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池塘底改药分哪几类?如何辨别核心功效?
目前主流底改药物分为5大类型,每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和适用场景差异显著:
- 氧化型底改药:以过硫酸氢钾复合盐、高铁酸钾为代表,通过强氧化反应分解底泥硫化氢、甲烷等毒素,适合黑臭底质、氨氮超标的应急处理。
- 生物型底改药:含EM菌、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制剂,通过菌群代谢持续分解有机质,适合长期改良底质、预防板结。
- 吸附型底改药:沸石粉、活性炭等物理吸附剂,可快速降低水体浑浊度,应急处理藻毒素或重金属污染。
- 复合型底改药:如"双改先锋"等氧化剂与生物菌结合产品,兼顾速效与长效,特别适合鱼虾混养塘。
- 酸碱调节型:生石灰调节pH值,腐植酸钠中和毒素,常用于放苗前底质预处理。
二、鱼虾蟹塘改底药如何针对性选择?
问:鱼塘和虾塘用的底改药一样吗?
答:必须差异化选药!
- 对虾养殖塘优先选择含过硫酸氢钾的氧化型底改药,可快速消除底泥锈斑,预防对虾黑鳃病;
- 四大家鱼塘更适合生物型底改,定期投放EM菌能稳定水质,避免频繁改底导致鱼群应激;
- 螃蟹塘推荐使用含腐殖酸钠的复合型底改药,既能解毒又能促进水草根系生长。
问:高温雨季改底药怎么选?
答:遵循"生物为主、氧化为辅"原则:
- 每月用1次过硫酸氢钾(500克/亩)处理底层毒素;
- 每周泼洒芽孢杆菌(10-15克/立方米),分解残饵粪便更彻底;
- 暴雨后立即使用沸石粉(30公斤/亩)吸附悬浮物。
三、底改药使用必须警惕的3大认知误区
误区1:改底药用量越大见效越快?
错!过量使用氧化型底改会杀死有益菌群。例如过硫酸氢钾超过500克/亩·米时,虾蟹会出现脱壳困难。
误区2:所有药都能直接抛撒?
需注意:
- 粉状生物菌剂需提前用红糖活化2小时;
- 片状氧化剂建议配合增氧机使用,避免局部浓度过高。
误区3:改底后无需换水?
危险!使用吸附型底改后48小时内必须排污,否则毒素会二次释放。
个人观点:养殖户常陷入"以药代管"误区,定期检测底泥厚度比盲目用药更重要。建议每季度用探底器测量,底泥超20厘米立即启动改底程序。实际使用中发现,将生石灰(20公斤/亩)与EM菌(5升/亩)交替使用,既能调节酸碱度又可维持菌群平衡,成本降低4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