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预混料还用另加维生素吗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如何提高水产预混料中维生素的有效性,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预混料还用另加维生素吗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水产预混料是水产配方中单位营养价值和单位成本较高的部分,而其中的维生素则更是如此。如何提高预混料生产中维生素的有效性,满足鱼类生长的营养需要并降低生产成本,是困扰很多企业的一个难题。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提高预混料生产中维生素的有效性。
1设计贴近生产实际的预混料配方
不同的原料和不同的配方设计使饲料来源的维生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同时不同的营养组成使动物对各种维生素的需要量也存在显著差异,如何在商业配方条件下接近动物的真实需要是水产预混料配制的核心技术。水产预混料作为水产配方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与大配方组成的相互增效作用对于充分发挥动物的生产潜力,提高养殖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水产预混料和大配方的配套使用在饲料原料千差万别的现状下显得特别重要。
维生素制剂产品很多,不同产品在质量、效价、剂型、价格等方面有很大差异,应结合使用目的、生产工艺和贮存时间长短进行综合考虑。要求选用效价高、稳定性好、剂型符合配合饲料生产要求的产品。
例如,VA视黄醇极易氧化。在使用VA产品时,通常选择VA棕榈酸酯、醋酸酯或丙酸酯的微粒形式。人工合成的维生素E添加剂是在生育酚的6位碳原子上的羟基被醋酸取代,进行酯化,生成DL-α-醋酸生育酚酯,酯化后其稳定性大大提高。VK3是种不稳定的晶体状黄色粉末,且会刺激皮肤和黏膜,故不以纯态使用,而是以甲萘醌盐的形式添加于饲料中,常有如下三种盐:MSB(亚硫酸氢钠甲萘醌)、MSBC(亚硫酸氢钠甲萘醌混合物)和MNB(亚硫酸氢钠烟酰胺甲萘醌)。这三种盐在维生素预混料中的稳定性依次为:包被MSB>MNB>MSBC>MSB。硝酸盐硫胺素的水溶性比盐基硫胺素差,但稳定性好。在生产中,硫胺素以单硝酸盐硫胺素(硫胺素含量91.2%)形式添加于饲料中。VC有强还原性而易被破坏,在饲料添加剂中多使用其包被形式,各种维生素C产品在预混料中的稳定性依次为VC-多聚磷酸酯>微胶囊包被VC>脂肪包被VC>乙基纤维素包被VC>普通VC。泛酸钙是一种白色无味的晶体,有吸湿性,比泛酸更为稳定,在生产中常用D-泛酸钙(92%活性)和DL-泛酸钙(46%活性)。
3避免维生素与矿物质及吸湿性较强的盐类共存
除了要选择合适的维生素原料外,还要注意各种维生素的理化特性,防止配伍禁忌。如各种维生素对光、热、空气、水分、PH等因素的反应不一,配料时必须予以综合考虑。
氯化胆碱是胆碱和盐酸反应的得到的稳定的白色结晶盐,商品形式通常是在液态氯化胆碱溶液中加入玉米芯、脱脂米糠等有机载体得到的50%氯化胆碱,50%的氯化胆碱为白色或黄褐色的干燥的流动性粉末或颗粒,胆碱虽然呈较强的碱性,但氯化胆碱却呈弱酸性,并且具有强吸湿性,对VA、VD3、VK3、VB6、泛酸钙等的效价的影响较大。在预混料的生产中,氯化胆碱通常是单独分装,在生产全价料时再加入,尽量降低氯化胆碱与其他维生素的接触机会。
