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鸡得了法是囊是什么原因这个问题,鸡法氏囊的临床症状,防治措施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培育无强毒感染种鸡群原则上同禽流感防治要点。
2、培育无免疫抑制性疫病的种鸡群原则上同禽流感防治要点。
3、强化饲养管理水平原则上同禽流感防治要点。
4、切实严格执行生物安全措施原则上同禽流感防治要点。
5、建立严格的检疫制度原则上同禽流感防治要点。
6、科学的免疫预防原则上同禽流感防治要点。免疫程序、剂量分别见本书建议的免疫程序。疫苗的种类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活疫苗(B87株)、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低毒力株活疫苗和鸡传染性法氏囊灭活疫苗等。除非经常发病的鸡场,否则首免应尽量选择低毒力株的疫苗和灭活疫苗,避免使用中等毒力株的疫苗(如B87)。
7、药物防治原则上同禽流感防治要点。
8、发病后的被动免疫使用抗血清、卵黄抗体肌内注射,严重病例可间隔24小时,连续注射两次。
1、发病初期:全群精神尚可,食欲不减,呈零星死亡,此时可采取用IV系(克隆30)饮水,(根据情况也可同时肌注灭活油乳剂苗)雏鸡2~3倍量,青年鸡3~5倍量,成鸡5~8倍量,同时配合维生素C、白糖、抗生素饮水,水中加入1∶1500~2000浓度的碳酸氢钠,可明显提高治愈率,亦可用雄黄,仙人掌,板蓝根,金银花,黄芩,连翘等按1%配合拌料投喂。
2、发病后期:全群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死亡率每日超过1%以上,此时,不宜采用疫苗紧急接种,否则易引起大批死亡,可用抗病毒药物配合新法宁高免卵黄液饮水治疗。也可用卵黄抗体肌注雏鸡1~2毫升,青年鸡2~3毫升,成鸡3~5毫升,1天/次,重症者隔日再注射1次,同时用干扰素或免疫增强剂2~3倍量饮水。
1、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鸡的接触性传染病,发展速度很快,会给
2、生产造成巨大损失。由于近年来对此病的重视,凡有一定规模经营的鸡场,都已
3、制定有一套符合本地实际的防治办法,大大降低其危害性。但一般占农村养鸡
4、95%以上的散养农户,却尚未有针对性的办法,使该病成为散养鸡雏鸡阶段大
5、农村散养鸡IBD流行特点,一是明显的季节性。发病时间多在5月~6月,集
6、中流行期约30天;二是发病日龄推迟,死亡率增高。散养鸡IBD发病都在30日龄
7、~60日龄,俗称“大毛瘟”,死亡率45%;三是全愈后复发。有些农户的发病
8、鸡经治疗或未经治疗康复后过半月仍能复发,用抗血清、卵黄抗体或其它药物
9、治疗仍有效;四是呈地方流行性。一个村组成一个自然村落,养鸡互相混群,
10、农户在散养鸡IBD防治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免疫方面——(1)多年来鸡
11、新城疫一直是农村鸡病防治重点,但对IBD尚未引起重视,没有开展免疫;(2)
12、许多农户用IBD抗血清和卵黄抗体作被动免疫,当隔半个月抗体消失后,一旦发
13、生大流行仍会发病;(3)少数农户自发购买鸡IBD弱毒苗免疫,由于没有执行
14、合理的免疫程序,免疫效果不佳。二是病死鸡不作无害化处理,因而污染环境。
15、三是饲养管理粗放,有的病鸡死在圈里也不知道,更不用说治疗服药了。
16、根据上述情况,对IBD综合防治应采取如下针对性措施:
17、 1.农户散养鸡应全面开展IBD免疫。免疫程序:(1)由于到4月中下旬绝
18、大多数农户已捉进苗鸡,且20日龄左右苗鸡占多数,此时进行IBD首次免疫,可
19、与鸡新城疫Ⅱ系苗滴鼻同时进行。方法是将鸡IBD弱毒苗和鸡NDⅡ系苗按瓶签标
20、明剂量用生理盐水稀释后分别滴鼻;或把两种苗等量混和后,每鸡滴鼻滴口各2
21、滴。(2)5月上旬用注射法单独用IBD弱毒苗进行二次免疫,同时给首次免疫后
22、购进的苗鸡进行第1次免疫。对已发生有IBD疫情的村组不能用弱毒苗,应用IBD
23、组织灭活苗预防,或用抗IBD血清、卵黄抗体、中草药制剂控制疫情。
24、 2.在IBD高发阶段,农户可将鸡暂时圈养,能降低发病率。
25、 3.开展圈舍消毒,深埋病死鸡。可用2%烧碱或10%~20%生石灰等消毒
26、圈舍,反复进行数次,可减少二次发病机会。
