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饲料配方 >
微量元素预混料锌的含量 如何提高水产预混料中维生素的有效性

作者:饲料全知识 时间:2024-10-26 阅读:67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微量元素预混料锌的含量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微量元素预混合饲料如何加工、调制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如何提高水产预混料中维生素的有效性

水产预混料是水产配方中单位营养价值和单位成本较高的部分,而其中的维生素则更是如此。如何提高预混料生产中维生素的有效性,满足鱼类生长的营养需要并降低生产成本,是困扰很多企业的一个难题。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提高预混料生产中维生素的有效性。

1设计贴近生产实际的预混料配方

不同的原料和不同的配方设计使饲料来源的维生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同时不同的营养组成使动物对各种维生素的需要量也存在显著差异,如何在商业配方条件下接近动物的真实需要是水产预混料配制的核心技术。水产预混料作为水产配方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与大配方组成的相互增效作用对于充分发挥动物的生产潜力,提高养殖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水产预混料和大配方的配套使用在饲料原料千差万别的现状下显得特别重要。

维生素制剂产品很多,不同产品在质量、效价、剂型、价格等方面有很大差异,应结合使用目的、生产工艺和贮存时间长短进行综合考虑。要求选用效价高、稳定性好、剂型符合配合饲料生产要求的产品。

微量元素预混料锌的含量 如何提高水产预混料中维生素的有效性
(来源网络,侵删)

例如,VA视黄醇极易氧化。在使用VA产品时,通常选择VA棕榈酸酯、醋酸酯或丙酸酯的微粒形式。人工合成的维生素E添加剂是在生育酚的6位碳原子上的羟基被醋酸取代,进行酯化,生成DL-α-醋酸生育酚酯,酯化后其稳定性大大提高。VK3是种不稳定的晶体状黄色粉末,且会刺激皮肤和黏膜,故不以纯态使用,而是以甲萘醌盐的形式添加于饲料中,常有如下三种盐:MSB(亚硫酸氢钠甲萘醌)、MSBC(亚硫酸氢钠甲萘醌混合物)和MNB(亚硫酸氢钠烟酰胺甲萘醌)。这三种盐在维生素预混料中的稳定性依次为:包被MSB>MNB>MSBC>MSB。硝酸盐硫胺素的水溶性比盐基硫胺素差,但稳定性好。在生产中,硫胺素以单硝酸盐硫胺素(硫胺素含量91.2%)形式添加于饲料中。VC有强还原性而易被破坏,在饲料添加剂中多使用其包被形式,各种维生素C产品在预混料中的稳定性依次为VC-多聚磷酸酯>微胶囊包被VC>脂肪包被VC>乙基纤维素包被VC>普通VC。泛酸钙是一种白色无味的晶体,有吸湿性,比泛酸更为稳定,在生产中常用D-泛酸钙(92%活性)和DL-泛酸钙(46%活性)。

3避免维生素与矿物质及吸湿性较强的盐类共存

除了要选择合适的维生素原料外,还要注意各种维生素的理化特性,防止配伍禁忌。如各种维生素对光、热、空气、水分、PH等因素的反应不一,配料时必须予以综合考虑。

氯化胆碱是胆碱和盐酸反应的得到的稳定的白色结晶盐,商品形式通常是在液态氯化胆碱溶液中加入玉米芯、脱脂米糠等有机载体得到的50%氯化胆碱,50%的氯化胆碱为白色或黄褐色的干燥的流动性粉末或颗粒,胆碱虽然呈较强的碱性,但氯化胆碱却呈弱酸性,并且具有强吸湿性,对VA、VD3、VK3、VB6、泛酸钙等的效价的影响较大。在预混料的生产中,氯化胆碱通常是单独分装,在生产全价料时再加入,尽量降低氯化胆碱与其他维生素的接触机会。

