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小麦在蛋鸡饲料中的使用和蛋鸡饲料添加小麦,注意事项有哪些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麸皮在饲料中起到什么作用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麸皮就是小麦麸,一般拿来养猪。它利于猪的肠胃进行蠕动,可以令消化道健康有活力,由于它密度很小,搭配蛋白质是很好的饲料。
它属于中等能量饲料,是能量浓度调节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麸皮的粗蛋白高达12-17%,粗纤维在8.5-12%,磷含量也很高在1.09%左右,也有赖氨酸,蛋氨酸,VB,锰,锌也很丰富,含钙量不高,含铁量波动比较大。每公斤粗小麦麸的可吸收能量为6.28到7.11兆焦之间,而细小麦是7.95兆焦。它们的粗蛋白含量不同,在12%-18%左右。
小麦麸不含B12,含磷多,含钙少,猪和鸡难以吸收其中的磷。
麸皮质地疏松,融合性好,奶牛,马之类的动物可以大量喂食,促进消化
在家畜快生宝宝和哺乳期要喂一些麦麸,起到保健作用。
麸皮
麦麸占各家畜日粮比例为,猪为12%-15%,小猪为5%,小鸡为3%4%,成年鸡为10%-15%,蛋鸡为5%-10%,产后母畜为20%-25%,马骡为30%-40%,夏天多喂冬天少喂。
在喂食麸皮的时候要配合钙的补充,比如碎蛋壳碎骨头等等。麸皮有轻度腹泻的作用,可以缓解母猪便秘。所以产前产后母猪要多补充些。麸皮容易变质,要好好保存才是。
在喂食麸皮的时候要配合钙的补充,比如碎蛋壳碎骨头等等。麸皮有轻度腹泻的作用,可以缓解母猪便秘。所以产前产后母猪要多补充些。麸皮容易变质,要好好保存才是。
但是麸皮是否是最经济的饲料,可以代替其他饲料呢?不是的,吃同等体积的饲料,会使得鸡吸收的能量蛋白质减少,就不能最大限度地产蛋啦。
只能在育成期的鸡饲料中加3%到5%左右的麸皮,否则,鸡会不好长肉的。
总之麸皮的营养还是很丰富的,只是对于不同的牲畜使用量和作用是不一样的,对于大型牲畜是必要的,小型牲畜的添加量就少了,大家还是要辩证看待这个事情,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近年来,由于玉米价格持续上涨,在畜禽日粮中,小麦开始逐渐取代玉米,成为畜禽饲料的主要能量原料之一,特别是随着小麦酶制剂的使用,在某些家畜日粮中,小麦已全部替代玉米,成为主要的能量饲料,在肉鸡和肉鸭日粮中,小麦也已经占据能量饲料的60%左右。但是在蛋鸡生产中,绝大多数养殖场仍然采用的是玉米豆粕型的饲料配方,小麦的使用率较低。
蛋鸡饲料中添加小麦的应注意的问题:
1、小麦的最高添加量不要超过能量饲料的60%,以50%左右为宜,即玉米和小麦各添加一半。如一种典型配方:玉米67%、豆粕(3337,-7.00,-0.21%)20%、石粉8%、预混料5%,使用小麦替代一半左右玉米,配方可调整为:玉米36%、小麦35%、豆粕16%、石粉8%、预混料5%。
2、小麦的粉碎粒度不要太细,尤其是产蛋期饲料,将小麦破碎即可。
3、应逐渐增加日粮中小麦的用量,过渡时间以10天为宜,最少不能低于7天,让鸡只逐渐适应小麦型日粮。
4、应该注意饲料中发霉变质的小麦,会对养殖场造成毁灭性的影响。
拓展知识:在使用小麦型日粮的过程中,还应注意的以下问题:
1、小麦的最高添加量不要超过能量饲料的60%,以50%左右为宜,即玉米和小麦各添加一半。如一种典型配方:玉米67%、豆粕20%、石粉8%、预混料5%,使用小麦替代一半左右玉米,配方可调整为:玉米36%、小麦35%、豆粕16%、石粉8%、预混料5%。
2、小麦的粉碎粒度不要太细,尤其是产蛋期饲料,将小麦破碎即可。
3、应逐渐增加日粮中小麦的用量,过渡时间以10天为宜,最少不能低于7天,让鸡只逐渐适应小麦型日粮。
1、蛋鸡饲料中,可以加大麦小麦。但其适口性稍差于玉米,而较高粱好,若粉碎过细一并用量太多,因其粘滞,鸡不爱吃。 日粮中的用量以10~20%为宜,大量饲喂会使鸡蛋着色不佳;甚至引起蛋鸡死亡。
2、雏鸡日粮中,若超过30%,可引起雏鸡生长减慢,且会因在肠道内发生秘结而死亡。限制饲养的肉种鸡每日下午或停料日,每只鸡喂给约10g大麦或燕麦效果好。
玉米。玉米是能量饲料,代谢能含量为12.9-14.5兆焦/千克。玉米的营养物质消化率高达90%以上。玉米的蛋白质含量仅为8%-8.7%左右,且蛋白质品质差,尤其缺乏赖氨酸、蛋氨酸和色氨酸。在配制全价饲料时,与大豆饼及鱼粉搭配容易达到氨基酸的平衡。如果不用鱼粉,则必须添加蛋氨酸,在肉鸡饲料中,还要添加赖氨酸。玉米中亚油酸含量高达2%。钙磷含量少,且比例不平衡,磷的利用率低。黄玉米含较多的叶黄素,是鸡的卵黄、皮肤的色素主要来源。2、小麦。小麦的加工副产品,如次粉、碎麦、麦麸作鸡饲料。小麦的代谢比玉米低,但蛋白含量高,达到12%以上。3、小麦麸。由于加工的工艺不同,所以质量也不同。麦麸粗纤维含量高,代谢能低,蛋白质含量14%-16%,赖氨酸含量高,但蛋氨酸含量低。含钙少,含磷较多,含B族维生素多,但缺少B12。在肉仔鸡的高能饲料中,加少量小麦麸有保健作用。4、米糠。粗脂肪含量高但易氧化酸败,故不能长期存放。米糠蛋氨酸含量高与豆饼配伍较好。米糠适口性差,鸡饲料添加量应少于12%,雏鸡在8%以下。5、油脂。油脂包括植物油和动物油。油脂的特点是能量高达32~37%兆焦/千克。肉鸡饲料中添加量为1~5%。在炎热或寒冷的季节,产蛋鸡饲料中常加一些油脂以提高代谢能。6、大豆。大豆的蛋白质高达37%,粗脂肪高达16%,代谢能为14.06%兆焦/千克。能量相当于玉米,而粗蛋白的含量则是玉米的4.3倍,赖氨酸高达2.3%,是玉米的8.5倍。黑豆的营养成分约为大豆(黄豆)的95%左右。大豆和黑豆中含有毒素,需要加热后才能使用。豌豆、蚕豆不含毒素,不需要加热,可以安全饲喂。7、大豆饼、粕。压榨脱油后成饼状的叫油饼,浸提脱油后的产品叫油脂。代谢能10.46%兆焦/千克以上。含蛋白质40~47%之间。氨基酸的组成比例也相当好。赖氨酸的含量是棉仁饼、菜籽饼、花生饼的2倍,氨基酸含量上的缺点是蛋氨酸含量不足。大豆饼、粕含硒量低,大豆饼,粕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血细胞凝集素、皂角缄尿素酶几种毒素。需要适当的加热破坏,如果加热不足,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 生大豆和未经加热的大豆饼、粕不能直接喂鸡。8、菜籽饼,粕。含能量低,适口性差,不宜作为鸡的唯一蛋白质饲料。含蛋白质36%左右,蛋氨酸含量较高,达到0.6%左右,赖氨酸含量低。菜籽饼含的磷利用率高,含硒高。9、胡麻饼。代谢能仅为7兆焦/千克,蛋白质含量36%,赖氨酸,蛋氨酸含量不足。含有黏着物质,使雏鸡采食困难,不宜喂雏鸡。母鸡饲料中不超过5%,过高会引起脱毛、产蛋量下降。10、鱼粉。在我国当前加工条件下,所产的全鱼粉蛋白质含量在50%~55%,代谢能10.25兆焦/千克。