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能量、钙磷是蛋鸡饲料的三大支柱。产蛋鸡每天需要摄入18-20克粗蛋白,相当于饲料中粗蛋白含量需达16-20%。玉米和豆粕的经典组合可提供基础能量与蛋白,但要注意豆粕用量控制在22-26%,过量会导致尿酸沉积。
钙磷比例直接影响蛋壳质量,建议采用4:1的黄金配比。高峰期每只鸡日需4克钙,相当于每吨饲料添加35kg石粉。老养殖户都知道:下午单独补喂牡蛎壳的鸡群,破蛋率能降低40%。
育成期、产蛋期、淘汰期需要差异化管理:
夏季配方必须调整:温度超过28℃时,每升高1℃要增加0.15%的蛋氨酸。在饲料中添加0.3%小苏打+0.2%维生素C,能减少热应激导致的产蛋下降。
玉米-豆粕型配方并非唯一选择:
→ 用棉粕替代15%豆粕,每吨节省300元但需添加0.1%赖氨酸
→ 米糠替代10%玉米时,必须添加5000单位植酸酶
→ 本地菜籽粕用量超过8%会导致甲状腺肿大
关键添加剂不能省:每吨饲料添加50g复合酶制剂,饲料转化率提升8%;添加200g益生菌的鸡群,沙门氏菌感染率降低65%。记住:省下的都是药费钱。
误区1:饲料越贵产蛋越多
实际:过度添加鱼粉反而引发痛风,豆粕+玉米+氨基酸的科学组合更安全
误区2:蛋壳薄就猛补钙
真相:维生素D3不足时,补钙效率下降70%。每公斤饲料应含3000IU维生素D3
误区3:全天自由采食最好
实践证明:早晚各供料4小时,比全天采食的鸡群料蛋比低0.2,还能减少10%饲料浪费
养鸡二十年总结:饲料配方没有标准答案,关键在动态调整。每周记录产蛋率、破蛋率、粪便状态,比任何理论都靠谱。突然减产时,先检查玉米是否霉变,再查钙源粒度——记住,2-4mm的颗粒钙吸收率比粉钙高35%,这才是高产的核心机密。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