在复合预混料中,矿物元素中的多种金属离子(铁、铜、锌、锰和硒等)、硫酸盐类等对维生素活性有较大的破坏作用,影响维生素稳定性的最大因素是由离子形态存在的矿物元素做为氧化剂引起的氧化还原反应,矿物元素还能对氧化还原反应起到催化作用,VA醋酸脂对氧化剂和金属的催化作用敏感,稀有金属盐、七水硫酸盐和氯化胆碱可使其分解速度加快。VD3单独存在时很稳定,但对氧化剂敏感,矿物盐中的碳酸钙对其有破坏作用。DL-α-醋酸生育酚酯与矿物质混合后会影响其稳定性。单硝酸盐硫胺素在不含微量元素和氯化胆碱的维生素混合物中是稳定的,但对氧和中性或碱性溶液中的氧化剂敏感,易在亚硫酸盐作用下分解。核黄素遇到还原性物质,如硫酸亚铁易被破坏。盐酸吡多醇对铜等金属离子敏感,在亚硫酸盐作用下分解。维生素B12具有吸湿性,对氧化剂和还原剂敏感,在有重金属等氧化还原物存在时不耐热,光照易使之分解。VC具有强还原性并容易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金属离子(铁,铜)对这一反应有催化作用。叶酸易被酸、碱、氧化剂、还原剂所破坏,在潮湿环境中以及在微量元素作用下不稳定。故通常将维生素与微量元素分开,各自加工成预混合料,以提高维生素的稳定性。

另外,各种维生素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互拮抗作用,例如维生素C的强还原性还会与硫胺素、核黄素、VB12和叶酸相互作用而分解失效。泛酸钙与烟酸和维生素C有一定的相互拮抗作用。VC、硫胺素和烟酰胺的分解产物会加速VB12的分解。因此通常还需要对其原料进行稳定化加工处理。

为了最大限度的保存各种维生素的活性,水产预混料的生产工艺也很考究。例如,在充分混合之前,各种维生素缺乏载体的承载和保护,因此有针对性的设计维生素单体在混合机中的投放顺序也是确保维生素有效性的重要措施。

维生素预混料的原料还包括载体或稀释剂,选择适宜的载体是优良水产预混料的重要保证。为使维生素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要注意载体与稀释剂的密度、含水量、粒径、分离特性、pH值、静电性、含脂量、流动性及结块性等。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脱脂米糠承载性能最好,麸皮、次粉次之,玉米粉较差。30-80目分析筛之间为最佳的载体/稀释剂粒度。载体容重应接近微量活性组分的容重。大多数维生素在pH为6~9时保持稳定。当载体吸附力强时,预混料经多次搬运振动后,仍可保持较好的混合均匀度。载体的水分越低越好,最好控制在5%以下,不宜超过8%~10%。若含水量过高,则应进行干燥处理。而对于如VB12、叶酸等用量极少的原料,必须事先予以稀释。

在维生素预混料中也最好加入抗氧化剂,如乙氧喹、丁羟基甲苯等,可对易氧化的VA,VE等起到保护作用,另外在预混料生产中通常会添加油脂,可以减少粉尘、降低微量成分的损失、提高载体的粘附即承载能力、减少分级、消除静电以及使微量活性成分隔离空气起到某种包被作用等。 还有抗结块剂、防霉剂等。这些物质的添加更具有增效改良作用。

湿度是影响维生素稳定性的重要因子,环境温度及载体或预混料中的含水量过高,均会导致维生素在贮藏过程中的效价降低。温度也是影响某些维生素稳定性的重要因素,维生素预混料贮存的温度越高,损失越大,在载体含水量高是尤为严重,VA、VC、硫胺素、泛酸钙和叶酸对热敏感。由于有些维生素在光照和显露于空气中会分解或氧化, 维生素预混料应低温、干燥、避光、密闭保存,并严格限制贮藏时间,一般要求在4个月内使用完,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产品一经开封后,需尽快用完。

鸡需要的微量元素与维生素是多少

1、1。微量元素需要量在饲粮中应该考虑添加的微量元素有铁、铜、锌、锰、碘和硒,它们在一般饲料中或多或少都含有。但是由于词料的情况复杂,或许是与其他化合物结合不易被吸收利用,所以利用率的变异也很大。为此,根据经验,对某些元素作部分补充。例如,铁,一般只按1/2的量添加,其他的元素则按需要量从预混料中补加,饲料中的含量不论多少,也不管其利用率如何,都只作为安全量处理。

2、钾和镁都很重要,在饲料中的含量足够雏鸡的需要,实践上也很少出现缺乏症,所以不考虑补加。微量元素的需要量在3个生长阶段的浓度是递减的,但是递减的幅度不大,所以预混料内数值以最高量来选用。添加剂实际是按0?6周的需要量计算的。