进口优质鱼粉蛋白质含量可高达60%~70%。鱼粉中氨基酸的组成较好,它的赖氨酸和蛋氨酸的含量都很高,而赖氨酸的含量却很少。这正与大多数饲料的氨基酸组成相反,所以使用鱼粉配制饲料时,很容易在蛋白质水平满足要求时,氨基酸组成也容易平衡。鱼粉的钙,磷含量较高。所有的磷都是可利用的磷。鱼粉含有维生素B12。其它B族维生素含量较高。鱼粉的锌、硒含量也较高。鱼粉是最好的蛋白质饲料。11、矿物质常量元素饲料中,钙源饲料有碳酸钙,石灰石粉,贝壳粉,蛋壳粉等。常用的磷源饲料有磷酸氢钙,磷酸二氢钙,氯化钠,提供这两种元素的是食盐,鸡对饲料中的食盐含量比较敏感,在有鱼粉的饲料中要注意加盐量。在使用微量元素添加剂时要考虑它所含的杂质和水分,以及各种元素的可利用性,即鸡对元素的消化吸收利用程度。一般讲,硫酸盐的可利用性大于其它盐类。12、维生素。维生素饲料容易受光、热、潮湿等因素影响。注意在干燥,避光,低湿条件下贮存。13、添加剂。添加剂是指为某种特殊目的而加入到配合饲料中的少量或微量物质。饲料添加剂包括营养性和非营养性的添加剂。营养性的添加剂包括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等。非营养性添加剂可以分为抑菌促长剂,驱虫保健剂,防雾防腐剂,抗氧化剂,酶制剂,着色剂,调味剂,诱食剂等。
雏鸡的温度要控制在28℃左右,之后生长适宜温度要控制在20至25℃左右。
雏鸡的声张发育特点是体温调节能力差、生长速度快、消化机能不完善、抗病能力差、敏感性强、喜群居、胆小。 在饲养管理上要抓好如下几点:
1、饮水与开食。雏鸡进入育雏室后,休息半小时至1小时,便可以喂水。一般喂水先于料。水温以32度左右为宜,不可饮冷水。
2、环境温度与湿度。育雏的关键是给予雏鸡适宜的温度。湿度过大、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容易诱发球虫病。湿度过小、干燥会使雏鸡呼吸加快,体内的水分随呼吸而大量散发,剩余蛋黄吸收不良,影响雏鸡的生长。
3、注意分群,加强巡查。强弱雏鸡和病雏要分群饲养,检查弱雏最好在早晨第1次喂食的时候,弱雏易被挤出来。
鸡蹬子,公鸡腿上长出的硬物,老百姓管它叫“蹬子”,跟鸡的年龄有关,就像人体的骨质增生一样,鸡活得越久,这个“蹬子”也会越长越长。 有些品种公鸡的“蹬子”会不断生长,而有的鸡蹬子则长得很慢。
1.蹬爪小主要是钙物质缺少,加强钙物质的补给。
2.杜绝使用含抗生素的产品,产生免疫抑制,自然脚蹬也会受到影响。
3.可以使用无抗蹬爪王,改善蹬爪小,促进骨骼生长,促进脚蹬子生长,含有定位巴式细胞,针对长脚蹬,液体,油脂包被有效针对长蹬爪,含有大量纳米钙。
生长期的鸡生长速度快,食欲旺盛,采食量不断增加。饲养目的是使鸡得到充分的发育,为后期的生长打下基础。饲养方式是放牧结合补饲。公母鸡分群饲养。
1.一般公鸡羽毛长得较漫,争斗性强,对蛋白质及其中的赖氨酸等物质利用率较高,饲料效率高。
2.母鸡由于内分泌激素方面的差异,增重慢,饲料效率差。
育肥期即10周龄至上市的时期。此期的饲养要点是促进鸡体内脂肪的沉积,增加肉鸡的肥度,改善肉质和羽毛的光滑度、做到适时上市。
希望本文关于"小麦在蛋鸡饲料中的使用"的介绍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对此话题还有更多疑问或需求进一步了解,请继续关注我们的平台,我们将持续为您提供相关信息。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