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微量元素预混料考虑因素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制作微量元素添加剂预混料应注意什么,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微量元素预混料考虑因素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1)根据饲养标准确定微量元素用量。由于基础饲粮的组成变化较大,工业生产中,不可能对每一种基础饲粮都专门搞一个矿物质饲料添加剂配方。目前普遍把饲养标准中规定的微量元素需要量作为添加量,将基础饲粮中的含量忽略不计。这样,就简化了计算步骤。
(2)微量元素的原料选择。综合原料的生物效价、价格和加工工艺的要求选择微量元素原料。查明微量元素含量,同时查明商品原料纯度。
(3)根据原料中微量元素含量和预混料中的需要量,计算在预混料中各微量元素所需商品原料量。其计算方法是:
纯原料量=某微量元素需要量/纯品中元素含量(%)
商品原料量(mg)=纯原料量/商品原料纯度(%)
(4)确定载体用量。根据预混料在配合饲料中的比例,计算载体用量。一般认为预混料占全价配合饲料的0.5%~2%为宜。
载体用量为预混料数量与商品原料量之差。
(5)列出微量元素预混料的生产配方。
举例:设计樱桃谷鸭种鸭的微量元素预混料的配方:
第一步,根据饲养标准确定微量元素用量,见表3-7。
表3-7樱桃谷鸭种鸭微量元素需要量
第二步,选择微量元素原料(见表3-8)。
第三步,计算商品原料量将需要添加的各微量元素折合为每吨风干全价配合饲料中的商品原料量。
商品原料量=某微量元素需要量/纯品中含量/商品原料纯度
按此计算方法,可得到商品原料在配合饲料中的添加量,见表3-9。
表3-9每吨全价配合饲料中商品原料用量
第四步,计算载体用量若预混料在全价配合饲料中占1%(即每吨全价配合饲料添加预混料10千克)时,预混料中载体用量等于预混料量减去微量元素盐商品原料量。即10千克-0.8836千克=9.1164千克,每吨全价配合料中载体用量为9.1164千克。
第五步,列出樱桃谷鸭种鸭的微量元素预混料生产配方,见表3-10。
载体应选择不能与添加剂起化学反应,且本身的化学性质也较稳定、不易变质的原料。微量元素添加剂多用石粉、碳酸钙等作载体。
水产预混料是水产配方中单位营养价值和单位成本较高的部分,而其中的维生素则更是如此。如何提高预混料生产中维生素的有效性,满足鱼类生长的营养需要并降低生产成本,是困扰很多企业的一个难题。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提高预混料生产中维生素的有效性。
1设计贴近生产实际的预混料配方
不同的原料和不同的配方设计使饲料来源的维生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同时不同的营养组成使动物对各种维生素的需要量也存在显著差异,如何在商业配方条件下接近动物的真实需要是水产预混料配制的核心技术。水产预混料作为水产配方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与大配方组成的相互增效作用对于充分发挥动物的生产潜力,提高养殖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水产预混料和大配方的配套使用在饲料原料千差万别的现状下显得特别重要。
维生素制剂产品很多,不同产品在质量、效价、剂型、价格等方面有很大差异,应结合使用目的、生产工艺和贮存时间长短进行综合考虑。要求选用效价高、稳定性好、剂型符合配合饲料生产要求的产品。
例如,VA视黄醇极易氧化。在使用VA产品时,通常选择VA棕榈酸酯、醋酸酯或丙酸酯的微粒形式。人工合成的维生素E添加剂是在生育酚的6位碳原子上的羟基被醋酸取代,进行酯化,生成DL-α-醋酸生育酚酯,酯化后其稳定性大大提高。VK3是种不稳定的晶体状黄色粉末,且会刺激皮肤和黏膜,故不以纯态使用,而是以甲萘醌盐的形式添加于饲料中,常有如下三种盐:MSB(亚硫酸氢钠甲萘醌)、MSBC(亚硫酸氢钠甲萘醌混合物)和MNB(亚硫酸氢钠烟酰胺甲萘醌)。这三种盐在维生素预混料中的稳定性依次为:包被MSB>MNB>MSBC>MSB。硝酸盐硫胺素的水溶性比盐基硫胺素差,但稳定性好。在生产中,硫胺素以单硝酸盐硫胺素(硫胺素含量91.2%)形式添加于饲料中。VC有强还原性而易被破坏,在饲料添加剂中多使用其包被形式,各种维生素C产品在预混料中的稳定性依次为VC-多聚磷酸酯>微胶囊包被VC>脂肪包被VC>乙基纤维素包被VC>普通VC。泛酸钙是一种白色无味的晶体,有吸湿性,比泛酸更为稳定,在生产中常用D-泛酸钙(92%活性)和DL-泛酸钙(46%活性)。
3避免维生素与矿物质及吸湿性较强的盐类共存
除了要选择合适的维生素原料外,还要注意各种维生素的理化特性,防止配伍禁忌。如各种维生素对光、热、空气、水分、PH等因素的反应不一,配料时必须予以综合考虑。
