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畜禽饲料 鸡饲料 >
鸡新城疫的防治要点什么 怎样防治鸡新城疫病

作者:养殖智库 时间:2024-11-11 阅读:426

想要了解关于"鸡新城疫的防治要点什么"的分析和解答吗?不用犹豫,通过以下文章内容,您将获得更深入的了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怎样防治鸡新城疫病

1、本病又称亚洲鸡瘟,俗称鸡瘟,是由鸡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呼吸困难、拉稀、排绿便、扭颈、腺胃乳头及肠黏膜出血等。本病分布广泛,传播快,死亡率高,是危害养鸡业的最重要疾病之一。

2、鸡群发病初期,病程较短。最急性的病鸡突然倒地死亡或白天正常、死于夜间、早晨才被发现,这往往是鸡群发病的先兆,但以急性为多见。病鸡精神委顿,食欲不振,喜欢喝水,羽毛松乱,闭目缩颈,像昏睡状,头下垂或伸入翅下,鸡冠及肉髯渐渐变紫色。病情逐渐加重就会出现特征症状,如咳嗽、呼吸困难、流鼻液、常伸头颈,张口呼吸,并发出“咕噜”、“咯咯”的喘鸣声。嗉囊空虚,有液体和少量气体,口、鼻有多量黏液,为了排除这些黏液,病鸡常作摇头或吞咽动作。倒提病鸡时,口角流出酸臭液体,下痢,粪便呈绿色、黄白色,后期呈蛋清样粪便。从开始发病到死亡一般为3~5天。

3、本病流行后期,主要表现为各种神经症状,如腿翅麻痹,跛行或站立不稳,运动失调,伏地旋转,头颈向一侧扭曲或头颈后仰呈“望星”姿势,最后瘫痪死亡。病鸡的主要病变是腺胃乳头或乳头间有点状出血,有时可形成凹陷的溃疡。肌胃角质层下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十二指肠及整个小肠黏膜上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病程稍久的常出现溃疡。

4、本病迄今尚无特效药物,主要依靠建立并严格执行各项预防措施和切实做好免疫接种工作,以防本病发生。定期预防接种疫苗,即7~10日龄采用鸡新城疫F系疫苗滴鼻、点眼进行首免;25~30日龄采用鸡新城疫Ⅳ系苗饮水进行二免;70~75日龄采用鸡新城疫Ⅰ系苗肌肉注射进行三免;135~140日龄再用Ⅰ系苗肌肉注射接种免疫。做好免疫抗体的监测,以了解免疫状况,从而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鸡群一旦发病,对病鸡隔离淘汰,死鸡应深埋或烧毁,对尚未发病的鸡,应紧急接种疫苗,以Ⅰ系苗、Ⅱ系苗或Ⅳ系苗为好,通常接种1周后,就不再出现新的病鸡,疫病也被控制。

鸡新城疫的防治要点什么 怎样防治鸡新城疫病
(来源网络,侵删)

鸡新城疫的防治

鸡新城疫又叫亚洲鸡瘟,俗称鸡瘟,是由鸡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主要侵害鸡和火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表现为呼吸困难、下痢、神经症状、黏膜和浆膜出血,常呈败血症经过。

鸡最易感,各品种、年龄、性别的鸡均可发生,以30~50日龄的鸡多发。两年以上的老鸡易感性较低。火鸡、鹌鹑、鸽等亦可感染发病。

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空气、尘埃、用具等都可传播本病,病毒也可经损伤的皮肤、黏膜侵入体内。但最大的潜在传播者是人和器具。当鸡群抵抗力低时, 80%以上的鸡可感染发病。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寒冷和气候多变的季节多发。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鸡和带毒鸡,其分泌物、粪便以及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外寄生虫、人畜等均可传播病源。鸭、鹅等水禽及麻雀、乌鸦等也可散播病毒。

