效果。长期使用,特别是滥用,会造成抗生素在机体的残留量增加。药物在机体内残留,一方面可能诱发产生耐用药菌,另一方面残留的抗生素又降低了免疫疫苗的免疫效果,为控制疫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3、易产生致病菌的交叉感染:使用抗生素,尤其是超量使用,会破坏肠道内的微生物持态平衡,一方面使胃肠道内对抗生素敏感性强的微生物减少,而敏感性差的菌群趁机大量繁殖,引起微生物态失衡;另一方面体内的微生物被抗生素消灭后,为体外的微生物的侵入繁殖创造了条件,从而易产生致病的交叉感染。
抗生素在饲料中应用不当会产生不良影响,如何科学合理地应用抗生素,以充分有效地发挥抗生素的积极作用,尽可能地避免和降低抗生素的不良影响,主要措施是:
1、合理地选用品种。抗生素种类繁多,在饲料中应用的作用和副作用各不相同,合理选用抗生素是应用好抗生素的前提,也是提高抗生素使用效果,降低副作用的重要因素。农业部发布的《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中就明确规定了可在饲料中长时间使用的抗生素品种和可用于防治疾病,通过混饲给药的抗生素品种。 在饲料中应用抗生素就必须选用规定中允许的品种,未经批准的药物特别是人类专用的抗生素不能选用,土霉素和金霉素等人畜共用抗菌素虽然未禁止使用,也要尽可能少选用,特别是动物生长后期不要选用。禽畜专用抗生素是专门研制、开发应用于动物的品种方面,作用效果较为显著,且残留量低,不易产生耐药性,是作为饲料添加剂较理想的品种,如杆菌肽锌、黄霉素等都是优先选择的药物。选用抗生素时还应根据动物的品种、生长阶段以及饲养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不能盲目选用高档以及进口的药物。市场上的同一饲用抗生素添加剂均有不同的商品名,在选用抗生素时应首先了解其有效成分及有效含量。
2、适当使用剂量。抗生素的使用剂量对其作用效果影响较大,抗生素在饲料中的应用一般只是作为防病促生长刑,而不是作为治疗药物。 应科学和慎重地确定其使用剂量,添加量过少,达不到一定的药物浓度,对病原微生物起不到最低的抑制和杀灭作用,因而达不到相应的防病和促生长效果;但用加量过大,作用效果则可能适得其反,还可能造成动物体内的微生物菌群严重失调,引起消化紊乱,并可能产生内中毒以及给疾病治疗带来困难等后果。 应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剂量,适量地添加抗生素是用好抗生素的关键,但抗生素的使用剂量不是一成不变的,应根据应用对象及其生理阶段,饲养场所以及季节区域等实际因素灵活确定。
3、科学的用药方案。同一环境中连续使用同一抗生素时,其促生长效果明显下降,长时间使用一种抗生素容易产生耐药性,降低作用效果。要提高抗生素的作用效果,就必须制定一个科学的用药方案。常用的用药方案有轮换用药、穿梭用药以及综合用药等。轮换用药是使用一种抗生素一定时间后,换用另一种抗生素,一般应有几种以上的药物轮换,且轮换的药物相互之间不能有交叉耐药性;穿梭用药是在动物的不同生长阶段应用不同的药物;综合用药就是在动物的不同生长阶段应用不同的药物,一定时间后再分别换用其它药物,也是综合轮换用药和穿梭用药。综合用药能较大限度地提高抗生素的作用效果和降低不良作用,是较为有效的用药方案。制定用药方案还应结合不同的抗生素品种,不同的动物品种、各生长阶段的特点、区域季节以及饲养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
4、谨慎地联合用药。联合使用抗生素能扩大抗菌谱,增强抗菌作用,抗生素相互之间有四种作用,即相加作用、协同作用、颉颃作用和无关作用。联合使用抗生素就必须选择抗生素相互之间有相加作用或协同作用,而不能有无关作用和颉颃作用。动物的育龄期和病弱的禽畜联用抗生素,可增强动物的抗病能力,而生长发育正常的动物使用一种抗生素一般就能起到明显的促生长效果,因而不提倡联用抗生素。联用抗生素虽然增强了抗菌作用,但抗生素的残留量增大,病原微生物的抗药性增强及微生物平衡体系破坏加重,因此抗生素的联用要特别谨慎为好。
5、严格的停药期。停止应用抗生素一段时间,动物体内残留的抗菌素可相继排出体外,加上药物自身半衰期的作用,残留在动物体内的抗生素可大大地减少, 在动物上市前一段时间、产蛋期和泌乳期间应停止使用抗生素或使用没有停药期的抗生素,可大大降低抗生素在动物体内的残留量,从而提高禽畜产品的卫生性和安全性,目前国内很多禽畜产品药物残留超标就是因为没有严格执行抗生素的停药期而发生的。如果合理地应用抗生素并严格执行停药期,一般情况下应该不会发生药残超标。
6、先进的混合工序。抗生素的使用剂量一般每吨饲料中只有几克至几十克, 使用前一定要进行稀释预混,降低药物浓度,以确保药物在饲料中能混合均匀,保证药物均匀地发挥作用效果,并有效避免混合不均匀产生药物中毒而造成的质量问题,从而也可有效地避免和减少药物残留超标的发生。要对抗生素进行较好稀释就必须有先进的混合工序,一个先进的混合工序包括选用性能较好的混合机、根据药物选择适用的载体、正确的混合程序、充足的混合时间,科学的检验方法以及严格的管理监督措施等。
