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吃了肉鸡预混料为啥光掉毛不长肉?”
上个月在山东养殖户老刘家看到惊人一幕:2000只朗德鹅集体“秃顶”,兽医诊断竟是钙磷比失衡惹的祸。老刘委屈道:“明明按肉鸡预混料说明配的饲料,每吨还省了300块成本...”
新手最容易栽在营养认知误区里。去年实验室对比发现:
👉关键 :直接套用肉鸡预混料,相当于让马拉松选手喝短跑运动员的功能饮料。
误区一:“1:1替换省钱”
江苏王老板用某肉鸡预混料替代鹅专用料,三个月后鹅肝合格率从82%暴跌至47%。送检发现维生素A少了40%,光药费就多花2.8万。
误区二:“含量高就是好”
检测过某网红肉鸡预混料,锌含量超标3倍。鹅群疯狂啄羽,被迫提前出栏,每只少赚15元。
误区三:“大品牌闭眼入”
2025年行业抽检显示,6家头部企业的肉鸡预混料烟酸含量不足鹅用标准的60%,导致32%用户出现跛脚鹅。
第一步:加“补丁包”
第二步:减伤操作
第三步:动态调整
像安徽张大姐的种鹅场,会在产蛋期往肉鸡预混料里添加:
去年在江苏指导的鹅场改造案例:
行业老炮都知道的秘密:今年豆粕价格波动剧烈,用肉鸡预混料做基料改造,比直接采购鹅用预混料每吨少承担300元原料风险。最近跟饲料厂技术总监唠嗑得知,他们正在研发鹅鸡通用型预混料,据说能兼容70%禽类品种——不过咱还是那句话,见不到检测报告别当小白鼠!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