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粉的灰分高表明什么 羽毛粉的用途和作用

作者:饲界指南 时间:2024-11-04 阅读:68

大家好,关于鱼粉的灰分高表明什么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鱼粉是干什么的为什么在加工的过程中会有臭味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羽毛粉的用途和作用

大量研究表明,给泌乳母牛饲喂羽毛粉有着积极的作用。

也有一些研究者没有把添加羽毛粉的影响和蛋白质本身的影响区分开来,但由于羽毛粉是一种廉价的蛋白质饲料资源,故其他方面的不利影响可以忽略。有些资料指出,在奶牛哺乳期日粮中添加羽毛粉会降低采食量,但其产奶量不受影响。

采食量的降低意味着效率的提高,所以这是一种积极的影响。对羔羊和绵羊饲喂羽毛粉,其生产性能明显好于饲喂豆粕。

羽毛粉的利用价值高可能与绵羊生长羊毛需要氨基酸有关,因为羊毛和羽毛都含有较高的胱氨酸。羽毛粉对绵羊的饲喂价值如此高,这说明羽毛粉作为一种潜在的饲料资源是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的。

鱼粉的灰分高表明什么 羽毛粉的用途和作用
(来源网络,侵删)

血粉是采集经检疫健康动物的新鲜血液,经高温高压、破膜、脱色、低温干燥等工艺而制成的高品质蛋白质饲料,具有极佳的溶液性、可消化性和安全性,是优质的动物蛋白源,适合畜离和水产动物的日粮食配制。

产品特点:1、消化利用率高,能过特殊的加工工艺,使血液的细胞壁破碎,调整了氨基酸的平衡度,改善了营养结构,使得不易消化的大分子蛋白质降解为蛋白胨、多肽和各种游离氨基酸,B族维生素和免疫球蛋白,通过特殊的加工降低了血液的缓冲功能。2、适口性好,特殊的加工工艺,并进行高科技脱色,消除了血液中的异味,保留其香味,使其有很好的适口性。

产品成份:粗蛋白质≥75水份≤12氨基酸值、消化率测试值使用方法:1、生产配合饲料,可将进口鱼粉用量的60%用脱色血粉替代。2、当在配合饲料中血粉用量超过10%时,可适当补充蛋氨酸。

3、外观形状佳,本品呈棕黄色。

可以蛋白含量≥82%、灰分≤3%、水分≤8%

膨化羽毛粉简介:膨化羽毛粉是由精选动物羽毛,用水洗羽毛,肉鸡白色羽毛适当放入膨化剂,由羽毛专用膨化机膨化而成的优质动物蛋白饲料--膨化羽毛粉,为黄色颗粒状(或粉状)。本成果是“八五”国家攻关项目,为农业部科研项目,经过近3年的大量动物实验及分析鉴定,于2024年通过国家部级鉴定。

产品特点:消化吸收率达86%、质量稳定、无菌、无盐分、不潮解、适口性和流动性好;含粗蛋白达75%-90%不等,消化能达3200千卡/公斤以上,代谢能达2900千卡/公斤以上,是一种在我国动物蛋白饲料原料缺乏的情况下,值得大力推广和开发的优质高蛋白饲料。

羽毛粉在畜禽水产饲料原料应用中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可部分或全部代替进口鱼粉,在家禽饲料中应用可防治啄肛禽毛癖,增加抗应激能力,羽毛丰满有光泽(适合狐狸貉子、水貂饲料中的适当添加,可极大增加毛的光亮度)。此产品经过二次膨化胱氨酸破坏减少,十八种氨基酸基本达到平衡,羽毛粉状态改变,添加到鱼粉中精检不出,可大量加入低价格鱼粉中,可供国内出口低价格鱼粉大量添加。

羽毛粉的主要成分是什么,蛋白是多少,有什么弊端?