四、抗生素作饲料添加剂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抗生素可能产生的副作用的不断认识,从保护健康与环境出发,不同的国家,尤其是经济发达国家对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的使用作了不同的限制。瑞典在1996年就开始禁止在猪饲料中使用抗生素促长剂,以望为消费者提供“天然的猪肉”;美国对饲料中使用抗生素的反应不如欧盟国家强烈,但采纳了欧盟国家禁用抗生素的积极方面,由美国FDA、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农业部协作成立了国家抗生素的抗药性检控体系,一旦发现耐药性产生,便启动相应的法律禁止使用。我国已制定发布了《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规范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的使用。由此可见,限制抗生素作饲料添加剂,是生产安全食品的需要,是发展的大趋势,但全面禁用抗生素将很难做到。主要依据有:一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将会不断开发出高效、副作用小,甚至无副作用的抗生素供生产上使用,从当初的金霉素到现在的黄霉素及天然抗菌素的开发利用就是一个有力的说明。二是从抗生素饲料添加剂对养殖业产生的效益看,除非开发出具有与抗生素功能相当的替代品或出于某种需要,否则禁用将是得不偿失,弊大于利。从瑞典政府禁止猪饲料中使用抗生素,导致猪的腹泻发病率普遍上升,生长速度减慢,治疗所用药物量远远大于禁令前的使用量,其后果足以说明禁用的代价。三是目前也还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禁止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的使用。有专家指出,病原菌的抗药性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现,并不仅限于使用抗生素作生长促进剂的动物集约化养殖区。并指出大量的证据和临床经验证明,病菌的抗药性与人类疾病时抗生素的使用和滥用有关。综合分析认为,抗生素作饲料添加剂,前景是广阔的,且有专家预测,在未来的10—20年内,抗生素在饲料添加剂中仍会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今后饲用抗生素发展的趋势是将向高效和低残留的动物专用抗生素方向发展,且更科学地规范对每种饲用抗生素的适用对象、使用剂量、使用期限等应用技术。同时对饲用抗生素的研制、生产、销售、应用以及检验等各环节将有专业化和规范化的法律条文和管理机构来管理和监督,确保饲用抗生素的科学应用并有效地降低其负面作用。
饲料添加剂是指在饲料生产加工、使用过程中添加的少量或微量物质,在饲料中用量很少但作用显著。饲料添加剂是现代饲料工业必然使用的原料,在养殖业起着重要的作用。
松针含有19种氨基酸及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微量元素以及抗微生物的松针抗生素等。在猪饲料中添加5%的松针粉,日增重可提高18-30%,育肥期缩短30-60天。
在猪的饲料中加入0.5-0.6%的芒硝,日增重提高20%,饲料利用率提高15%,且猪健康少病,皮毛光亮,食欲旺盛,大小便正常。
海带含有丰富的碘化物和矿物质、维生素以及刺激动物生长的活性成分。在猪的饲料中添加2%的海带粉,日增重可提高23%,饲料转化率提高13%。
沸石是一种含水硅酸盐矿物,含有猪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全部常量元素和大部分微量元素。在猪的饲料中添加1%沸石粉,猪平均增重可提高10%。
桔皮粉有多种营养成分,可增进动物食欲,促快速生长及增强抗病能力。在猪饲料中添加5%桔皮粉,日增重可提高12%,每增重1公斤少耗饲料0.28公斤,饲料报酬提高10.5%,胴体重和净肉重也有所提高。
常青素内含有植物抗菌素、植物生长素、蛋白质、维生素等40多种成分,在每百公斤饲料中加入3-5克常青素,日增重可提高20-30%。
在猪饲料中添加5-10%的蚕沙,日增重可提高10-15%,饲料转化率提高15-20%,而且猪长势好,毛色光亮,还可减少猪病的发生。
在猪饲料中添加0.25%的硫酸铜,可使猪日增重提高16%,饲料利用率提高5%,饲养成本下降4%左右。
每头小猪每天添加10-20克,大猪30-50克,每天只喂一次,猪日增重可提高10-15%。