在非免疫区或免疫低下的鸡群,一旦有速发型毒株侵入,可迅速传播,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90%以上。目前,在大中型养鸡场,鸡群有一定免疫力的情况下,鸡新城疫主要是以一种非典型的形式出现,常被误诊,应引起重视。

潜伏期一般为2~7天,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程,可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型。

①最急性型:病情发展很快,鸡只常无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多见于流行初期和雏鸡。

②急性型:鸡病初体温升高,可达43~44℃,精神委顿,离群呆立,突然减食或不食,鸡冠和肉垂呈深红色或紫黑色,羽毛松乱,张口呼吸,常发出“咯咯”声或尖叫声。嗉囊内充满液体或气体,口、鼻、咽、喉头积聚大量黏液,摇头频咽,倒提时有大量液体从口内流出。粪便稀薄,呈黄绿色或黄白色,有时混有血液,恶臭。发病2~3天后病鸡出现死亡,死亡呈直线上升,有明显的死亡高峰,10天左右死亡减少,耐过的鸡出现站立不稳,头颈歪斜,翅、腿麻痹等神经症状,病程为2~6天,死亡率可达90%以上。

③亚急性型或慢性型:鸡病初症状与急性大致相同,病鸡咳嗽、喘息、减食,严重影响产蛋,常停产1~3周。腹泻和消化道出血等病理变化较轻。病鸡常出现歪颈、仰视、腿和翅麻痹等神经症状,也有的在受惊或抢食时突然倒地、抽搐,数分钟后恢复正常。头颈向后或向一侧扭转,常伏地旋转,动作失调,反复发作,终于瘫痪或半瘫痪。一般经10~20天死亡,死亡率为5%~50%。此型多发生于流行后期的成年鸡、或免疫接种质量不高、或免疫有效期接近末尾的鸡群。

典型表现是病鸡喉头和气管充血、出血,有大量黏液,嗉囊内充满酸臭的液体。病死鸡内脏浆膜、黏膜出血,腹部脂肪、心冠脂肪出血。腺胃与食管和肌胃交界处有出血点(带),腺胃乳头出血,十二指肠、卵黄蒂后约3厘米处及回盲部的淋巴滤泡肿胀、出血或有枣核状溃疡灶,盲肠扁桃体出血、肿胀,泄殖腔严重出血。卵泡变形、充血、出血、破裂。

以上症状和病变不会同时出现在同一病例上,非典型性新城疫病变多不明显,应多剖检病死鸡,结合流行病学和大群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鸡新城疫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预防的关键是适时进行免疫接种和实施综合性防治措施。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鸡的抗病力和免疫应答能力。严格隔离消毒,切断传播途径。大中型鸡场应执行“全进全出”制度,谢绝参观,加强检疫,防止动物进入易感鸡群,工作人员、车辆进出须经严格消毒处理。

①预防接种:目前我国常用的疫苗有鸡新城疫Ⅰ、Ⅱ、L(La Sota)系活疫苗和油乳剂灭活疫苗。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和免疫途径。大型鸡场多采用气雾和饮水免疫,小型鸡场和农家养鸡可采用滴鼻和注射等方法。

Ⅰ系苗为中等毒力的活苗,产生免疫力快(3~4天),免疫期长,可达1年以上,但对雏鸡有一定的致病性,常用于经过弱毒疫苗免疫过的鸡或2月龄以上的鸡,多采用肌内注射或刺种的方法接种。Ⅱ系和L系苗属弱毒力苗,大小鸡均可使用,多采用滴鼻、点眼、饮水及气雾等方法接种。油乳剂灭活疫苗对鸡安全,不会通过疫苗扩散病原,可产生坚强而持久的免疫力,但是注射后需10~20天才产生免疫力。

