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膨化豆粕在饲料中的比例这个问题,膨化大豆的饲料用膨化大豆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膨化饲料是项新的饲料加工技术,说白了就是爆米花儿。饲料在挤压腔内膨化是个瞬时过程:即饲料处于高温(110-200℃)、高压(25-100Kg/c㎡)以及高剪切力、高水分(10%-20%甚至30%)的环境中,通过连续的混和、调质、升温、增压、熟化、挤出模孔和骤然降压后形成的一种膨松多孔的新饲料。
饲料经膨化加工后,形成“爆米花”状态,不但外形大变样,内部的有机物分子结构同样有了一个大的改变。膨化使饲料内的淀粉更易消化,蛋白也更易利用。相比于普通全价颗粒饲料,膨化饲料优点有很多。一方面糊化和降解饲料中的淀粉,还能使饲料中的蛋白质变性、降低抗营养因子、增加适口性等;但同时也破坏了饲料所含的维生素、生成不易消化物质、增加成本等不利因素。
一、膨化饲料的优点
饲料原料经膨化加工处理后,富有独特的香味和蓬松的口感、糊化度高、适口性好,大大***动物食欲,诱食效果明显。
饲料经膨化处理后,使部分蛋白质和脂肪等有机物的长链结构变为短链结构,增加动物对饲料的吸收率。
①饲料膨化过程使蛋白质与淀粉基质充分结合,饲喂时吸收率高,不易流失,只有当动物体内的消化酶分解淀粉时才能释放蛋白质出来,蛋白质效价得以提高。
②膨化过程造成蛋白质发生变性,许多抗营养因子发生钝化,同时改变蛋白质的三级结构,蛋白质在肠道中的水解时间缩短。
③膨化会生成反刍动物瘤胃不可降解的蛋白--过瘤胃蛋白,避免产生氨中毒,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
④膨化可释放原料分子中的囊化油脂,提高脂肪热能值,还将脂肪和淀粉或蛋白一起形成复合产物脂蛋白或脂多糖,降低了游离脂肪酸含量,同时钝化了脂酶,抑制油脂降解,减少了产品贮存与运输过程中油脂成分的酸败、哈败。
4、降低原料中细菌、霉菌和真菌含量
饲料卫生品质得以提高,为动物提供无菌、熟化饲料,降低动物患病风险,减少各种药物成分的添加量,为无抗养殖的普及铺平道路;提高淀粉糊化度,生成改性淀粉,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和粘接功能。由于膨化饲料多孔,吸水性很强,可添加更多的液体成份(如油脂、糖蜜等),同时,膨化饲料具有比普通淀粉强得多的粘接功能,大大减少膨化生产过程中淀粉添加量。这就为其它原料的添加提供了更多空间,配方中可选择更多的廉价原料来替代那些昂贵的原料,大比例地提高低质原料效价,降低饲料综合成本,从而不影响最终饲料产品品质。
5、提高纤维可溶性
挤压膨化过程可大大降低饲料中粗纤维含量。挤压过程中的高温高压直至释压出口的瞬间膨胀作用,熔化了细胞间质及细胞壁内各层木质素,断裂部分氢键,高分子物质分解为低分子物质,原来紧密结构则变得蓬松,还释放出了部分可消化的物质,饲料利用率得以大大提高。
6、有利于饲料贮存,延长饲料保质期
饲料在高温高压以及膨化作用下,杀灭原料中的霉菌、细菌及真菌,从而提高饲料的卫生品级,可有效地降低动物腹泻、胃肠炎和下痢等疾病的发生。
二、膨化饲料的缺点
温度、压力、摩擦和水分均可造成维生素损失。实验表明,饲料膨化过程中,VA、 VD、叶酸各损失11%;单硝酸硫铵素与盐酸硫铵素各损失11%;单硝酸硫铵素与盐酸硫铵素的损失率分别为11%与17%;VK与VC各损失50%。而对比硬颗粒饲料的加工,损失则减半。
在完全没有天然食料的对比条件下,用膨化料喂养鲤鱼,鱼羣少数个体会出现鳃流血现象,估计与饲料加工过程中热敏维生素的破坏有关。
膨化饲料:常用水产饲料投喂如何定量?减少饲料浪费,有效降低饲料成本
酶的最适宜温度在35-40℃,最高不能超过50℃。但膨化制粒过程中温度可达120-150℃,并伴有高压(改变酶蛋白的空间多维结构而变性)、高溼(引起饲料中较高的水分活度),如此环境,大多数酶制剂活性都将损失殆尽。
据报道,葡聚糖酶未经处理经70℃制粒后在饲料中的存活率仅为10%;处理后的葡聚糖酶在料温为75℃时调质30s,存活率为64%,而再经90℃的制粒其存活率仅为19%,植酸酶经70-90℃制粒后活力下降也在50%以上。
3、微生物制剂损失
饲料中应用较多的微生物制剂主要有芽孢杆菌、乳酸杆菌、链球菌、酵母等,均对温度非常敏感,膨化制粒温度超过85℃时,其活性将全部丧失。