每头小猪每天添加10-20毫克,大猪30-50毫克,可使猪生长加快,食欲旺盛,皮毛光滑,发病死亡少。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是农业部批准的饲料添加剂,通过改善动物肠道菌群生态平衡而发挥有益作用,以提高动物健康水平、提高抗病能力、提高消化能力的一类产品,是有效解决,疾病泛滥、病菌耐药、免疫能力下降、成活率降低、养殖效益下降的有效手段,是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促进生长与保健添加剂指用于刺激动物生长、提高增重速率、改善饲料利用率、驱虫保健、增进动物健康的一类非营养性添加剂,包括抗生素、抗菌药物及驱虫药物等。
抗生素是一些特定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的代谢产物。除用作防治疾病外,也可作为生长促进剂使用,特别是在卫生条件和管理条件不良的情况下效果更好。在育雏阶段或处于逆境如高密度饲养时,加入低剂量,可提高鹅的生产水平,改善饲料报酬,促进健康。常用的有土霉素、金霉素、杆菌肽锌、多黏菌素、恩拉霉素、泰乐菌素、维吉尼霉素及北里霉素等。
3、合成类抗菌药物及驱虫保健药物
磺胺类如磺胺噻唑(ST)、磺胺嘧啶(SD)、磺胺脒(SG)等用于疾病治疗和保健,驱虫保健剂有越霉素A、氨丙啉、氯苯胍、莫能霉素钠、盐霉素钠、克球粉等,一些抗菌促生长药物如喹乙醇、砷制剂等,日粮中添加这类药物应经常更换药物种类,否则会产生抗药性。
(1)抗氧化剂:抗氧化剂用以防止饲料中脂肪氧化变质,保存维生素的活性。常用的抗氧化剂有乙氧基喹啉(又称乙氧喹、山道喹)、BHA(丁羟茴香醚)、BHT(二丁基羟基甲苯),一般在配合饲料中的添加量为每吨150克。
(2)防霉剂:在高温高湿季节,饲料容易霉变,这不但影响适口性,降低饲料的营养价值,还会引起动物中毒,因此在储存的饲料中应添加防霉剂。目前常用的防霉剂有丙酸、丙酸钠和丙酸钙。
(3)其他添加剂:其他添加剂有着色剂、调味剂等。在饲料中添加香甜调味剂,有增加鹅采食量和提高饲料利用率的功效,常用的调味剂有糖精、谷氨酸钠(味精)、乳酸乙酯、柠檬酸等。在饲料中添加着色剂能提高鹅产品的商品价值,如在饲料中添加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可使鹅皮肤及蛋黄色泽鲜艳,添加量为每吨饲料10~20克。
三、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特点及应用
微生态制剂有其他药不可替代的优点,即“患病治病,未病防病,无病保健”的效果。即使健康动物也可以使用,以提高健康水平,而且对腹泻、便秘有双向调节作用。
(1)乳酸菌:乳酸菌指发酵糖类主要产物为乳酸的一类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菌的总称。是肠道有益菌的主角,可以产乳酸。必须具备数量多、活力强,才能发挥其生物功效。
(2)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环境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可用于酿造生产,有的为致病菌。是遗传工程和细胞周期研究的模式生物。
(3)芽孢杆菌:芽孢杆菌(Bacillaceae),细菌的一科,能形成芽孢(内生孢子)的杆菌或球菌。芽孢是休眠体,不是繁殖体。绝大多数是一个菌体仅形成一个芽孢芽孢位于菌体内,由核心、皮层、芽孢壳和外壁组成。对热、干燥、辐射、化学消毒剂和其他理化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
(1)中药微生态制剂:也称为第四代益生素,性状为潮湿粉末或养殖场自行发酵的活菌发酵液,是乳酸菌发酵中药微生态活菌制剂。优点是活菌含量高,缺点是不耐高温。
(2)益生素类制剂:是以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乳酸菌等多菌种发酵的一类微生物制剂的总称。性状为干燥粉末,载体多为稻壳粉或钙粉,产品需要经过加工、烘干、包装等工艺,所含活菌数量很小,多为死的菌体或休眠状态的芽孢类菌体。优点是耐加工,可以供饲料厂使用,缺点是活菌数量少,需长期使用才有效。
(3)现在市场比较成熟的微生态饲料添加剂有“猪康肽”、“牛羊康肽”、“清瘟猪肽”、“保禽肽”、“禽瘟康”、“杆痢肽”、“高免肽”、“霉立肽”。
(1)抑制有害菌的繁殖,使肠内菌群保持平衡。抑制和阻止肠内有害菌的繁殖,使有益菌数量占据优势。乳酸菌产乳酸可以抑制病原大肠菌、梭状芽胞杆菌、沙门氏菌、β溶血性类细菌等的繁殖。
(2)产生消化酶,合成维生素。可以产生淀粉酶和蛋白酶等消化酶以及维生素B群,另外维生素A的合成也已被证实。
(3)增强免疫作用。通过刺激肠道内免疫系细胞,增加局部抗体的形成,从而增加巨噬细胞活性。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可使肝脏内大量蓄集有增强免疫作用的维生素A。