氯化胆碱是胆碱和盐酸反应的得到的稳定的白色结晶盐,商品形式通常是在液态氯化胆碱溶液中加入玉米芯、脱脂米糠等有机载体得到的50%氯化胆碱,50%的氯化胆碱为白色或黄褐色的干燥的流动性粉末或颗粒,胆碱虽然呈较强的碱性,但氯化胆碱却呈弱酸性,并且具有强吸湿性,对VA、VD3、VK3、VB6、泛酸钙等的效价的影响较大。在预混料的生产中,氯化胆碱通常是单独分装,在生产全价料时再加入,尽量降低氯化胆碱与其他维生素的接触机会。
在复合预混料中,矿物元素中的多种金属离子(铁、铜、锌、锰和硒等)、硫酸盐类等对维生素活性有较大的破坏作用,影响维生素稳定性的最大因素是由离子形态存在的矿物元素做为氧化剂引起的氧化还原反应,矿物元素还能对氧化还原反应起到催化作用,VA醋酸脂对氧化剂和金属的催化作用敏感,稀有金属盐、七水硫酸盐和氯化胆碱可使其分解速度加快。VD3单独存在时很稳定,但对氧化剂敏感,矿物盐中的碳酸钙对其有破坏作用。DL-α-醋酸生育酚酯与矿物质混合后会影响其稳定性。单硝酸盐硫胺素在不含微量元素和氯化胆碱的维生素混合物中是稳定的,但对氧和中性或碱性溶液中的氧化剂敏感,易在亚硫酸盐作用下分解。核黄素遇到还原性物质,如硫酸亚铁易被破坏。盐酸吡多醇对铜等金属离子敏感,在亚硫酸盐作用下分解。维生素B12具有吸湿性,对氧化剂和还原剂敏感,在有重金属等氧化还原物存在时不耐热,光照易使之分解。VC具有强还原性并容易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金属离子(铁,铜)对这一反应有催化作用。叶酸易被酸、碱、氧化剂、还原剂所破坏,在潮湿环境中以及在微量元素作用下不稳定。故通常将维生素与微量元素分开,各自加工成预混合料,以提高维生素的稳定性。
另外,各种维生素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相互拮抗作用,例如维生素C的强还原性还会与硫胺素、核黄素、VB12和叶酸相互作用而分解失效。泛酸钙与烟酸和维生素C有一定的相互拮抗作用。VC、硫胺素和烟酰胺的分解产物会加速VB12的分解。因此通常还需要对其原料进行稳定化加工处理。
为了最大限度的保存各种维生素的活性,水产预混料的生产工艺也很考究。例如,在充分混合之前,各种维生素缺乏载体的承载和保护,因此有针对性的设计维生素单体在混合机中的投放顺序也是确保维生素有效性的重要措施。
维生素预混料的原料还包括载体或稀释剂,选择适宜的载体是优良水产预混料的重要保证。为使维生素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要注意载体与稀释剂的密度、含水量、粒径、分离特性、pH值、静电性、含脂量、流动性及结块性等。根据实际应用情况,脱脂米糠承载性能最好,麸皮、次粉次之,玉米粉较差。30-80目分析筛之间为最佳的载体/稀释剂粒度。载体容重应接近微量活性组分的容重。大多数维生素在pH为6~9时保持稳定。当载体吸附力强时,预混料经多次搬运振动后,仍可保持较好的混合均匀度。载体的水分越低越好,最好控制在5%以下,不宜超过8%~10%。若含水量过高,则应进行干燥处理。而对于如VB12、叶酸等用量极少的原料,必须事先予以稀释。
在维生素预混料中也最好加入抗氧化剂,如乙氧喹、丁羟基甲苯等,可对易氧化的VA,VE等起到保护作用,另外在预混料生产中通常会添加油脂,可以减少粉尘、降低微量成分的损失、提高载体的粘附即承载能力、减少分级、消除静电以及使微量活性成分隔离空气起到某种包被作用等。 还有抗结块剂、防霉剂等。这些物质的添加更具有增效改良作用。
湿度是影响维生素稳定性的重要因子,环境温度及载体或预混料中的含水量过高,均会导致维生素在贮藏过程中的效价降低。温度也是影响某些维生素稳定性的重要因素,维生素预混料贮存的温度越高,损失越大,在载体含水量高是尤为严重,VA、VC、硫胺素、泛酸钙和叶酸对热敏感。由于有些维生素在光照和显露于空气中会分解或氧化, 维生素预混料应低温、干燥、避光、密闭保存,并严格限制贮藏时间,一般要求在4个月内使用完,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产品一经开封后,需尽快用完。
1、一般的养猪场和养猪户不建议自行制作微量元素添加剂预混料,需要的技术和设备太复杂,建议购买商品微量元素预混料为宜。如果自行制作,要注意:
2、(1)干燥微量元素添加剂原料多为硫酸盐,含有结晶水,容易吸潮、结块,使用前,如果湿度大,应做干燥处理。
3、(2)粉碎微量元素在配合饲料中的含量很小,必须粉碎到一定细度才能在饲料中拌匀,尽可能减少下沉分离。在饲料中的用量越小,所需要粒度越小。
4、(3)称量准确微量元素添加剂的用量很少,一定要注意准确称量,特别是用量极少的。
5、(4)混合需要专用的微量元素预混料混合设备进行混合。
6、(5)投料顺序一般先加入一半载体或稀释剂于混合机,再加入微量元素,最后再加入载体。
7、(6)注意安全在向混合机内投料时,很易造成微细粉粒的粉尘,损害人的呼吸道、皮肤、口腔、眼睛等,因而工作人员必须有防护用具。
在本文中我们对"微量元素预混料考虑因素"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希望这些内容对您有所启发。如果您还有其他关于该主题的问题,欢迎联系我们,我们将竭诚为您解答。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