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产蛋鸡高峰期配合饲料的问题,以及和饲料对蛋鸡有什么影响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成年鸡的采食量在80-120克,冬季还会提高,在90-150克;根据鸡的品种不用而别。大中型蛋鸡的采食量在110g,冬季130g;小型蛋鸡在90g左右。因此饲料费用在0.32-0.48元,或者0.32-0,6元鸡的品种不同,日领不同采食量是不一样的,肉鸡采食量:10天内,日领乘已5克,即第一天5克,第五天25克,第十天50克,10日龄以后到出栏,日龄减2,再乘以5克,即22日龄时一只鸡一天吃100克,32天时150克.一般会有小的浮动,但相差不过一两天,采用粉料的适合以上算法,颗粒料的要适当多一点,一般不多过两天.蛋鸡,1--50日龄是日龄加2克,即5日龄吃7克,40日龄42克; 50--120日龄,日龄数减50,再除以2,然后再加上50克,即,60日龄吃55克,80日龄吃65克,100日龄吃75克, 120日龄产蛋后吃100克,以后采食量逐渐上升,到200日龄吃125-150克,400日龄最多可吃到165克,蛋鸡冬天吃料多,夏天少.蛋鸡的能量需要及饲料的能量浓度对其采食量起决定性作用。除饲料的能量水平外,饲料营养均衡性、饲料原材料的质量和添加比例、品种、自身体重、产蛋量、饮水量、鸡舍环境、管理水平等也影响蛋鸡采食量。本文根据规模化蛋鸡养殖场的生产记录资料,对蛋鸡采食量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对影响蛋鸡采食量的因素进行分析。
蛋鸡在适宜的环境温度内,每天实际需要的能量可以按照此公式估算:kJ/只·d=W(140-2T)+2E+5△W。其中W是蛋鸡当时的体重(kg);T为平均环境温度(℃);E为只鸡平均每天的产蛋量(g);△W为平均增重。蛋鸡的采食量(g)=每天实际需要的能量(MJ/只·d)×1000/饲料的代谢能(MJ/kg)。
(1)饲料能量水平。蛋鸡的能量需要及饲料的能量浓度对其采食量起决定性作用。以产蛋率95%、平均蛋重66 g的鸡群(体重2kg,温度18℃)为例,根据上述公式,假定饲料代谢能为11.09 MJ/kg,理论采食量是125.8 g/只·d。假如饲料的代谢能是10.46MJ/kg,理论采食量是133.4 g/只·d。即每天每只鸡要多采食7.6 g饲料。说明在相同条件下,每天采食的高能平衡日粮量会低于低能平衡日粮量。
(2)饲料的营养均衡性(能量/氨基酸)。蛋鸡饲粮中除能量外还应考虑其它必需营养素与能量的比例关系。20世纪70年代,饲养学中“自愿采食量”认为:畜禽在自由采食不同能量的饲粮时有自行调节进食量的能力,以获得其对能量的需要,但在营养不平衡的情况下,鸡以能为食的杠杆调节作用会打破。生产中常见饲料配方中代谢能很高,但蛋鸡采食量没有降低,主要因为粗蛋白水平较低,鸡不得不通过较高的采食去满足最低氨基酸的需要。从而造成蛋鸡为了摄取最低的粗蛋白需要,而摄入了超标的能量,造成能量过剩,进而出现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
(3)饲料原材料的质量和添加比例:饲料原料中干物质含量也会影响蛋鸡的采食量。例如:玉米的标准含水量规定:干物质含量86%(含水等14%以下)代谢能大约是13.56MJ/kg,但新玉米一般含水16%~20%,干物质含量低,能量亦降低,如果蛋鸡配合饲料添加比例不变,采食量就会增加。同样,饲料配方某原料添加比例改变也会影响采食量。例如:4%玉米改为添加4%麸皮,玉米代谢能13.56MJ/kg,麸皮代谢能6.69 MJ/kg,二者减增4%,相当于饲料代谢能下降0.27MJ/kg。
饲料配方中添加速补21能显著提高蛋鸡平均采食量,但添加过量锌、铜,产蛋鸡采食量有降低趋势。不同动物蛋白源也会影响蛋鸡采食量,在热量相同、含氮量相同情况下,饲喂肉骨粉饲粮比其他饲粮的蛋鸡采食量低。另外,饲料质量低劣,所用原料达不到正常标准,如使用掺假的豆粕、劣质鱼粉及氨基酸,均可导致营养成分含量不足。
1、蛋鸡生产水平高,因而要求日粮营养全价而均衡。日前我国蛋鸡实施的饲养标准,按鸡的产蛋周龄结合产量水平分为两个档次,各种营养水平均有不同。产蛋鸡从饲料中摄取的营养物质多少主要取决于采食量,而采食量的多少则主要受季节温度变化。产蛋量高低和所处的生理阶段(初产期、产蛋高峰期、产蛋后期)等有关,所以在应用饲养标准配合日粮时应根据季节变化、所处生理阶段等进行适当调整(即按产蛋率水平、采用阶段供料),调整粗蛋白质等营养水平。
2、因各地气候、饲料资源不同很难找到一个适合各地需要的统一配方。各地应根据当地条件、饲养标准等制定符合本地需要的日粮配方。下面介绍几个蛋鸡日粮配方(表6-1至表6-3)供参考。
3、表6-1产蛋期两阶段(按产蛋周龄分段)饲粮配方
4、表6-1产蛋期两阶段(按产蛋周龄分段)饲粮配方(续)-1
研究表明,饲料成本占养鸡成本的70%以上,是家禽饲养成本中占份额最大的部分,饲料价格、营养水平及质量的变化直接影响养鸡的经济效益。饲料对健康养鸡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因为饲料原因导致对环境的影响;②饲料成分在肉蛋产品中的残留。在健康养鸡中既要搞清饲料处理不当会造成环境污染,又要采取多种途径减少污染,降低其污染在饲料中的残留。