(4)产生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对几种潜在的病原微生物均有损害作用,它是由一些特殊的物质在一些基质上形成的。
(5)优化生态环境。益生素、酶制剂在动物肠道代谢过程中,分解了不易被动物吸收利用的粗蛋白质、植酸酶及抗营养因子,明显防治了蝇蛆的滋生,有效切断了氨气、臭气的来源,使动物粪便中有害气体的浓度得到了有效降低,改善了饲养环境,降低了氨气对人体的侵害,预防了畜禽呼吸道及肠道疾病的发生。
(1)用法:根据不同产品,可采用饮水,拌料的方法。
(2)用量:根据所含活菌数量,一般添加量都在0.1-1.0之间。疫病流行期、应激、疾病治疗、换料期间应适当增加用量。
(1)肉鸡应从3日龄开始饲喂,肉猪应从半个月后开始饲喂。
(2)与抗生素添加剂的关系:以肉鸡为例,3日龄开始饲喂一周左右,最多用一次抗生素预防疾病,或者鸡生病必须用抗生素治疗,应在用药后使用。
(3)添加于饮水中使用时,要对饮用水管线进行彻底清理、消毒。
(4)避免与具有抗生素的饲料一起使用,否则会影响益生素的使用效果。
(5)本品打开包装后应尽快用完,以免产品失效。
随着动物营养学、生理学、饲养学、生物化学、生物工程学、药物学、微生物学等多门学科的发展,现在的饲料添加剂已融合了多门学科和多种新技术,其功能和应用范围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饲料添加剂的开发生产,将呈现出以下8大发展方向:
1、科技化: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饲料添加剂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科技化将成为饲料添加剂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饲料添加剂行业科技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将出现一批科技含量高的饲料添加剂品种,从而带动饲料工业向科技化方向发展,促进饲料工业、畜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2、专业化:目前,饲料添加剂行业还附属于饲料工业、制药业等相关行业,专业化程度不高。随着养殖业规模的不断发展,对配合饲料的需求量会大幅度增加,对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这将有力地推动饲料添加剂行业的专业化发展进程。
3、系列化:随着饲料添加剂行业向科技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饲料添加剂的品种和种类将进一步系列化和细分化。
4、环保化: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饲料添加剂的环保化将是未来饲料添加剂开发的重中之重。特别是抗生素等一些副作用较大的饲料添加剂被逐步淘汰后,随着新一代产品的研制和开发,环保性将具有更明显的时代特征。未来开发的饲料添加剂,应该能合理地利用资源、不污染环境、对人类健康不构成威胁、不存在药物残留等毒副作用。
5、高效化:高效化是未来饲料添加剂发展的一大方向,饲料添加剂的高效化依赖于饲料添加剂相关技术的进步和提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饲料添加剂生产单位将更重视饲料添加剂的基础研究,并不断开发新品种,从而使饲料添加剂品种不断更新,作用效果也会明显提高。
6、功能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动物产品也提出了新的特殊要求,如动物产品的颜色、肉质、味道以及保健功能等,而这些需求大多数必须通过饲料添加剂的功能来实现, 饲料添加剂的功能化也是未来发展的一大方向。饲料添加剂具有保健功能和一种添加剂具有多种功能必将成为饲料添加剂的开发亮点,有很大的市场发展潜力。
7、经济化: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饲料添加剂的经济性更进一步得到体现。饲料添加剂除了要有较好的作用效果和生产性能外,其经济性能也相当重要。只有具备较好的经济性能价格比和投入产出比的饲料添加剂才能被广大饲料生产厂家和养殖业主所接受,才能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8、方便化:未来的饲料添加剂应更接近和方便于实际生产应用, 微量化和预混化也是以后饲料添加剂发展的一个方向。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趋势和饲料添加剂种类有哪些 饲料添加剂的发展方向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