②鸡场一旦发生本病,首先将可疑病鸡检出焚烧或深埋,被污染的羽毛、垫草、粪便应深埋或烧毁。封锁鸡场,禁止将发病鸡群转场或出售。

如发病初期全群精神尚可,食欲不减呈零星死亡。可用Ⅳ系或克隆30点眼、滴鼻,每只雏鸡1.5~2羽份,同时注射油乳剂灭活苗。青年鸡用Ⅳ系3~4羽份,成鸡5~7羽份,同时应用抗生素、电解多维饮水或拌料,防止继发感染,增强体质。当鸡群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死亡率每日超过1%以上时,不应紧急接种疫苗,否则会引起大批死亡。待最后一个病例处理2周后,并通过严格消毒,方可解除封锁。

怎样防治鸡新城疫

1、鸡新城疫,又称亚洲鸡瘟,在我国民间俗称鸡瘟,是由鸡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呼吸困难,排绿便,扭颈,腺胃乳头及肠黏膜出血等。本病分布广泛,传播快,死亡率高,是危害养鸡业的最严重疾病之一。

2、所有禽类都可能感染本病。不同类型鸡的感受性稍有差异,一般轻型蛋鸡的感受性较高。各种年龄的鸡均可感染,2年以上老鸡的感受性较低,幼鸡的感受性较高,但1周龄之内的幼雏由于母源抗体的存在很少发病。没有免疫接种的鸡群或接种失败的鸡群一旦传入本病,常在4~5天内波及全群,死亡率可达90%以上,而在免疫不均或免疫力不强的鸡群多呈慢性经过,死亡率一般不超过40%。珍珠鸡和火鸡自然感染的情况较少,鸭、鹅虽可感染,但抵抗力较强,很少引起发病。人可引起急性结膜炎,类似流感症状。

3、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季节,但以春、秋两季多发,夏季较少。

4、本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鸡,通过病鸡与健康鸡接触,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病鸡的分泌物和粪便中含有大量病毒,被病毒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运动场等都能传染。除经口感染外,带毒的飞沫、尘埃可以进入呼吸道。病毒也可经眼结膜、泄殖腔等进入鸡体内。屠宰病鸡时乱抛鸡毛、污水,常是造成疫情扩大蔓延的主要原因。另外,接触病鸡或屠宰病鸡的人和污染的衣物等也可散布病毒传染给健康鸡。鸭、鹅,特别是麻雀、鸽子等,是本病的机械传播者。猫、犬等吃了病死的鸡肉或接触病鸡后,也可能传播本病。

5、本病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一般为3~5天。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程长短,可分为以下三种型。

6、发病急,病程短,一般除表现精神萎靡以外,无特征症状而突然死亡。此种类型多见于流行初期和雏鸡。

7、发病初期体温升高,一般可达43~44℃。突然减食或废食,饮欲增加。精神萎靡,不愿走动,全身无力,羽毛松乱,闭目缩颈,离群呆立,反应迟钝,头下垂或伸进翅膀下,尾和翅无力、下垂,腿呈轻瘫状,甚至呈昏眠状态。冠髯呈暗红色或紫黑色,偶见头部水肿。口腔和鼻腔内分泌物增多,积聚大量黏液,由口腔流出挂于喙端(图12-2),为了排出黏液,鸡时时摇头,做不断吞咽动作。当把鸡倒提时黏液就从口内大量流出。呼吸困难,常见伸头颈,张口呼吸(图12-3)。同时,喉部发出“咯咯”的声音,有时打喷嚏,嗉囊胀气,积有黏液,常拉黄色、绿色和灰色恶臭稀便。母鸡发病后停止产蛋,病后期体温下降至常温以下,不久即死亡。病程多为2~3天,如不采取紧急免疫等措施,死亡率常达90%。少数耐过未死的鸡,由于病毒侵害中枢神经,可引起非化脓性脑脊髓炎,使病鸡表现出各种神经症状,如扭头、翅膀麻痹,转圈、倒退等(图12-4)。如此日久,多数鸡消瘦死亡或被淘汰,也有个别鸡可完全康复。