4、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损失
膨化过程中的高温使原料中部分还原糖与游离的氨基酸发生美拉德反应,降低了部分蛋白质的利用率。
另外,蛋白质在碱性条件下经过高温可形成赖氨基丙氨酸,加热过度、PH值较高的情况下,部分氨基酸消旋而产生D-型氨基酸,大幅降低了蛋白质的消化率。
加热最易受损失的依次是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采用离体研究方法,测定了草鱼、罗莉测定了异育银鲫肠道对7种饲料原料膨化前后的酶解动力学,证明膨化对饲料原料的蛋白质酶解速度有影响,菜粕、玉米、次粉膨化后酶解速度上升;豆粕、肉骨粉、鱼粉膨化后酶解速度下降,特别是玉米尤为明显;棉粕膨化前后酶解速度变化不明显。
膨化对蛋白质含量低而淀粉含量高的饲料原料能起到积极作用,但对蛋白质含量高的则产生负面影响。
三、膨化饲料的应用
乳猪胃小,肠道消化吸收能力较弱,在由吃母乳转为吃饲料的过程中极易发生营养性腹泻。对于饲料未经糊化、灭菌不理想,极易引起仔猪消化道应激反应,引起腹泻、下痢。
饲料膨化后在饲喂断奶仔猪时,可大大降低腹泻的发生,从而降低饲养成本,缩短育肥周期,提高经济效益。
饲料膨化后均为颗粒状,利于鸡鸭采食,提高饲料在嗉囊中的磨损速度,饲料的消化吸收有所加快,饲料的吸收利用也有所提高。由于饲料膨化后杀灭了大量致病菌,大大降低禽类下痢等疾病。
因为饲料经膨化后纤维有所降解,可溶性纤维增加,反刍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利用率大大提高。还提高了反刍动物对非蛋白氮的利用率,增加瘤胃蛋白的量,从而达到降低饲养成本的作用。
膨化饲料对育肥肉牛增重的效果不错,还可提高奶牛的乳脂率。
膨化大豆粉含营养成分:10-12%水分、≥35%粗蛋白、≥16%粗脂肪、≤7%粗纤维、≤6%灰粗粉、70-85%蛋白质溶解度、0.02-0.25mg/g.min脲酶活性、3.77Mcal/kg猪代谢能、3.75Mcal/kg鸡代谢能。
豆粕含营养成分:蛋白质40%~48%、赖氨酸2.5%~3.0%、色氨酸0.6%~0.7%、蛋氨酸0.5%~0.7%。
膨化大豆粉的加工方法:干法膨化、湿法膨化。
豆粕主要加工方法:热处理方法、机械加工方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膨化大豆
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蛋白质溶解度脲酶活性mg/g.min猪代谢能
Mcal/kg 12%≥35≥16≤7≤670-85%0.02-0.253.773.75大豆抗营养因子根据热敏感度划分,其中热不稳定抗营养因子有:胰蛋白酶抑制剂因子,大豆凝集素,脂肪氧化酶,以及脲酶。热稳定抗营养因子有:大豆抗原(主要是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胃肠胀气因子,大豆皂甙,单宁,植酸。
其中大豆抗营养因子中,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凝集素和大豆抗原,抗营养作用最强,在抑制动物生长
中,凝集素贡献率是50%,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是40%。而大豆抗原中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
是引起断奶仔猪过敏反应而导致腹泻的主要抗原。胰蛋白酶抑制剂因子
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是一类小分子量的蛋白质,能够抑制胰蛋白酶活性,是大豆中的主要抗营养因子之一。生大豆中胰蛋白酶抑制剂因子的含量约为30mg/g,约占大豆蛋白的6%。多数动物进食生大豆日粮可引起生长抑制和胰腺肿大。膨化加工后基本可以消除或失活。大豆凝集素
大豆凝集素是一种糖蛋白质,在大豆中的含量约为3%,是大豆中的主要抗营养因子之一。大豆凝集素能够凝集红细胞和诱发肠道炎症反应,引起肠粘膜的损伤和破坏肠壁,干扰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降低蛋白质的利用率。膨化加工后基本可以消除或失活。脂肪氧化酶