羽毛粉由各种家禽屠宰后的羽毛以及不适于作羽绒制品的原料制成。

一只家禽可产羽毛0.2㎏左右,我国羽毛资源每年有几十万吨,如1993年资源量可达79.56万吨,居其他动物性饲料资源之冠,但饲用羽毛粉的产量却很低,绝大部分没有利用而白白浪费,十分可惜。营养特性 1、粗蛋白质羽毛粉的粗蛋白质含量达80%以上,高于鱼粉。

其氨基酸组成特点是甘氨酸、丝氨酸含量很高,分别达到6.3%和9.3%。异亮氨酸含量也很高,可达5.3%,适于与异亮氨酸含量不足的原料(如血粉)配伍。

但是羽毛粉的赖氨酸和蛋氨酸含量不足,分别相当于鱼粉的25%和35%左右。羽毛粉的另一特点是胱氨酸含量高,尽管水解时遭到破坏,但仍含有4%左右,是所有饲料含量最高者。

2、热能加工方法适当的羽毛粉,其粗脂肪含量应在4%以下,代谢能水平可达10.04MJ/㎏。代谢能水平愈高。

不知道饲料中添加羽毛粉有哪些好处?谁知道吗?

羽毛粉饲用价值较低,主要用于补充含硫氨酸需要量,所以羽毛粉在养殖中有一个显著地作用,就是对减少鸡,鸭,啄肛啄羽现象有明显效果。

因为羽毛粉中含硫氨基酸丰富,在春秋换毛季节饲喂羽毛粉,还有利于毛绒的生长发育。日粮中的用量不可超过3%~5%,且需与含赖氨酸、蛋氨酸、色氨酸高的其它蛋白饲料混合使用。但是将羽毛粉经过一定的加工后,其营养价值会大有所不同,可广泛用于畜禽水产等高蛋白质饲料,蛋白质含量可高达80%,其氨基酸组份、微量元素比较齐全,羽毛粉中也含有维生素,但数量很少。其加工工艺有蒸煮法、酶解法、膨化法。因为经加压加热处理后可使羽毛粉分解,提高羽毛蛋白的营养价值,使羽毛粉成为一种有用的蛋白资源。