8、图12-2病鸡半张开的嘴里流出黏液

9、1月龄以下雏鸡的急性型新城疫,症状不典型,病程2~3天,紧急免疫效果较差,死亡率常达90%~100%。

10、一般见于免疫接种质量不高或免疫有效期已到末尾的鸡群。主要表现为陆续有一些鸡发病,病情较轻而病程较长。亚急性型新城疫,幼龄鸡感染后可发生死亡,成年鸡则只有呼吸道症状,食欲减退,产蛋量下降,出现软壳蛋,流行持续1~3周可以停息,致死率很低;慢性型新城疫,成鸡感染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雏鸡有时出现呼吸道症状,但一般很少引起死亡,只是在并发其他传染病时才出现大量死亡,致死率可达30%~40%。最常见的并发传染病为大肠杆菌病和支原体病,血清学检查可证明其感染。

11、近些年来,在免疫鸡群中发生新城疫,往往表现亚临床症状或非典型症状,发病率较低,一般在10%~30%,病死率在15%~45%。主要表现呼吸道症状和神经症状,呼吸道症状减轻时即趋向康复。少数病鸡遗留头颈扭曲,产蛋鸡主要表现产蛋率下降和呼吸道症状。

12、鸡新城疫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黏膜、浆膜出血。病死鸡剖检可见口腔、鼻腔、喉气管有大呈混浊黏液,黏膜充血、出血,偶尔有纤维性坏死点。嗉囊水肿,内部充满恶臭液体和气体。食管黏膜呈斑点状或条索状出血,腺胃黏膜水肿,腺胃乳头顶端出血,在腺胃与肌胃或腺胃与食管交界处有带状或不规则的出血斑点(图12-5),从腺胃乳头中可挤出豆渣样物质。肌胃角质膜下出血,有时见小米粒大出血点。十二指肠及整个小肠黏膜呈点状、片状或弥漫性出血,两盲肠扁桃体肿大、出血、坏死。泄殖腔黏膜呈弥漫性出血。脑膜充血或出血。气管内充满黏液,黏膜充血,有时可见小血点。肺脏有时可见淤血或水肿、小的灰红色坏死灶,心包内有少量浆液,心尖和心冠脂肪有针尖状小出血点,心血管扩张,心肌浊肿,肝脏有时稍肿大或见黄红相间的条纹。脾脏呈灰红色。胆囊肿大,胆汁黏稠,呈油绿色。肾有时充血、水肿,输尿管常有大量白色尿酸盐。产蛋鸡卵泡充血、出血,有的卵泡破裂使腹腔内有蛋黄液。