脂肪氧化酶,又称抗维生素因子,约占大豆总蛋白的2%,是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该酶专一催化大豆中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的加氧反应,反应中产生过氧化氢和自由基,破坏维生素A、D、E、K及胡萝卜素,引起B12消耗量增加,导致维生素缺乏,尤其肉鸡反应相当敏感;脂肪酸氧化后的产物经裂解酶催化,产生短链的挥发性的醇、醛及酮,导致豆腥味。膨化加工后基本可以消除或失活。大豆抗原
大豆蛋白中引起过敏反应的主要抗原成分是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这两种蛋白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也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100℃条件下蒸或炒对其抗原活性几乎没有影响。大豆抗原蛋白主要引起仔猪、特别是断奶仔猪的过敏反应,并表现为腹泻症状。Li等对大豆抗原蛋白引起断奶仔猪的过敏反应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证实,大豆抗原蛋白引发肠道的过敏反应,小肠绒毛萎缩,隐窝增生,同时导致消化吸收障碍、生长受阻以及过敏性腹泻。大豆膨化加工后,能减轻仔猪过敏反应和由过敏反应引起的肠道损伤程度,减少腹泻的发生。由于膨化大豆粉具有高能高蛋白的特性,在高能高蛋白饲料中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并且进行了140-170℃高温处理,降低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尿素酶等抗营养因子的活性,提高了利用率,而且它所含脂肪的热能比牛油、猪油高,且多属不饱和脂肪酸,饲料中可以减少添加的脂肪量,大豆在挤压膨化过程中,其物理、化学组成和性质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代谢能值及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率明显提高,各种氨基酸的消化率都在90%以上。膨化以后,大豆具有较好的适口性和诱食性,提高畜禽的采食量。膨化后的大豆粉在去掉毒素的同时,保全了大豆的营养成分,权衡配合饲料中能值与蛋白质的限制性影响,可使蛋能比例维持在一个理想的水平上,使用膨化大豆可以节省添加油脂设备和减少饲料中添加油脂的数量,避免了混合加油的不均匀现象,可以改善饲料外观,提高畜禽对饲料的适口性,并且可以减少饲料加工的粉尘浓度,减少混合机、制粒机的磨损,便于随时生产加工以及生产效率的提高。
膨化大豆对肉鸡、蛋鸡、仔猪和水产动物均有良好的饲养效果。特别是在乳猪饲料中,可以取代豆粕、鱼粉,防止仔猪腹泻,改善适口性,提高仔猪生长速度。用在粉状肉鸡饲料宜在10%以下,否则影响采食量造成增重的降低,肉鸡颗粒饲料则无此顾虑。蛋鸡饲料中能完全取代豆粕,可提高蛋重并明显改变蛋黄中脂肪酸组成,显著提高亚麻油酸及亚油酸含量。第一道工序:在10份豆腐中添加8份砂糖和8份麦芽糖,然后搅拌混和。温度达到砂糖、麦芽糖等溶解程度为好。
第二道工序:将大豆放在膨化机中膨化以后,用油煎炸。
第三道工序:将第二道工序加工出的半成品加入第一道工序加工出的半成品中混和。豆腐和处理大豆的比例为10∶6。为了提高大豆食品的风味,也可以根据需要添加下列物质:
紫菜:1公斤豆腐中添加30克左右。
松鱼:1公斤豆腐中添加30克左右。
大蒜:1公斤豆腐中添加1小杯左右。
辣椒:1公斤豆腐中添加5个青辣椒。
在膨化的同时,用油煎炸大豆,使大豆能长期保持柔软状态。这样处理的大豆与豆腐等调和以后,其味更加鲜美,成为颇佳的酒菜、茶食或小菜。而且,这种大豆食品由于都是天然成分的组合,所以是蛋白质丰富的自然食品,对健康大有益处。
非常感谢您阅读本文关于"膨化豆粕在饲料中的比例"的内容。我们希望此篇文章对您有所启发。如果您还想深入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我们的其他文章。
版权声明:本文为 “好饲料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