在复合预混料中,矿物元素中的多种金属离子(铁、铜、锌、锰和硒等)、硫酸盐类等对维生素活性有较大的破坏作用,影响维生素稳定性的最大因素是由离子形态存在的矿物元素做为氧化剂引起的氧化还原反应,矿物元素还能对氧化还原反应起到催化作用,VA醋酸脂对氧化剂和金属的催化作用敏感,稀有金属盐、七水硫酸盐和氯化胆碱可使其分解速度加快。VD3单独存在时很稳定,但对氧化剂敏感,矿物盐中的碳酸钙对其有破坏作用。DL-α-醋酸生育酚酯与矿物质混合后会影响其稳定性。单硝酸盐硫胺素在不含微量元素和氯化胆碱的维生素混合物中是稳定的,但对氧和中性或碱性溶液中的氧化剂敏感,易在亚硫酸盐作用下分解。核黄素遇到还原性物质,如硫酸亚铁易被破坏。盐酸吡多醇对铜等金属离子敏感,在亚硫酸盐作用下分解。维生素B12具有吸湿性,对氧化剂和还原剂敏感,在有重金属等氧化还原物存在时不耐热,光照易使之分解。VC具有强还原性并容易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金属离子(铁,铜)对这一反应有催化作用。叶酸易被酸、碱、氧化剂、还原剂所破坏,在潮湿环境中以及在微量元素作用下不稳定。故通常将维生素与微量元素分开,各自加工成预混合料,以提高维生素的稳定性。
另外,各种维生素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互拮抗作用,例如维生素C的强还原性还会与硫胺素、核黄素、VB12和叶酸相互作用而分解失效。泛酸钙与烟酸和维生素C有一定的相互拮抗作用。VC、硫胺素和烟酰胺的分解产物会加速VB12的分解。因此通常还需要对其原料进行稳定化加工处理。
为了最大限度的保存各种维生素的活性,水产预混料的生产工艺也很考究。例如,在充分混合之前,各种维生素缺乏载体的承载和保护,因此有针对性的设计维生素单体在混合机中的投放顺序也是确保维生素有效性的重要措施。
维生素预混料的原料还包括载体或稀释剂,选择适宜的载体是优良水产预混料的重要保证。为使维生素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要注意载体与稀释剂的密度、含水量、粒径、分离特性、pH值、静电性、含脂量、流动性及结块性等。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脱脂米糠承载性能最好,麸皮、次粉次之,玉米粉较差。30-80目分析筛之间为最佳的载体/稀释剂粒度。载体容重应接近微量活性组分的容重。大多数维生素在pH为6~9时保持稳定。当载体吸附力强时,预混料经多次搬运振动后,仍可保持较好的混合均匀度。载体的水分越低越好,最好控制在5%以下,不宜超过8%~10%。若含水量过高,则应进行干燥处理。而对于如VB12、叶酸等用量极少的原料,必须事先予以稀释。
在维生素预混料中也最好加入抗氧化剂,如乙氧喹、丁羟基甲苯等,可对易氧化的VA,VE等起到保护作用,另外在预混料生产中通常会添加油脂,可以减少粉尘、降低微量成分的损失、提高载体的粘附即承载能力、减少分级、消除静电以及使微量活性成分隔离空气起到某种包被作用等。 还有抗结块剂、防霉剂等。这些物质的添加更具有增效改良作用。
湿度是影响维生素稳定性的重要因子,环境温度及载体或预混料中的含水量过高,均会导致维生素在贮藏过程中的效价降低。温度也是影响某些维生素稳定性的重要因素,维生素预混料贮存的温度越高,损失越大,在载体含水量高是尤为严重,VA、VC、硫胺素、泛酸钙和叶酸对热敏感。由于有些维生素在光照和显露于空气中会分解或氧化, 维生素预混料应低温、干燥、避光、密闭保存,并严格限制贮藏时间,一般要求在4个月内使用完,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产品一经开封后,需尽快用完。
预混料又称为添加剂预混料或复合预混料,由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抗生素等多种添加剂和载体或稀释剂组成。由于微量元素与某些维生素接触后会促进其失效,有些微量元素之间混合后效价也会降低,甚至失活, 复合预混料生产的技术性要求很强,它的特点是具备了要求的几乎所有活性成分,具有综合的添加效果,方便用户,通用性强。预混料一般占全价配合饲料的0.5%~3%,切不可直接喂猪,否则会造成微量元素或维生素中毒。
浓缩料是由预混料中加入蛋白质饲料和矿物质(钙、磷和食盐,如果复合预混料中不含时需要添加),按照一定的比例均匀混合而成。用户只需要加入一定量的能量饲料如玉米、麸皮、稻谷等。浓缩料也不能直接用来喂猪。120.怎样给猪设计配合饲粮?