鱼粉是干什么的为什么在加工的过程中会有臭味

鱼粉是畜禽重要的蛋白质饲料,是配合饲料工业的一种重要蛋白质原料。 鱼粉质量的好坏与饲料产品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了解影响鱼粉质量优劣的因素,以及合理地评价鱼粉的质量显得十分重要。 1鱼粉优劣的影响因素 1.1原料鱼粉一般分为白鱼粉和红鱼粉两类。白鱼粉一般由鳝鱼等冷水鱼加工得到。粗蛋白含量可高达68%~70%,价格昂贵,主要用于特种水产饲料。而畜禽饲料用的是红鱼粉。红鱼粉主要原料包括鲢鱼、沙丁鱼、风尾鱼、青皮鱼以及其他各种小杂鱼、鱼虾食品加工后的下脚料等。红鱼粉的粗蛋白含量一般在62%以上,高的可达68%以上。国产鱼粉多用各种小杂鱼、鱼虾加工后的下脚料等制得,蛋白质含量有的在50%以下。选择不同种类的鱼原料,鱼粉的质量也就不同〔1〕。1.2加工前的保存从鱼捕捞上岸到加工成鱼粉的时间长短,以及这一期间的保存方式直接影响鱼粉的新鲜度。鱼粉原料的新鲜度对鱼粉质量影响很大〔1〕。放置时间太长,放置方式不合理,鱼的新鲜度下降。一方面使得营养物质遭到破坏,蛋白质含量下降,影响鱼粉的气味;另一方面影响鱼粉的加工,鱼粉无法脱胎,造成脂肪含量过高。鱼在捕捞后应立即加工,从而保证鱼粉的新鲜度。岸上加工的新鲜度要比在船上加工差一些。而在船上加冰冷冻的鱼,新鲜度要比未加冰的鱼好。一般要求,鱼上岸到加工成鱼粉的时间不能超过24 h,夏季应不超过6 h。1.3加工工艺因加工工艺不同,鱼粉可分为脱脂鱼粉和非删鱼粉。脱脂鱼粉采取蒸煮-压榨一脱脂一烘干-粉碎一包装,这样的加工序,粗蛋白在60%以上,粗脂肪含量在10%左右。非脱脂鱼粉又分蒸干鱼粉和蒸煮鱼粉。蒸干鱼粉即将鱼蒸干粉碎。蒸煮鱼粉就是将加盐晒干的小鱼加水蒸煮-压榨一脱盐-脱沙-晒干-粉碎。非脱脂鱼粉由于鱼的新鲜度差,营养物质遭到破坏,或者由鱼虾食品加工后的下脚料作原料,质量远不如脱脂鱼粉〔1〕 1.4加工后的贮藏因贮藏时间过长或贮藏方式、条件不当,可引起鱼粉自燃,所造成的烟或高温使鱼粉呈烧焦状态,鱼粉的质量严重变劣。又由于鱼粉脂肪含量较高,如再加上贮藏期长,鱼粉将发生鱼油氧化、酸败,鱼粉的质量明显下降〔2〕。1.5鱼粉的掺假鱼粉掺假已成为人为因素导致质量变劣的最主要因素。其主要特征是以廉价的含氮物质如尿素、双缩肥、羽毛粉。皮革粉、血粉等混入鱼粉中,使总氮含量增高。鱼粉掺假后真蛋白含量下降,鱼粉的质量受到严重影响。2鱼粉质量的简易检测 2.1鱼粉的掺假识别鱼粉掺假是影响鱼粉质量的一个重要人为因素。严重困扰着鱼粉的正常销售与流通。快速、有效地对鱼粉掺假作出判断十分重要。根据不同的掺假目的、掺假方式,可有效地对鱼粉掺假作正确的识别。2.1.l以增加鱼粉重量为目的的掺假掺入泥土、砂石:取少量样品放人洁净的烧杯中,加入10倍体积的水,剧烈搅拌,静置后,可观察到杯底有泥土。砂石,则可说明有这些物质掺入。〔3〕掺入贝壳粉、蟹壳粉、铁粉:首先取样品少许放人烧杯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若有大量气泡产生并发出吱吱的响声,说明有贝壳粉等掺入。然后可以进行显微镜检,根据各自的显微特征进一步确认是否有掺假〔3〕。2.1.2掺入植物性蛋白取少量鱼粉用火燃烧,若有炒谷物的香味,则说明其中混杂了菜籽粕、棉籽粕、大豆粉等植物蛋白质。另外,可根据各类植物性蛋白的形状特征进行显微镜检,判断是否掺杂有饼粕类的物质〔3〕 2.1.3掺入动物性蛋白〔4〕羽毛粉:将少许样品放入四氧化碳与石油醚的混合液中搅拌静置。若混有羽毛粉,可见波面上浮有羽毛粉。血粉:将被检鱼粉的滤液慢慢注***苯胺、冰醋酸及过氧化氢配制的溶液中。若两液接触面出现绿色或蓝色的环或点,表明鱼粉中含有血粉。皮革粉:取少许鱼粉样品于培养皿中,加入几滴铜酸胶溶液,静置片刻。若不发生颜色变化,则表明有皮革粉。2.1.4以增加总氮为目的掺入水溶性非蛋白质氮尿素:取少量试样置于点滴板上,加2~3滴甲酚红及尿素酶溶液。如有尿素存在,一段时间后出现紫红色。尿素含量越高,出现紫红色所需时间越短。双缩脲:取鱼粉滤液于试管中,先后加入少许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摇匀后立即观察。若呈紫红色,则鱼粉中掺有双缩脲。2.2鱼粉的显微镜检随着现代分析仪器的发展,显微镜检已成为一种独立的检测方法。作为鱼粉的简易检测方法,显微镜检有着投资少、直观、判定准确、数据精密、技术易掌握等优点,已越来越受到人们青睐。这种方法目前在国内还有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但有必要大力提倡〔6〕鱼粉可按其鱼肉、鱼骨和鱼鳞的显微镜特征加以鉴别。鱼粉为一种小颗粒状物,表面无光泽。鱼肉镜下表面粗糙,具有纤维结构,类似肉粉,颜色略浅于肉粉。鱼骨为半透明至不透明的银色体,一些鱼骨块呈琥珀色,其空隙呈深色的流线型波状线段,似鞭状葡萄枝,从根部沿着整个边缘向外伸出。鱼骨碎片的大小、形状各异,鱼体各部分的骨片特征也不相同。鱼鳞为平坦或弯曲的透明物,有同心圆,以深色和浅色交替排布。鱼鳞表面有轻微的十字架。鱼皮是一种晶体似的凸透镜状物体,半透明,表面碎裂,形成乳白色的玻璃珠〔6〕。与鱼粉具有自身的显微镜特征一样,各种饲料原料都有各自的色泽、硬度、组织形态、细胞形态和结晶形状。熟悉了鱼粉及各种可能掺杂物的特征,就可以通过显微镜检对鱼粉的品质作出判断。2.3鱼粉中盐分的简易测定鱼粉中盐分的含量是鱼粉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含量的大小影响到动物的来食量和饮水量,从而影响到动物的健康。快速简易地测定鱼粉中盐分的含量显得很必要。称取定量的鱼粉样品加水搅拌后移取一定量的上清液,加入铬酸钾溶液显色,用一定浓度的硝酸银溶液滴定,待溶液出现砖红褪色为止。根据滴定所消耗的硝酸银量即可判断鱼粉中盐分的含量〔6〕 3鱼粉品质的判断从外观看,主要看颜色,嗅气味,有无发热、结块等。对于优质鱼粉、浅褐色有点发青,有特殊的鱼粉香味,不发热,不结块,不霉变,无酸味、氨味等异味〔1,6〕。从化验指标看,优质鱼粉粗蛋白应达到62%以上,粗脂肪最好在10%以下,水分12%以下,盐分、砂分均不超过1%;从氨基酸组成看,真蛋白应达到粗蛋白总量的95%以上,其中蛋氨酸应不低于1.7%,赖氨酸应不低于4.5%〔6〕。从鱼粉是否掺杂使假来看,优质鱼粉含鳞片、鱼骨,但不应有过多杂物。可以通过掺假识别来判断鱼粉是否掺假到。质量参考指标国产鱼粉的质量指标(鱼粉专业标准SCll883)(见表1)。进口鱼粉的质量指标具体力:水分≤12.0%;粗蛋白62%~70%;粗脂肪<12.0%;盐分<4.0%。表1国产鱼粉的质量标准一级品二级品三级品