27、 4.加强饲养管理,提倡使用全价饲料育雏。一般育雏阶段喂全价饲料,可
本病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引起中雏和青年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腹泻、颤抖、胸腿肌出血、腺胃与肌胃交界处出血和法氏囊肿大出血为特征。本病具有发病率高、病程短、死亡快等特点,同时还可导致免疫抑制、诱发多种疫病和使多种疫苗免疫接种失败。
该病毒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很强(如耐酸、耐热),但酚类、硫柳汞、福尔马林、氯化铵等可将其杀灭。
以3~8周龄雏鸡最易感,但10日龄以下雏鸡及产蛋鸡也可发病;仅发生于鸡,但近年来有鹅发生本病的报道。
病毒进入感染鸡的法氏囊皱襞上皮进入组织,使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消失,不能产生β细胞而导致严重的免疫抑制。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5~6月份为发病高峰,鸡群感染率可高达100%,死亡率一般为5%~20%,有的可达90%。
病鸡是主要传染源,其粪便中含有大量的病毒,主要经消化道传播,被污染的饲料、饮水、垫料、尘埃、用具、车辆、人员、衣服等均可成为传播媒介。
近年来,出现了超强毒株和变异株,成为本病免疫失败的重要原因。
本病的潜伏期2~3天,鸡群常突然发病,迅速传播全群,精神委顿,食欲减少至废绝,羽毛逆立,常蹲之一隅,排白色水样稀粪,黏污肛门处羽毛;有的病鸡啄肛门;病鸡在感染后第三天开始死亡,5~7天达死亡高峰,而后经1周左右康复。
死亡病鸡多尸体脱水;胸腹肌、腿肌有斑点状或条纹状出血;法氏囊先肿大后萎缩,感染后第2~3天法氏囊肿大1.5~3倍,浆膜有胶冻状渗出物覆盖,囊内有果酱样或干酪样物,第四天重量增加1倍,第五天恢复正常重量,以后迅速萎缩,至第八天,只有原来重量的1/3;法氏囊常有坏死灶,浆膜黏膜均可有出血斑点,肾苍白肿大,肾小管和输尿管扩张,充满白色尿酸盐;腺胃黏膜水肿、潮红或出血;腺胃与肌胃交界处黏膜可见到带状出血。
根据流行病特点、临床症状,结合病理变化一般可做出诊断。
实验室诊断方法有两种:一是鸡胚接种,取病鸡法氏囊和脾脏,研磨后取上清液接种来自易感群的9~10日龄的鸡胚,经3~7天后死亡,鸡胚腹部水肿、浑身是血。二是用已知抗血清来做疑似病料的琼扩试验来确定。
本病常与新城疫并发,也可在本病发生后不久即继发新城疫,造成鸡群大批死亡。主要区别在于新城疫呼吸道症状和神经症状,呼吸道及肺常有病变,而传染性法氏囊病则不然。新城疫病鸡的胸部、腿部肌肉出血及法氏囊的炎症变化,不如传染性法氏囊病明显。
胸部、腿部肌肉出血,骨髓黄染,有用药史,停药则病情好转或停息。
鸡冠苍白,精神沉郁,内脏器官如肾脏出血,胸肌、心肌等部位有小白色结节或血肿,脂肪上有小的血肿。
多发生于1~3周内的雏鸡,病鸡精神沉郁、骨髓黄染,翅膀或腹部皮下出血,故又称蓝翅病。胸腺、法氏囊萎缩。
多发生于5~7周龄的肉仔鸡,病鸡精神不振、贫血、骨髓黄染,肝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腿部肌肉有出血斑;而传染性法氏囊的肝脏颜色深暗,不出血,且法氏囊先肿大后萎缩,且多有出血及炎性渗出物变化。
可发生于各个日龄的鸡群,除肾脏表面有尿酸盐沉积外,心脏、肝脏等内脏器官也有尿酸盐沉积。
①认真落实常规的隔离、检疫和卫生消毒措施,认真落实病死鸡尸体及其污染物、排泄物的无害化处理措施。
②免疫接种。集约养鸡场应做母源抗体测定,以确定最佳的首免日龄。一般鸡场可在14~16日龄时用中等毒力弱毒苗(如CH80)免疫一次即可(饮水、滴鼻均可);污染重的或母源抗体不齐的鸡场,应采用活苗两次免疫,首免 10~12日龄,二免16~18日龄,可选用法倍灵、MB43等;对污染特别严重的鸡场则应在7日龄前后用组织灭活苗(油苗)免疫(颈部皮下或胸肌浅层注射)。种鸡或蛋鸡应在18~20周龄和40~42周龄注射灭活苗,以提高雏鸡的母源抗体。
③紧急防治。对发病鸡群,用法氏囊高免疫抗血清或高免卵黄抗体进行紧急接种注射,具有良好疗效,且可迅速控制病的流行。与此同时,让鸡群服用5%葡萄糖水,有助于病鸡的康复。
感谢您阅读关于"鸡得了法是囊是什么原因"的全部内容。我们希望这些资料能满足您的需求,并且为您带来一些新的见解。如果您还想深入了解该主题,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