单一饲料不能满足猪的营养需要,应按照饲养标准选用几种当地生产较多和价格便宜的饲料来制成混合饲粮,使它所含的养分既能满足猪不同生理的营养需要而又不过多,按猪的饲养标准配制配合饲料称为饲粮配合。
设计饲粮配方时首先应根据饲养猪的品种或品系类型选择我国的饲养标准,或参考国外的饲养标准如美国NRC标准,还可以根据实际的生产性能表现对标准酌情调整,保证配合饲料的营养实效性;选用饲料种类要多样化,发挥饲料中营养成分互补作用,同类型饲料尽量选用单位养分价格较低者,当需要在适口性和单位养分价格上做出选择时,首先考虑适口性,并注意不要超出各原料的限量范围,使饲粮经济实用,适口性好。各种饲料在猪饲粮配合中的用量范围见表22。
表22各种饲料在猪饲粮配合中的用量范围(%)
饲料种类仔猪生长育肥猪妊娠母猪泌乳母猪玉米 0~70 0~85 0~85 0~85大麦 0~25 0~80 0~80 0~80小麦 0~60 0~85 0~85 0~85燕麦 0 0~20 0~40 0~15高粱 0~6 0~10 0~8 0~8麸皮 0~20 0~25 0~30 0~20稻谷 0~10 0~45 0~40 0~20鱼粉 0~10 0~8 0~10 0~10豆粕(饼) 0~25 0~20 0~20 0~20菜籽饼(粕) 0~15 0~10 0~8棉籽饼(粕) 0 0~10 0~5 0~5苜蓿草粉 0 0~5 0~10 0~10血粉 0 0~3 0~3 0~3蚕蛹 0~10 0~5 0~5 0~5肉骨粉 0~5 0~5 0~10 0~5饲粮配合的设计方法有多种,以试差法为常用,下面以60~90千克体重阶段的瘦肉型生长育肥猪的饲粮设计为例,说明基本方法和思路。
(1)查60~90千克体重阶段的瘦肉型生长育肥猪饲养标准表10:消化能12.97兆焦/千克,粗蛋白质14%,钙0.5%,总磷0.4%,赖氨酸0.63%,蛋氨酸+胱氨酸0.32%,食盐0.25%。
(2)查猪的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将现有的原料玉米、大麦、豆饼、菜籽饼、小麦麸、米糠、鱼粉、石粉等的营养价值,连同各原料每千克价格,各原料中每4184焦耳消化能的价格和各原料每1%蛋白质的价格分别计算列入表23中。
表23饲料原料营养价值及价格消化能粗蛋白粗纤维赖氨酸蛋氨酸+胱氨酸原科(兆焦/千克)(%)(%)(%)(%)玉米 14.27 8.7 1.6 0.24 0.38大麦 12.64 11.0 4.8 0.42 0.36
表23饲料原料营养价值及价格(续)-1原料消化能粗蛋白粗纤维赖氨酸蛋氨酸+胱氨酸(兆焦/千克)(%)(%)(%)(%)豆饼 13.51 35.5 5.7 2.22 1.03菜籽饼 12.05 34.3 11.6 1.28 1.37小麦麸 9.37 15.7 8.9 0.58 0.39米糠 12.64 12.8 5.7 0.74 0.44鱼粉 13.05 52.5 0.4 3.41 1.00石粉—————食盐添加剂原料钙有效磷价格消化能价格粗蛋白质价格(%)(%)(元/千克)(元/千焦)元/%玉米 0.02 0.12 0.84 0.059 0.097大麦 0.09 0.17 0.40 0.032 0.036豆饼 0.30 0.24 1.5 0.111 0.042菜籽饼 0.62 0.33 0.9 0.075 0.026小麦麸 0.11 0.24 0.7 0.075 0.045米糠 0.07 0.10 0.4 0.032 0.031鱼粉 5.74 3.12 4.5 0.344 0.086石粉 35— 0.16——食盐添加剂 1.2 8(3)设计思路与过程第一步:预留2%,用来添加食盐、石粉、复合添加剂等。
第二步:选用30%的能量饲料。首选能量水平高于日粮标准,每4184焦耳消化能价格最便宜,没有超出最大限量使用范围的原料,所以先选用玉米30%。首先选用的原料中还应包括计划少量使用的原料及其百分含量。