(1)氮、磷的影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养鸡仍然是粗放型的,无法达到满足和均衡供给蛋鸡营养,为了满足限制性氨基酸的需要,饲料中粗蛋白质水平供给相对较高,但由于氨基酸不能在鸡体内存留,结果多余的不能配套的氨基酸在鸡体内降解,经尿液排出体外,不仅降低了饲料的利用率,还导致空气污染及土壤和地下水的氨污染。同时,饲料原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如不溶性蛋白质、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硫葡萄糖甙等阻碍日粮蛋白质的正常消化,使日粮中的某些含氮物质未经吸收便排出体外,造成环境污染。如植酸磷可消化性差,难以被蛋鸡利用,大多数排出体外,造成环境磷污染。据测算,一个百万只鸡的鸡场每年至少向周围环境排放36万吨粪便,其中约含60吨氮和55吨磷。多数含氮物被氧化成硝酸盐,其中一部分滞留在表土层,另一部分则渗入地下水,日积月累则会污染地下水源,从而危害生态环境。
(2)恶臭物质的影响鸡排出的粪便等在鸡舍内可产生氨气(NH3)和硫化氢(H2S),这两种气体具有恶臭味,会对人、畜产生有害作用。能够刺激嗅觉神经和三叉神经,对呼吸中枢产生毒害。长时间呼吸这些气体,会使鸡的抵抗力下降,引起呼吸道疾病和其他疾病,导致生长和生产性能下降。
(3)矿物元素的影响蛋鸡由于对无机态的矿物元素消化吸收能力较差,因而为了满足鸡的需要,往往在饲料中超量添加,导致鸡体内矿物质过剩并排出体外,对生态环境产生污染。据报道,我国每年使用的微量元素添加剂为15万~18万吨,其中大约有10万吨未被动物利用而随粪尿排出,造成环境污染。另外如砷、硒等也是鸡生产所必需的微量元素,生产中超标使用则会导致其在动物体内蓄积残留,同样也会影响到鸡蛋品质。
(4)药物添加剂的影响许多饲用药物添加剂不但会在动物体内蓄积,影响肉蛋品质,而且会随动物粪尿排出,污染环境。
控制鸡场污染和提高蛋品质量,首先要抓源头。蛋鸡饲养中的源头就是饲料,饲料作为主要源头,是控制畜牧场污染的基本途径之一,也是影响肉蛋品质的重要因素。要全面考虑如何从日粮到蛋鸡排出粪尿、废弃物的全过程来改变或控制可能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最大限度地提高蛋鸡对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和利用率,减少粪尿的排放量。与此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有毒有害成分在肉蛋产品中的残留。生产中主要应抓好下列几项工作。
(1)建立绿色饲料原料基地以确保长期稳定地供给优质饲料原料。由于优质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和生物学效价较高,蛋鸡能很好地吸收其中的养分。这样,粪尿的排放量相对较少,对环境污染也相对减小,这就为健康养鸡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2)科学设计饲料配方饲料配方设计不仅要考虑蛋鸡的生长阶段和生理特点,同时还要考虑各种营养物质之间的协同和拮抗关系,饲料中某些抗营养因子对某些营养物质利用率的制约,甚至还要考虑不同饲养条件下动物对各种营养物质需要量的变化规律等,以提高日粮中各种养分的消化和利用率。在设计饲料配方时,要采用营养平衡配方技术,充分考虑各种营养物质之间的比例关系,尤其要注意能量与蛋白质之间的比例、氨基酸平衡、维生素平衡等。另外,尽可能选择生物学效价高的矿物质饲料,在满足动物需求的同时,严格控制其添加的总量,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及其在肉、蛋产品中的残留。
(3)选用无公害饲料添加剂随着新型饲料添加剂不断涌现,高效、安全、无公害的饲料添加剂,如酶制剂、微生态制剂、酸化剂、中草药制剂等,不但可减少动物粪尿污染,也可提高肉蛋产品质量。
(4)改进饲料加工工艺诸如粉碎、混合、制粒以及膨化等,可影响动物对饲料养分的利用率。饲料加工工艺的改进,有助于提高蛋鸡对饲料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和利用率,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降低饲养成本。其中,饲料原料的粉碎度和混合的均匀度最为重要。一般要求配合饲料(包括浓缩料)的均匀度变异系数不超过10%,添加剂预混料的均匀度变异系数不超过7%(国内)或5%(国外)。饲料粉碎的粒度,可改变饲料转化率5%~10%,但对于不同的阶段具体要求不一样。育雏、育成鸡0.4~0.7毫米,产蛋鸡大于0.8毫米。
关于产蛋鸡高峰期配合饲料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