13、①鸡新城疫与禽霍乱的鉴别:二者均有体温高(43~44℃),闭目,垂翅,冠髯紫红,口鼻分泌物多,呼吸困难,拉稀混有血液等临床症状;并均有全身黏膜、浆膜出血,心冠脂肪有出血点等剖检病变。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禽霍乱一般只流行于个别鸡群或小范围地区,鸡新城疫则波及全村或更大范围。鸭一般不感染鸡新城疫,而对禽霍乱则极易感染。当在同一地区内鸡和鸭同时大批发病死亡,则可能是禽霍乱而不会是鸡新城疫。在症状上,鸡新城疫可见神经症状,禽霍乱则无此症状,而偶见有关节炎表现。禽霍乱病程短,多在1~2天内死亡,而鸡新城疫多于3~5天内死亡。禽霍乱死鸡剖检,肝脏上有灰黄色坏死点,心包膜内见大量纤维蛋白渗出物,肠黏膜无溃疡;鸡新城疫肝脏无坏死点,心包膜内渗出物少,肠黏膜上多有溃疡。细菌学检查,禽霍乱可检出巴氏杆菌。②鸡新城疫与鸡马立克氏病的鉴别:二者均有羽毛松乱,精神萎靡,翅膀麻痹,运动失调,嗉囊扩张,采食困难,腹泻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神经型翅膀一侧或两侧麻痹,蹲伏时一腿向前伸,一腿向后伸(特征)。内脏型大批精神萎靡(特征),几天后部分运动失调,一肢或双肢麻痹。眼型虹膜失去正常色素,瞳孔边缘不整齐。皮肤型翅、颈、背、尾上方皮肤有玉米至蚕豆大的肿瘤。剖检可见受害神经增粗并呈黄白、灰白色,各内脏有大小不等灰白色质坚的肿块。将羽毛剪尖后放入琼脂外周检验孔内2~3天,羽毛与中央孔之间出现沉淀线阳性反应。③鸡新城疫与鸡白痢的鉴别:二者均有羽毛松乱,精神萎靡,呼吸困难,腹泻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鸡白痢主要发生于雏鸡,特点是排白色稀便,成年鸡较少而发病多为慢性,有时也可见下痢,病鸡冠髯贫血苍白,有时见腹部增大,但不见呼吸困难;慢性病例常可见卵巢萎缩,卵黄变性,质硬色淡,有时形成囊包。细菌学检查,鸡白痢可检出鸡白痢沙门氏菌。鸡新城疫呼吸道症状严重,并有神经症状,剖检可见呼吸道和消化道严重出血。实验室检验,鸡新城疫的病原是鸡新城疫病毒。④鸡新城疫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鉴别:二者均有羽毛松乱,精神萎靡,冠髯发紫,鼻流黏液,张口呼吸,发出“咯咯”声,排绿色稀便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传染性喉气管炎的病原为喉气管炎病毒,传染快,发病率高,但死亡率不高;有呼吸困难症状,但无拉稀及神经症状。病理变化局限于气管和喉部,呈出血性或假膜性气管炎和喉气管炎病征。⑤鸡新城疫与雏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鉴别:二者均有羽毛松乱,精神萎靡,鼻流黏液,呼吸困难,发出“咯咯”声,排绿色稀便等临床症状。但二者的区别在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原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雏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主要侵害雏鸡,虽然有许多症状与鸡新城疫相似,但无消化道及神经症状。⑥鸡新城疫与其他神经疾病的鉴别:鸡脑脊髓炎、神经性白血病、食盐中毒、维生素(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D、维生素E)缺乏症、药物中毒等疾病,均可出现神经症状,但一般无呼吸、消化器官症状。

14、本病迄今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主要依靠建立并严格执行各项预防制度和切实做好免疫接种工作,以防本病的发生。①定期预防接种疫苗。生产中可参考如下免疫程序。即7~10日龄采用鸡新城疫Ⅱ系(或F系)疫苗滴鼻、点眼进行首免;25~30日龄采用鸡新城疫Ⅳ系苗饮水进行二免;70~75日龄采用鸡新城疫Ⅰ系疫苗肌内注射进行三免;135~140日龄再次用鸡新城疫Ⅰ系疫苗肌内注射接种免疫。②做好免疫抗体的监测。上述免疫程序,是根据一般经验制订的,如果饲养规模较大,并且有条件,最好每隔1~2个月在每栋鸡舍中随机选20~30只鸡采血,或取同一天产的20~30个蛋,用血清或蛋黄做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测出抗体效价。根据鸡群抗体效价的高低,决定是否需要再进行免疫接种。一次免疫接种后,鸡群抗体效价持续上升,当达到一定水平后又缓慢下降,当抗体效价下降到8倍时,很难抵抗野毒感染,应立即再次进行免疫接种。③发病后可进行紧急接种。鸡群一旦暴发了鸡新城疫,可应用大剂量鸡新城疫Ⅰ系苗抢救病鸡,即用100倍稀释,每只鸡胸肌注射1毫升,3天后即可停止死亡。对注射后出现的病鸡一律淘汰处理,死鸡焚毁,并应严密封锁,经常消毒,至本病停止死亡后半月,再进行一次大消毒,而后解除封锁。

关于“鸡新城疫的防治要点什么”这个问题本文的分享就到这里结束了,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相关的内容,那么可以持续关注本站。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www.haosiliao.com/jisiliao/8321.html

标签: 防治,要点
Copyright ©2019-2024 好饲料网https://www.haosiliao.com/ 网站地图 豫ICP备20240871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