第三步:选用18%的蛋白质饲料。首选蛋白质水平高于日粮标准,每1%粗蛋白质价格最便宜,用量没有超出限量使用范围的原料。首选原料中还应包括计划少量使用的原料。本例中,鱼粉是计划使用的,2%的用量也在限量使用范围内。在看蛋白质饲料中每1%粗蛋白质最便宜的是菜籽饼,菜籽饼在生长育肥猪中的最大限量范围是5%,故选5%的菜籽饼。每1%粗蛋白质价格便宜者其次为豆饼,虽然大麦和米糠的单位蛋白质价格较低,但其蛋白质含量水平低于标准要求,不予选择。豆饼的用量为11%,这样完成了18%蛋白质饲料的选择。
第四步:将配方成分达50%时的营养水平与饲养标准的50%比较,从而确定下一个10%使用的原料。比较看出,除能量比较接近标准外,其他成分都超过了标准。 下一个10%的原料在能量与饲养标准接近,其他成分含量都比较低的原料中选择,所以选择米糠。
第五步:比较配方成分达60%时的营养水平与饲养标准的60%,可知下一个10%的原料选择仍可在低蛋白质、能量接近标准的原料中选择,仍然选择米糠。
第六步:将配方成分达70%时的营养水平与饲养标准的70%比较,可知下一个10%的原料需要在消化能高于标准,单位能值价格较低,蛋白质含量可低于标准的原料中选择。选择玉米。
第七步:将配方成分达80%时的营养水平与饲养标准的80%比较,可知需要选择蛋白质、能量都低于标准的原料。为此选择大麦。
第八步:将配方成分达90%时的营养水平与饲养标准的90%比较,找出低于标准的成分,通过计算确定下一个10%的原料。在本例中,除能量不足外,粗蛋白质、赖氨酸、蛋氨酸+胱氨酸的含量均已高出饲养标准的下限范围。 下一步只需考虑能量要求就可以了。
最后10%所要使用的原料中,消化能不得低于:
(12.55-11.73)÷10%=8.20(兆焦)
最后10%所要使用的原料中理想的消化能含量为:
(12.97-11.73)÷10%=12.40(兆焦)
最后10%所要使用的原料中,消化能不得高于:
(13.39-11.73)÷10%=16.60(兆焦)
计算结果显示,最后10%所要使用的原料可以在消化能在8.20~16.60兆焦的原料中选择,结合单位能值价格和不超过安全限量的原则,选择玉米这一单位能值较低的原料。
经计算,最后10%采用玉米时,能量超过标准184.1千焦,需要用能值较低原料替代部分玉米。 选择麸皮。替代量可以由皮尔逊方块法计算出。
玉米所占的比例=73/(73+44)=0.6小麦麸所占的比例=44/(73+44)=0.4最后的10%部分由6%的玉米和4%的小麦麸组成。
第九步:考虑预留2%部分的添加成分。这里使用0.5%复合预混料,再加入0.25%的食盐,然后看钙磷是否满足要求,比例是否适当。由于配方中有效磷含量已达到饲养标准的要求,而钙不足,所以只需要添加石粉,经计算需添加石粉1%。至此,预留部分的总添加量为1.75%,其余部分用小麦麸不足。第十步:完成的配方如下,其配方过程见表24。
复合预混料 0.5每千克饲粮养分含量食盐 0.25消化能:12.99千焦石粉 1.0粗蛋白:15.01%鱼粉 2.0粗纤维:3.96%菜籽饼 5.0赖氨酸:0.7%豆饼 11蛋+胱氨酸:0.515%米糠 20钙:0.565%小麦麸 4.25有效磷:0.207%大麦 10食盐:0.25%玉米 46每千克饲粮原料费用:0.88元总计 100
表24配方过程表原料百分比例消化能(千焦)粗蛋白质(%)粗纤维(%)赖氨酸(%)蛋氨酸+胱氨酸(%)钙(%)有效磷(%)价格(元)预留玉米 2 30 4.28 2.61 0.48 0.072 0.114 0.006 0.036 0.252鱼粉 2 0.26 1.05 0.01 0.068 0.020 0.115 0.062 0.09菜籽饼 5 0.60 1.72 0.58 0.064 0.069 0.031 0.017 0.045豆饼 11 1.49 3.91 0.63 0.244 0.113 0.033 0.026 0.165 50 6.63 9.29 1.70 0.448 0.316 0.185 0.141 0.552 50%饲养标准 6.49 7 4 0.315 0.16 0.25 0.095米糠 10 1.26 1.28 0.57 0.074 0.044 0.007 0.01 