4鱼粉质检指标的完善 4.1鱼粉常规质检指标的局限性。常现质检指标对鱼粉优劣不能真实地反映出来,如粗蛋白质指标只能反映鱼粉总氮含量,不能正确反映真蛋白质含量。部分指标是在已知掺假物的情况下,针对性的质检指标,如碘反应、粗灰分等指标。而实际工作中不可能将常规指标一一进行测定来排除掺假物。对常规测定指标的评判上也有局限性。如摄入低质鱼粉。肉粉等动物蛋白质,仅从氨基酸总量,或赖氨酸、蛋氨酸的含量已不能真实反映鱼粉的质量。4.2质检指标的选择与完善感官检测和显微分析因直观、快速,可作为质检的第一步。但合理评价鱼粉质量需要由几种化学检测指标对鱼粉进行综合判定。①水分含量:水分是鱼粉质量的关键指标,影响着鱼粉的质量水平、贮存期等;②粗蛋白含量:粗蛋白质是鱼粉蛋白质水平的反映,其含量可以大体判断鱼粉蛋白质的水平;③水溶总氮:测定水溶总氮可排除掺入水溶性非蛋白氮成分,水溶总氮过高可以推断鱼粉中含有水溶性非蛋白氮或者贮藏期过长导致变质2④酸价:鱼粉中鱼油氧化酸败的程度可以通过酸价来鉴别;⑤体外消化率:可以真实反映鱼粉中可被消化吸收的蛋白质含量;⑤氨基酸组成:建立标准鱼粉的必需氨基酸的平衡模式,将待测鱼粉样品的必需氨基酸平衡模式与其进行相关分析。相关性好则视为高质量的优质鱼粉,否则为低质鱼粉。 可以根据鱼粉的必需氨基酸的平衡模式进行鱼粉真伪和品质的鉴定。

说一下不同鱼类磷的需要量及评定指标是什么

磷是动植物体内的必需矿物元素,它不但是骨骼组织的有效成分,而且是其它软组织和能量代谢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对代谢功能的正常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磷是动物饲料中继蛋白质和能量以外的第三种最昂贵的饲料原料。鱼类具有从水中吸收磷的能力,但是其吸收量不能满足生长的需要,有研究发现溪红点鲑在96h内从水体中吸收的磷仅占鱼体磷含量的1/30000。因此饲料磷是鱼类生长发育所需磷的主要来源。对于人工饲养冷水性鱼类,鱼类可直接通过鳃从水中可以直接吸收钙,而绝大多数磷需要从饲料中获取。饲料中的磷主要有三个来源:动物性原料中的磷、植物性原料中的磷以及添加的无机磷。