3、2。维生素的需要量维生素需要添加的有13种,由于肠道有合成维生素 k的功能,只要不服用抗菌药物时,都不必考虑添加维生素 k。

4、胆碱不是一种必需的维生素,它的不足可以由多余的蛋氨酸转变得到。它对脂溶性维生素有拮抗作用,所以一般预混料中都没有考虑。脂溶性维生素在生长鸡的整个生长阶段都是一样的浓度, B族维生素大多是初期需要量高,越来越少,约降1/3?1/2的量。维生素预混料是根据0?6周的需要量来计算的,在脂溶性维生素方面提高了1倍,这是因为脂溶性维生素易于被氧化破坏,在应激的情况下这类维生素需量大些。

5、这个维生素预混料配方不能与产蛋鸡的维生素预混料共用,蛋用鸡的维生素 A与维生素 D 3的需要量要比生长鸡高出1倍以上。

微量元素预混合饲料如何加工、调制

微量元素常指占动物体重0.01%以下的矿物元素,添加到饲料中的矿物元素一般有铜、铁、锰、锌、硒、碘、钴的化合物种类繁多,性质不一。

(1)原料选择微量元素原料的质量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原料选择既要考虑其生物学效价和稳定性,又要考虑经济效益。但无论选择哪一种添加剂,其质量都必须符合饲料级矿物微量元素原料的国家标准。

(2)稀释剂和载体的选择稀释剂和载体虽不直接对动物生产性能产生影响,但其水分、粒度等影响预混料的品质。载体的粒度一般要求30~80目(0.177~0.59毫米)之间。稀释剂的粒度比载体小,一般为0.05~0.6毫米之间。常作微量元素预混料的稀释剂和载体有石粉、碳酸钙、贝壳粉等,这些稀释剂和载体要求在无水状态下使用。

(3)干燥处理对含水量高的微量元素原料,易吸湿反潮和结块,粉碎性能及流动性较差。如不处理而直接使用,不仅对饲料中的维生素有破坏作用,且本身离子也易氧化变质,降低生物学效价,并影响饲料贮存期。 必须进行干燥处理。干燥处理可用烘干机械,也可利用阳光进行处理。一般水分控制在2%以下。

(4)预粉碎预粉碎的目的在于提高混合均匀度,保证动物采食的概率相等,同时也有利于微量元素在肠胃中的溶解和吸收。添加量越少的组分,要求粉碎粒度也越细。但粉碎过细也将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如粉尘增加、流动性降低、制成的预混料质量差等。一般要求通过80~400目(0.177~0.05毫米)标准筛孔。例如,铁、锌、锰等微量元素的粉碎粒度应全部通过60目(0.3毫米);钴、碘、硒等极微量成分应粉碎至200目(0.076毫米)以下。

(5)配料饲料企业生产的产品,其成分与预先配方设计中的成分出现较大偏差的原因,30%归咎于原料,70%归咎于加工工艺的缺陷,特别是计量误差的倍增效应更不可忽视。因此配料时,需两个人同时进行,一个取样、称料;一人验称、核对品种及称量等。大料用大秤,小料用小秤,保证称量的准确性。

(6)稀释处理若微量组分参加配料,一定将其组分稀释后方可参与配料。任何一种原料,在配方中比例少于0.05%,则加进搅拌器之前要先预混合。

(7)过筛处理对于需要过筛的原料,必须要过筛处理,以保证产品质量。

(8)投料与混合各种微量元素预混料的原料投入到混合机的顺序取决于所用混合机的类型和该原料的批添加量。一般采用结构性能较好的卧式带状混合机,因此投料顺序为:先投入一半载体,然后按数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投入,最后投入另一半载体,混合时间为15~20分钟。

(9)质量检测质量检测是微量元素预混料生产过程中保证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必须做好如下工作:把好原料的进货质量关,根据配方所用的原料标准进行进货,严禁进入伪劣品;在生产过程中,技术人员一定要监测,如发现原料达不到质量标准的,不准投入到生产中,应停止生产;成品要经常检测,达标的就入库、出售,不达标的不准入库、销售。

(10)包装与贮存包装材料选择无毒、无害、结实、防湿、避光的材料,要求包装严密美观。贮存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一般湿度不宜超过70%,温度不得超过31℃。

常见的微量元素预混合饲料生产工艺流程见图2。

图2微量元素预混合饲料的生产工艺

文章分享结束,微量元素预混料锌的含量和微量元素预混合饲料如何加工、调制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haosiliao.com/peifang/6736.html

标签: 微量元素,水产
Copyright ©2019-2024 好饲料网https://www.haosiliao.com/ 网站地图 豫ICP备20240871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