0.04 60 7.89 10.57 2.27 0.522 0.36 0.192 0.151 0.592 60%饲养标准 7.78 8.4 4.8 0.378 0.192 0.3 0.114米糠 10 1.26 1.28 0.57 0.074 0.044 0.007 0.01 0.04 70 9.04 11.85 2.84 0.596 0.404 0.199 0.161 0.632 70%饲养标准 9.08 9.8 5.6 0.441 0.224 0.35 0.133玉米 10 1.43 0.87 0.16 0.024 0.038 0.002 0.012 0.084 80 10.46 12.72 3.00 0.62 0.442 0.201 0.173 0.716 80%饲养标准 10.38 11.2 6.4 0.504 0.256 0.40 0.152大麦 10 1.26 1.10 0.48 0.042 0.036 0.009 0.017 0.04 90 11.73 13.82 3.48 0.662 0.476 0.21 0.19 0.756
表24配方过程表(续)-1原料百分比例消化能(千焦)粗蛋白质(%)粗纤维(%)赖氨酸(%)蛋氨酸+胱氨酸(%)钙(%)有效磷(%)价格(元) 90%饲养标准 11.67 12.6 7.2 0.567 0.288 0.45 0.171玉米 10 1.43 0.87 0.16 0.024 0.038 0.002 0.012 0.084 100 13.15 14.69 3.64 0.686 0.514 0.212 0.202 0.84-玉米 4 0.57 0.35 0.064 0.01 0.015 0.001 0.005 0.034 96 12.59 14.34 3.58 0.676 0.499 0.211 0.197 0.806+小麦麸 4 0.38 0.63 0.36 0.023 0.016 0.004 0.01 0.028 100 12.96 14.97 3.94 0.699 0.515 0.215 0.207 0.834石粉 1 0.35 0.002食盐 0.25 0.003复合预混料 0.5 0.04预留总添加量 1.75 0.35 0.045+小麦麸 0.25 0.03 0.04 0.02 0.001 0 0 0 0.002 100 12.99 15.01 3.96 0.7 0.515 0.565 0.207 0.881饲养标准 12.97 14 8 0.63 0.32 0.5 0.19要求配方中各养分含量与饲养标准关系接近12.97不低于不高于不低于不低于(4)关于皮尔逊方块法又叫对角线法,由于不能同时考虑一种以上的营养成分,常与试差法结合使用。下面我们举例说明这种方法。
要用玉米和豆饼配成粗蛋白水平16%的饲粮,要求确定玉米和豆饼各占的比例,步骤如下:
画一方块,方块中央填写目标含量,本例中为16;
分别在方块外左上角和左下角写出参配原料及其蛋白含量;
196175沿着对角线方向大数减去小数,结果写在对角线的另一断;
上述结果说明,如果以19.5份玉米对7.3份豆饼比例来混合的话,混合饲料中粗蛋白含量即可达到16%的水平。换算成百分比如下:
玉米所占的百分比=19.5/(19.5+7.3)=72.8%豆饼所占的百分比=1-72.8%=27.2%
预混料是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的简称,它是将一种或多种微量组分(包括各种微量矿物元素、各种维生素、合成氨基酸、某些药物等添加剂)与稀释剂或载体按要求配比,均匀混合后制成的中间型配合饲料产品。预混料是全价配合饲料的一种重要组分
在本文中我们对"预混料还用另加维生素吗"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希望这些内容对您有所启发。如果您还有其他关于该主题的问题,欢迎联系我们,我们将竭诚为您解答。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