在水产饲料配方中动物性原料中的磷含量比较高(如鱼粉可达1.5%-3.2%,肉骨粉可达3.5%-5.5%,肉粉可达3.9%),这些原料中的磷大部分以无机形式存在,其余部分与蛋白质、脂质和碳水化合物结合成磷酸盐复合物。在植物性原料中,磷的主要存在形式植酸磷(肌醇六磷酸及其盐类),其含量达到植物总磷的60%以上。植酸磷是植物性原料中磷的主要贮藏形式,其利用率较低,植酸磷中的磷在植酸酶作用下游离出来才能供动物吸收利用。生产中常通过饲料中添加无机磷以满足鱼类对磷的营养需要,包括磷酸二氢钙、磷酸氢钙等,其中磷酸盐的溶解度越高,则磷的利用率越高。

饲料磷是鱼类磷营养的主要来源。当饲料中磷不足,使鱼类表现磷缺乏症状。饲料中磷过量,过高的磷会随着排泄物一起被排入养殖水体中,可能直接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给水产养殖和养殖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威胁,同时,还会导致饲料的成本升高和饲用磷酸盐资源的短缺,饲料中过高的磷含量可能还不利于鱼体的生长。已有大量学者对不同养殖品种的饲料中精确磷含量的确定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而各养殖品种磷需要量的确定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评判。

生长性能指标是判断磷需要量的比较灵敏的指标,主要包括增重率或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或饲料系数及存活率等方面。研究表明:饲料中磷水平对鱼类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存活率等生长性能有显著的影响。黑线鳕鱼磷需要量的生长和饲料转化率与饲料磷水平显著相关,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其生长性能。虹鳟、奥利亚罗非鱼、鲤鱼的研究都主要是以生长性能为指标的进行评判的。

骨骼参数是指反映鱼体骨骼发育情况的指标。主要以脊椎骨、鳃盖和鳞片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其无机成分(包括灰分、钙、磷等)含量来判定鱼类是否摄入了足够的磷。饲料中充足的磷含量对鱼体的骨骼系统正常发育有重要的作用,动物机体内有83%左右的磷存在于骨骼中,当机体摄入磷不足时,会动用骨骼中的磷以维持机体血浆磷的稳定。骨骼参数能很好地反映钙和磷的沉积和动员,是常被用来估计鱼体内磷营养状况及评定磷需要量的指标参数。黑线鳕鱼、遮目鱼的研究都发现饲料磷水平会影响鱼体骨骼参数指标。

一些血清指标如血清钙磷浓度、碱性磷酸酶活性、甲状旁腺素含量等指标可以用于估算鱼类机体对钙磷的吸收。动物机体内存在着非常完备且有效维持血浆中钙磷浓度恒定的稳恒调节机制,主要通过体液与骨组织的交换而实现;由成骨细胞分泌的碱性磷酸酶含量大小可以反应成骨细胞的活跃程度,简介反应机体钙磷代谢的状况。

鱼类机体全鱼和肌肉的水分、蛋白、脂肪、灰分和钙磷含量也常常作为研究者估算钙和磷营养状况的指标。斑点叉尾鮰饲料中磷水平影响鱼体脂肪含量,真鲷和黑线鲟上也有相似的研究结果。

评定鱼类磷需求量的标准很多,不同的评判方法得到的结果也存在差异。不同养殖品种和不同年龄段的鱼类,其对磷的需求量都不尽相同。在进行磷需求量判断时应根据试验条件对磷元素的实际需要量各种指标进行综合考虑。对处于生长期的幼鱼来说,确定磷适宜需要量时应以体增质量和骨骼参数为主要判定依据,从而确定磷的需要量,对于提高生产性能为主要目的的水产动物养殖来说,应以生长指标为主要判定依据,充分考虑满足其最大生长的需求,从而确定磷元素的需要量。

国内外不同学者对不同鱼类磷需求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一些主要养殖鱼类的磷需求量见表1。

以上就是“鱼粉的灰分高表明什么”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小编整理的资料能帮助到有需要的小伙伴,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欢迎关注本站,本站会持续为您提供更多精彩内容。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haosiliao.com/shuichan/7712.html

标签: 灰分,鱼粉
Copyright ©2019-2024 好饲料网https://www.haosiliao.com/ 网站地图 豫ICP备20240871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